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1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2011年5月24日【内容摘要】6月5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称哈药总厂对环境的污染可谓“水陆空立体排放”,其它媒体积极跟进报道,引发各方持续关注。6月7日、9日收市后,哈药集团先后发布公告对污染问题进行回应,但未能平息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事发后4个交易日,哈药股份跌幅达11%,期间医药指数仅下跌0.5%。6月11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和该厂环境保护部部长公开道歉。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事件影响深远,环境保护部门、当地政府、证券公司等机构先后表态,意见领袖和普通公众广泛参与讨论。指责哈药集团缺乏企业良知、缺少社会责任的意见占据了舆情的主流,直至公开道歉之后,媒体和网络上才开始出现有利于哈药集团的声音。【关键词】哈药污染环保道歉央视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2一、事件概述:6月5日(星期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称哈药总厂对环境的污染可谓“水陆空立体排放”,令人瞠目结舌。6月7日收市后,哈药股份就污染物排放问题发布《关于环保问题的公告》,首次回应了有关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焚烧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但媒体与公众对公司环保措施的质疑并未平歇。6月8日收市后,哈药股份再次发布《关于环保相关事项的公告》,进行澄清与解释。公告称今年3月中旬以来,在环境监察机构的密切监控下,哈药总厂根据其污水处理检修方案,已经对部分车间进行了停产或监察,并称停产或减产不会对公司的总体经营造成影响。投资者依然选择用脚投票,至6月9日收市,哈药股份3日累计跌幅达11%,落后医药指数10%。两次公告,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公司未能获得媒体与大众谅解,各界批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6月11日晚,哈药股份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和该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专程抵达北京,在中国经济网演播厅,就哈药“超标排放事件”,正式向公众道歉,并宣读了致歉信。致歉信表达了哈药总厂深刻反省污染门事件的态度,并列举了数条企业环保工作整改方案。二、舆情分析2011年6月5日恰好是世界环保日,央视的报道一出,哈药股份被推到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继央视曝光之后,媒体和公众通过传统报刊、网络、微博、论坛、博客等各方舆论平台对哈药总厂环保门事件予以了持续关注和评论,事件舆论热度居高不下。无论从舆论关注广泛度、媒体报道深度、舆论普遍的批评倾向,都显示这已是哈药股份一次非常严重的企业危机事件。舆情关注走势如图1所示。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3数据来源:证券市场舆情监测平台图1哈药总厂环保事件曝光后媒体报道数量走势图6月8日是舆情走势重要的分水岭。6月8日之前,舆情焦点在于曝光哈药总厂的环保事件本身,批评哈药总厂环保意识薄弱,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质疑当地相关部门未及时处理和整顿哈药总厂的污染事件。6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后,舆论对公告中疑似推脱的部分给予持续批评。人民网发表评论《有钱的哈药集团道德“缺钙”》、《哈药“污染门”背后的畸形发展观》、新华网发表《厚道企业超标千倍排放哈药烧钱营销无力治污》、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投入27倍营销烧钱却称无力治污》,公告中回应的不足2000万的环保投入与年报中的近5亿元的广告费用远不可同日而语,成为媒体诟病的重要原因。此外,哈药集团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一些不适当的言论,也成为舆情恶化的导火索。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6月10日报道引述哈药总厂宣传部部长蔡女士回应“此前哈药总厂从未受到过环保处罚”,给人以傲慢的企业形象;公司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则被媒体解读为哈药借机向政府讨价还价。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4三、相关方态度哈药股份的环保问题牵涉甚广,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意见领袖、证券中介机构等先后就此表态。各方态度如表1所示。表1各事件相关方态度一览相关方态度环保监督部门哈药环保投入不足整改不力处罚将加码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哈药总厂加快治污意见领袖建议受影响居民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哈药股份哈药承认存在污染正配合环保部门进行调查证券中介机构兴业证券、中投证券发表研发报告,称此次事件短期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继续维持推荐评级;中银国际认为停减产时间不会很长,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影响有限。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舆情监测系统四、媒体评论摘要媒体污染物排放事件发表了评论。指责哈药股份缺乏企业良知,缺少社会责任的意见居首,占65%。其次,有25%的评论指责哈药股份烧钱营销,无力治污。具体的评论观点构成如图所示:哈药股份缺乏企业良知,缺少社会责任(65%)现代企业什么样?最起码的是要有企业良知、有社会责任、有行业操守。把这些东西备齐了,才谈得上去发展,去腾飞,去做大做强,去创什么世界一流。如果在发展之初,这些要素就缺胳膊少腿,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去补齐,那么走得越远,后患越大。基础不牢,终有坍塌倒下的那一天。企业发展就如同做人一样,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做了就不干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把排污的关口把好就往前奔,终有一天会让自己全身皆臭。(据人民网评,作者陈家兴)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5哈药烧钱营销,却无力治污说不通(25%)在业内,以黄金时段广告投放为显著特色的“哈药模式”至今仍是医药营销的典型范例。时至今日,尽管哈药对广告的倚重有所降低,但哈药在广告投放上的大手笔一直都令市场印象深刻。然而哈药总厂仍在“哭穷”。到去年11月,有居民在黑龙江省环保厅网站上询问,“哈药怪味何时了”。黑龙江省环保厅引用了哈药总厂自撰的材料进行回答,结论是“搬迁是解决气味问题的根本办法”。