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讲越轨和社会控制(SocialDeviance&SocialControls)主讲人向羽一些成语•君子慎独;•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官逼民反,铤而走险”;本讲目录第一节越轨的本质第二节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第三节社会控制第一节越轨的本质一.越轨的定义二.越轨行为的分类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一、越轨的定义越轨的定义(socialdeviance):违反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就是社会越轨。越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取决于何时何地以及是谁所为。社会越轨与统计异常的偏离(statisticaldeviance)的区别:后者是一种行为发生的频度或多或少地偏离正常水平。收集某种东西也许不是流行的嗜好,但也不是对社会规范的违反,另一方面有些行为在社会上传播较广,如闯红灯和偷税漏税等,在统计学上比较普遍的现象,却是一种温和的社会越轨行为。越轨行为的决定因素①不同的社会环境。例如地位卑微的人,特别是穷人和外来人口,与那些富人和本地人相比,更容易被蒙上社会越轨的污名。②不同的时间。越轨定义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③伴随地点的变化和文化的不同,越轨定义也有差异。如婚外情④一种行为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作为违法的行为而被观察、被定义的、并且帖上越轨的标签。例如:是造反还是起义?是匪患还是革命?对越轨的误解①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这个术语意味着不遵从。②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例如有身体障碍的人常常被当作反常者。③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虽然大多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④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迪尔凯姆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⑤越轨可能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某些越轨行为可能是政府或组织所为。罗伯特•默顿对越轨的区分①反常越轨者(aberrantdeviant):是指基本上接受社会规则的合法性但却因个人目的而违法的人,大多数的犯罪行为归入这一类。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赞成这种反常越轨,即使越轨者在大多数场合也不赞同。②简言之,这个“轨”,这个规则是“好的”,具有合法性基础的。②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deviance):是指不遵从越轨者认为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地和集体地违犯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这与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目的而是改变规则。比如市民运动,反对核动力的抗议,同性恋这要求合法权利和地位的宣传活动;英雄、艺术家的标新立异,是对广泛的存在的不受欢迎的法律的冒犯和反叛,或者意欲突破刻板的官样程式约束的违规行为,它们未必是坏的或者没有价值的越轨行为。案例: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电影《沙漠之花》=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二、越轨行为的分类反抗行为和反常行为(根据越轨者特征)①反抗行为(不遵从越轨):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希望改变不合理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②反常行为(反常越轨):虽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但是为了个人私利逃避惩罚的行为。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和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根据越轨行为的结果)①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并不导致社会成员不满的越轨行为。②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妨碍了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的越轨行为。偏差行为,违规行为,违警行为和犯罪行为(根据行为背离的对象和背离的严重程度)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负功能2.越轨行为的正功能1、越轨行为的负功能破坏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愿望。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联系。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正常联系。2、越轨的几个潜在的正功能1.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2.越轨能够增进群体的团结。3.越轨带来社会系统的变迁。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社会规范。偏差、违规、违警和犯罪行为偏差行为:偏离社会习俗的行为。违背社会习俗的社会成员会受到公众舆论的惩罚。违规行为: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组织中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比较严厉,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直接后果是个人名誉方面的损失,违反组织规章制度则可能导致个人职业前途或物质利益方面的损失。违警行为:违反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行为,它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成员的安全。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行为会直接妨碍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一般都有明确的处罚条例。犯罪行为:最典型的越轨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触犯法律,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并且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犯罪行为的种类犯罪行为的几个主要类型:1.针对人的犯罪(谋杀、恶性袭击等)2.针对财产的犯罪(偷盗、抢劫、纵火、白领犯罪等)3.无受害人犯罪(卖淫、毒品买卖等)或道德犯罪现代犯罪的几种主要类型:1.有组织的犯罪(赌博、毒品、诈骗等团伙犯罪)2.白领犯罪(经济犯罪)3.组织机构犯罪刑事犯罪类型的分布(美国,1991)所有的犯罪数字百分比谋杀25,0000.17强奸107,0000.72抢劫688,0004.63恶性攻击1,093,0007.35入室行窃3,157,00021.23偷盗8,142,00054.74交通工具盗窃1,662,00011.17总计14,873,000100.00几种现代犯罪类型有组织的犯罪:以团伙形式参与非法赌博以及毒品和色情服务等非法领域获取巨大利润的犯罪。有组织犯罪成员决不能混同职业罪犯(professionalcriminal)。