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考问题的“路数”》教学实录(王栋生)师:这节课,我们谈谈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平时,我们需要就一个问题展开思考,或者需要就一件事发议论时,有些同学感到困难,往往只能做出简单的判断,只能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特别在作文时,一些同学对“不少于800字”感到困难,常把一个实例写得过于详细,如此等等,你们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生:我对基本的道理是明白的,就是想不深。生:我有时想也不想,一气写下去,写到三五百字时,就感到已经说完了,只好讲废话或者重复前面的话。老师批改作文是两次给我的评语都有“未展开”。生:我觉得还是自己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师:好,今天我们不用动手写,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其实,写作不是“动手”,“动手”不过是写字,写作最重要的过程是思考。《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对于牛,那个姓丁的厨师是如何看的?生:“目无全牛”。师:对。他已经看清、理清了牛的“结构”,所以才能“以神遇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同样,只要积极深入地思考,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可能在分解、辨析和质疑中变得明朗,从而为自己的写作创设新意。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有些观念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有的体现认识水平上的差异,有的因出发点不同而不同。如果按照定势思维,文章很难出现新意。我们来说一个老话题,在许多读物上,都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少年瓦特看到烧水的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而受到启发,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甚至有些名人的文章中也这样说。这个材料也曾广泛地被一些同学用作作文的材料或实例。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什么论点的例子?生:要注意身边的事物。生:观察思考很重要。生:要多动脑筋。生:许多伟大的发现有时候要靠灵感。师:对任何问题都必须做深入的思考。现在想请同学们思考的是:瓦特真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可能未必吧。(学生疑惑。)思考问题有时需要假设。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常见的、带盖的水壶,在烧水时,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和下面的问题,无论用什么方式,回答都只有两种选择:是,不是;会,不会;有,没有;能,不能。生:会。师:请想,我们的祖先发明带盖的烧水用具,可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生:是。师:我想问的是:三千年来,绝大部分,简直难以计数的人都烧水喝,瓦特之前,难道从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生:不会。肯定有大量的人注意到这种有意思的现象。生:也许有人视而不见。师:是的,一定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中,有些人会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是吗?生:对。人数可能不多,但不至于三千年中一个也没有。师:那么,在想到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的人中,是否从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生:不大可能。三千年中,世界上聪明的人多着呢。师:这个判断正确。这三千年,人类发明了多少东西!但是,在利用蒸汽作动力的尝试中,绝大多数人可能经历了失败。生:对。师:但是你能否肯定从没有人获得成功?生:不能,三千年中总会有些聪明人。师: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你们说对吗?生:有可能。师:在向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这种发明时,他们的发现或发明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生:这个问题有点难于回答,因为没有史料证明。生:我们只能说“有可能”。师:好,既然“有可能”,为什么那些聪明人的发现没有被重视?而到了18世纪,瓦特却功成名就?(学生讨论)生: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由于没有需求,科学发明缺乏动力,许多发明超前了反而不被人们接受。生: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功成名就。师:对,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但是我们能不能说“瓦特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生:看来不能。生:肯定不是他。师:好,大家经过思考,已经把问题大致弄清,或者说,一些同学有可能对以前的一种说法有了疑问。以前一些同学写作时往往不经思考,沿用旧说,以讹传讹。这个瓦特的确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事实是,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进者。他在前人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对蒸汽机做了睁大改进,发明了功率更高的“往复式蒸汽机”,在蒸汽机的发明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他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蒸汽可以作动力的人。以后大家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逐次推理、分析,这样,我们就能比较理性地去思考一个问题。通常人们对待问题,总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件事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看起来是什么,其实未必是什么”。——这样说像绕口令了。思考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得出结论,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近正确结论的思考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维,尽可能地运用智慧,你的思虑就有可能比一般人深刻、准确、全面。师:下面,我们再来“练练脑子”。请看这道作文题:(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静场10多秒钟,全班无语。)师:从我写完这几个字开始到现在,已经10秒钟过去了。你们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应当写什么样的“启示”,对吗?生:对。师:我还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信不信?你们打算阐述的观点是“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生:(众笑)对。师:也就是说,全班同学无一例外都能想到这一点?(众笑)师:那这个题目简直没有什么价值了,按这样的思路去写,有可能千篇一律。作文要有创造,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想到“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的时候,凡是有正常思维的人,脑海中都会出现“滴水穿石”的画面。因为这是个经常使用的短语,它所包含的意义几乎是常识性的。而我们平时恰恰会忽略常识性语言所包蕴多种含义。师:题目是“启示”,既然是“启示”,会不会只有一种?每个同学都再想想,还可以有什么启示?