哈药总厂称,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微薄,预计投产后2~3年内将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据《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王蔚佳)数据来源:证券市场舆情监测平台图2各类媒体评论倾向分布哈药拿污染和政府讨价混淆黑白(6%)哈药集团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哈药集团的这个“希望”,简直匪夷所思。哈药造成的污染状况,并不是周围环境或居民有问题,而是因自身违法超标排放。由于自身原因形成污染,却要当地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6政府在新厂址选择上提供政策支持,这岂不是笑话?哈药总厂水陆空排污事件到这里就完全变质了,不是环保部门如何处罚排污企业,而是变成了哈药拿治污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这样的情形其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地方污染越严重的企业,在面对公众质疑和政府监管的时候,却越有“发言权”,这是什么逻辑?(据《新京报》,社论)哈药子公司停产近3个月却未公告(2%)在给记者的回复中,公司承认了停产和减产事实。但公司称:“这些停产、限产品种均为无菌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企业通过外购等方式弥补,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哈药总厂部分车间从3月中旬就已停产或减产,但哈药股份只字未提。(据《证券日报》)哈药肆意排污是相关部门执法失职(2%)没有执法者的纵容包庇,就不会有污染者的傲慢猖狂。知名企业的恶劣环保现状,其实就是当地环保执法严重失职渎职的一面镜子。所以,在哈药总厂违法排污问题上,追究企业违法责任之外,还要追究地方政府渎职责任。一言以蔽之,国家环保法规必须得到尊重,周边居民健康利益必须得到维护,傲慢排污的哈药总厂当要严惩,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更需严查。(据《新民晚报》,作者:盛翔)五、网友评论摘要:哈药集团是知名度较高的生产医药消费品企业,企业声誉非常重要。本文对公众网友的意见倾向予以了关注,从论坛、微博、新闻评论等处随机抽取300条网友评论意见,抽取时间段为6月5日-12日17:30,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7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图3网友评论意见倾向分布批评哈药缺乏社会责任(49%)新浪微博网友@曹煦cc:哈药的营销策略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了,在其曝光环保质量问题那几年更是用广告抹平一切。从一家中型制药企业到如今的拥有2家上市公司,背后却是连续7年曝光环保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最基本的企业责任感何在?凯迪社区林老魔::哈药这种企业,就和三鹿和双汇一样,只关注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而不是老百姓的生命,没有半点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来说,行业潜规则高于法律与道德。批评政府监督失职(27%)网易哈尔滨网友:十多年了,各个监管机构你们在做什么?我就是哈市人,每次路过学府路臭气熏天。这次曝光过了风头就好了。新浪网友布衣朝行:监管部门吃干饭去了吗?硫化氢会产生强烈的异味很容易引起各部门注意,这是另一个双汇!只要纳税就会对其犯的错无视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8号召抵制哈药产品(11%)腾讯微博网友@文文是我:这种毫无社会责任感的黑心企业应该要被抵制才对!!!呼吁严厉制裁(9%)搜狐社区网友:看到该新闻有所欣慰,环保部门终于有所行动了,但还是可悲,对这种违法乱纪行为应当零容忍,生产应当全部停止,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行动。六、舆情评论纵观事态发展,哈药集团此次的舆情应对脉络可总结为:两次公告、多次媒体采访、高管正式道歉。回应过程中有积极可取之处,亦有薄弱不足。1、企业舆情危机应对首先需着眼企业的行为管理,行为管理的前提则是端正态度。6月7日晚,哈药发布《关于环保问题的公告》,公告是哈药首次对于社会的正面回应。对于此次回应的细节,本文认为尚有改进空间。哈药违规排放是既成事实,对周遭居民造成健康威胁亦是不可辩驳。在公告回应中,大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企业能够拿出正确认识问题、深刻反省、不遗余力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然而此篇公告却对客观存在的污染问题描述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反而强调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列举了公司对于环保设备的投入等举措。在负面舆情呈爆发势态的初期背景下,该类回应措辞,很容易被大众解读为公司的开脱和辩驳。公告一出,立即再次招致社会媒体批评。公告中公布的环保费用和年报中的广告费用不成比例,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焦点。2、危机处理过程中,向媒体传达完端正态度之后需要有效的行动防止舆情进一步恶化。哈药集团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由于异地建厂的投资巨大,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预计投产后2年至3年内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极易造成企业处于亏损境地,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的后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哈药集团的这番言行,给了大众哈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舆情分析报告CN:A21110019药集团不顾居民身体健康,只看重经济利益,以环保污染为借口,像政府索要政策支持的不佳形象。哈药集团迫切的行动应是及时与环保部门沟通,实时传递环保部门的污染检测结果,及时拿出改良污染问题的成套方案,征求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强调企业本身的利益。此时无论从哪种角度去强调企业自身的利益,无疑都将企业利益强加到了社会公共利益之上,将企业摆在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对立面,置公司于不利地位。3、哈药集团亟需健全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让企业发言人成为公司信息传达至媒体的正式媒介。哈药集团在企业危机应对回应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发言人制度,结果传达出了较多杂音,不利于舆情管理。例如哈药总厂宣传部部长蔡女士表示:“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过可以肯定,此前哈药总厂从未受到过环保处罚。”一家被监管部门“无原则娇惯”的企业形象就这样呼之欲出了。4、哈药总厂高管“负荆请罪”,正式道歉信中不仅表示愿意接受处罚,还详尽列出改进方案,值得称道。为了避免企业危机的不断恶化,6月11日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专程抵达北京,在
本文标题:哈药股份污染物排放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