白领犯罪:由公司经理、政客和专业人才等白领从事的与其工作或专业有关的犯罪。大多数白领犯罪是为了钱(个人利益或公司利益),包括垄断、欺诈性广告、逃税或贿赂等。无受害人罪(victimlesscrimes):指达到一致的成人之间就非常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达成的交易因触犯刑法禁律而宣判有罪。如毒品买卖、色情作品的传播等。犯罪行为的三个特点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但并非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必须是触犯法律的行为。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另外一种越轨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除了考虑社会危害性和法律规定以外,还要根据行动者的能力看他是否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第二节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一.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二.心理学视角中的越轨三.社会学视角中的越轨一、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犯罪者在遗传和发育上不如守法公民。在解释越轨的问题上,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结果,这种倾向称为用医学方法处理越轨问题(medicalizationofdeviance)。越轨通常被视为是医学上的问题而非道德上的缺点。医学办法对待越轨并不总是一个有益的办法。例如无家可归者头晕眼花,丧失方向感有时被成为精神病,但可能不是由于疾病,而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住房。因此从医学角度的考察可以鼓励我们去寻找严重社会问题的个人病理学依据,而非基本的社会原因。二、心理学视角中的越轨某种个性特征与越轨有关。没有人是天生的越轨者,但是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越轨。外向性格(extrovert)和内向性格(introvert)。外向性格的人其行为很可能逾越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因为这些人对刺激和冒险有生理需要。他们是否成为越轨者还取决于他们是怎样被社会化的(汉斯艾森克,英国心理学家)另一种重要的观点: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sociallylearned)的。研究证明即使并没有真正从事过攻击行为的人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攻击行为。例如孩子对电视的模仿。比如打枪。如果他们后来发现暴力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暴力行动(阿尔伯特班杜拉,1973)。第三种重要的观点:攻击行为经常由于挫折引起。当某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可能遭受挫折,正如挫折—攻击(frustration-aggression)假说所解释的,遭受挫折的总量取决于需要、冲动和欲望受到妨碍的强度,反过来,攻击的程度与人们如何受挫折有关。挫折可能由于缺乏金钱、爱情和其他东西而产生。三、社会学视角中的越轨心理学解释强调那些能促进人们以越轨方式行动的个人特性(人的理论),而社会学角度则集中于对社会环境的分析(情境的理论)。心理学认为越轨者和其他人不同。而情景理论试图断定那种情境使普通人违反规范。社会学视角经常着眼的三个问题是:(1)为什么有些社会环境比其他环境更可能越轨?(2)为什么在某些社会情境下的越轨行为在另外情况下却有很高价值?(3)为什么越轨者破坏某些规则而不破坏另外一些规则。社会学视角中的几种越轨理论1.结构性紧张理论2.文化传递理论3.社会控制理论4.冲突理论和越轨5.标签理论1、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失范理论——结构性紧张理论(structuralstraintheory)1938年罗伯特默顿提出,理论建立在迪尔凯姆的古典的失范(anomie)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失范: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的一种社会状况。默顿指出,当社会的文化与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者冲突时,越轨就可能产生。续具体来说,所有文化都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标(如个人在金钱上获得成功),同时也明确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如努力工作,读书求学)。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成功的机会。结果这种群体中的人就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对这些目标失去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成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两者。因此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寻求解释在那些体验到机会被阻塞的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越轨行为,并且把越轨当作是要实现目标却没有合法手段的文化压力的结果。对失范困境的五种反应方式(默顿)接受不接受接受1、遵从(conformity)3、仪式主义(ritualism)不接受2、革新(innovation)4、退却主义(retreatism)5、反叛(rebellion)手段目标案例“官逼民反,铤而走险”电影《迫在眉睫》约翰·Q是个工人,工作卖命也很顾家,可生活依然不富裕。为养家糊口,妻子丹妮斯也要上班挣钱,夫妻俩因忙碌感情日渐淡漠,婚姻几近破裂。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亮点,就是9岁的儿子迈克尔。可不幸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到苦命人的身上。一天,迈克尔突然昏到在棒球赛场上,约翰·Q把他送到医院后得知: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心脏移植手术的费用非常昂贵,而约翰·Q的医疗保险远不足以负担15万美金的手术费。医院的头头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把迈克尔从等待移植者的名单中剔除,除非约翰·Q能预付30%的手术费。此举激怒了约翰·Q,在求助于迈克尔的主治医生特纳未果的情况下,他愤然持枪闯入了医院的急诊室,绑架了几位医护人员和病人做人质,要求院方立刻为儿子动手术。2、文化传递理论要想成为越轨者,必须有机会学习越轨。因此越轨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60年代的一个结论: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是一致。社会化主体(父母,教师,宗教领袖)有时传达出越轨而非遵从的态度,告诉对方有些越轨是可以接受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些企图对越轨行为进行纠正的地方其实是在传授越轨行为。例如监狱,老犯人对新犯人的教导。结构性紧张理论和文化传递理论的共同假设共同假定:遵从是事情的常态。只有当违反规范时才需要解释。人为什么越轨?其他的社会学理论的假定:认为为了实现愿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想走捷径。相应的,有问题的假设是遵从而不是越轨。人为什么遵从?3、社会控制理论理论一:以心理学为基础。认为某些人比其他人更缺乏控制自己内在冲动的能力。Wal
本文标题:越轨和社会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0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