(又过了10秒钟)生:“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师:这与前面说的“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不还是一个意思呀?(学生笑)。师:想象一下“滴水穿石”的画面,你能否从中获得其他的启示?(全班安静)师:我把问题再换个方式:“滴水穿石”还需要哪些条件?生:需要水和石头。师:这个“条件”不成其为条件。不怪你,看来是我的问话不明确。师: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自己想出来。在我教过的班里,不管多难的问题,至少总会有一位同学想出来。(有一位学生有醒悟的神情。)师:请你来说说。生:我想,如果水滴不是滴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就不可能“穿石”。师:你说得对!能不能把这句话表达得更准确一些?生:目标。目标必须专一。师:很好。你的思考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大家说,他讲得对不对?生:(齐)对!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启示”,如果写成议论文,你可以有两个分论点,这样的立论,就比仅仅说“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要严谨得多了。师:那么,你们认为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已经很成功了?生:(插话)我要是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生:老师好像还不满足,这个问题可能还能朝前走。师:如果仅仅是看出我不满足,那不过是为我考虑。现在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思维能不能再深入一下。我们知道,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直觉,有的时候可以“再朝前跨一步”。来,说说,还有没有可能得到其他启示?有没有同学能发现其他值得议论的“点”?(气氛比较活跃,也有学生凝神在想。)你们可以讨论讨论。不妨再想想“滴水穿石”的过程。(同桌讨论。)生:太慢了。师:什么“太慢了”?声音大一些,要把话说得让全班都听见。生:“滴水穿石”的精神可嘉,但是效率太低了,水滴石穿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师:说对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滴水穿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要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技革新,都强调高速度,社会生活也需要快节奏,要努力提高效率。就拿水来说,给水加高压,可以用来切割木板、塑料、薄钢板,可以用来做外科手术……生:电视上介绍过。师:那你为什么没想起来?生:我想的是能不能找一个与“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并列的分论点,我没想到可以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想。师: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其实事物未必只有“反面”,它也许有无数面。观察事物可以有多种视角。有位美术教师让小雪一年级学生画一只茶杯,他把茶杯放在讲台上,结果小孩子们交来的临摹作业话出的茶杯不一样:前排和后排看到的大小不一样,坐在教室两侧的和中间的同学看到的茶杯形状不一样。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反而会忘记。师: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思考,由“滴水穿石”想到要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又得到“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这样的启示。这样一来,通过积极深入的思考,你有了两个分论点,文章也有了第二层次。立论就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如果你的表达也好,那自然有可能与众不同了。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思考问题视野狭窄或是肤浅,长在于不肯“再朝前跨一步”。思考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不满足于只考虑出一种可能,你就能常常获得更多的启示。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有人规劝别人忍让宽容,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朝前跨一步”也可能海阔天空!师: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上课时,教师在桌上放了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鹅卵石全放进去了,他问学生:“这瓶子是不是满了?”……生:这个故事我听过。但说的不是教师和学生,说的是禅师和小和尚。生:我也听过的。师:既然不少同学听过,我只需要简单说了。……然后同学们说:“满了。”教师再从桌底下拿出一小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进去,摇一摇,还可以叫一些,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这是学生受到启发,纷纷说“还可以放”,放什么呢?生:沙子。师:对。放过沙子之后呢?生:(许多同学插话)还可以倒水。师:好,这个故事你们确实早知道了。我就不详细介绍。那么请大家说说:这位教师做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学生什么?生:是想说艺无止境。生:我记得禅师和小和尚的对话,好像是说修炼时没有止境的。师:都对。还有没有?生:好像可以用来说任何事物永远有发展的可能。生:我看过原文,好像是说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生:我觉得,虽然是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师:很好,还有没有?生:我想到一点,不太确定,我觉得: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师:很好,你好像有点犹豫,大胆地说,机会不多了,快下课了。生:如果先放的是水、沙子,最大的鹅卵石就有可能放步进去了。师:说得真好,你的思考不同一般。但是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生:生活中,或者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先要解决好。师:这“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先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做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当作我们的心灵。课后我们都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谈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是“路数”,这些思维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奥秘,我认为,只要你不满足现成的想法、说法,只要你把自己的脑袋用起来了,好多事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我也想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到了要写文章的时候才动脑筋,才想到要“积极思维”,才想到要“独立思考”,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每一分钟都不会停止思想,所以他们能做到才思敏捷,超凡脱俗。现在请大家记录几个话题,可以自选一个话题发议论,写在本周的随笔本上。1、校服问题。2、学生食堂买饭一直存在插队现象。3、星期天,某同学要请班上同学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他的父母在外过了一天,晚上才回来。师:如果你不想谈上面的这些话题,也可以找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来分析。特点:(一)目标明确,定点训练(二)用足实例,悟出道理(三)画面想象,具化难题
本文标题:思考问题的路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