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第一讲现场•一、现场的概念•(一)现场的字面含义•(二)刑事犯罪现场•二、对现场的理解•(一)有关现场的时间因素•1、时间包含的内容•2、时间与侦查的关系•(二)有关现场的地点因素•1、地点包含的内容•2、地点与侦查的关系•(三)现场存储和记载着与犯罪有关的状况•1、洛卡德定律•2、一般现场所存储和记载的“痕迹”•3、在洛卡德定律推论下,现场勘查的基本内容•提示:•1、有犯罪就有“触摸”,因此,有犯罪就有现场,只是有的犯罪现场不明显,或者不具有勘查价值。•2、犯罪是一个过程,因此,任何犯罪都存在多个现场。OK三、现场的特点•(一)有犯罪活动的发生•(二)犯罪形成存储着与犯罪有关的信息•(三)保留着犯罪证据•提示:现场状况往往具有双重意义•思考题:怎样理解现场是现场勘查的基础四、现场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场,更快地制定现场勘查方案•(一)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1、分类标准•2、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的概念•3、分类的意义•(二)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1、分类标准•2、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的概念•3、分类的意义现场分类•(三)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1、分类标准•2、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的概念•3、分类的意义•思考题:三种分类的意义第二讲现场勘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现场勘查的概念•1、字面含义•2、侦查学定义•二、对“现场勘查”侦查学定义的理解•1、它既是一项审查措施(核对),更是一项侦查措施。•案例:小猪案件•2、现场勘查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现场访问、实地勘验。•3、现场勘查不是一项单一的侦查措施。•4、现场勘查的目的是:查明后果、发现线索和证据。•5、现场勘查的主体:侦查机关和从事侦查任务的侦查人员二、现场勘查解决的问题•(一)判断性质:事件性质和案件性质•注意:多作可能性结论•(二)查明案件情况:事件的“五何”要素•(三)发现和收集证据:“无声证据”和“有声证据”。•(四)发现和收集侦查线索。•(五)固定现场状态四、现场勘查的意义•(一)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工作的起点。•(二)现场勘查获取的情况,是侦查工作自始自终的依据。•1、它是判断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基础•2、它的材料,支持每一阶段的侦查工作•3、它预示着侦查工作的结局•(三)现场勘查是获取法庭诉讼证据的有效手段•1、物证的主要来源•2、其他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第三讲现场保护•一、造成现场破坏的原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受害人及家属;围观者;现场保护者。•3、动物•二、现场保护的价值•1、有助于查明犯罪活动•2、有助于收集证据•3、有助于发现侦查线索•4、有助于提高侦查效率二、现场保护的任务•任何一个现场的保护,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划定保护范围•(二)了解案件发生情况,听取群众的反映•(三)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四)看管犯罪人,监视犯罪嫌疑人•任务图表三、现场保护的方法•就现场保护的方法而言,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参与现场保护的警察的行为要求;二是不同现场的具体保护方法。•(一)对警察的行为要求•1、树立犯罪人一定能够在现场留下“痕迹”的理念•2、警察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思想。•3、采取任何保护行为,必须三思而后行。在具体工作中,避免采取任何卤莽的行为,同时必需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4、对于现场上被害人、家属等清理现场的行为,必须制止•5、在侦查人员到达现场前,应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二)现场保护的具体方法•1、露天现场的保护办法•(1)准确划界•(2)布岗设哨,警戒现场•(3)做好巡查工作•案例•2、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1)准确划界•(2)有效封锁现场,制止一切破坏现场的行为的发生案例•3、对现场痕迹、物品、尸体的保护方法•(1)痕迹、物品•A认真记录和固定痕迹物证•B防止破坏痕迹物证•(2)尸体•A根据法医的要求采取尸体保全•B无论是否搬动尸体,必须做好记录和保持原始状态不变•(3)枪支•A无论是否搬动枪支,必须做好记录和保持原始状态不变•B注意拿枪的部位•详细内容(35、36)第四讲现场勘查的准备和组织指挥•一、现场勘查的准备和组织指挥包含的内容•现场勘查的准备组织指挥包括三个阶段。•二、无案件发生时的常规准备和组织指挥•(一)思想准备•(二)组织准备•1、组织勘查小组•2、制订岗位责任制和预案•(1)对领导的要求•(2)对侦查、技术人员的要求现场勘查的准备和组织指挥•(三)物质准备•1、勘查器材•2、通讯器材•3、交通器材•三、受理报案的要求和各种情况的处置对策•(一)受理报案的要求•1、受理电话报案的要求•2、受理当面口头报案的要求•3、受理当地派出所报案的要求现场勘查的准备和组织指挥•(二)及时上传下达,寻求支持、支援、配合•(三)受理报案后的处置对策•三、临场准备和组织指挥•1、建立专用、畅通的通讯网络•2、迅速查明现场情况•3、进一步落实现场保护情况,确定各种专用场地•4、人员分工和制定勘查计划•5、延请证人四、实地勘查时的指挥要领•(一)现场访问的指挥要领•1、迅速掌握证人情况•2、围绕是否采取紧急措施,安排访问顺序和重点•3、抓住时机,及时布置现场访问•4、提醒侦查人员依法取证•5、做好访问和实地勘验之间的沟通•(二)实地勘验的指挥要领•1、迅速确定现场的具体情况•2、制订现场勘验的实施方案•3、其他应当重点指挥的方面第五讲现场访问•一、现场访问的概念•1、何为现场访问?•2、怎样理解现场访问。•二、现场访问的作用•1、它是侦查指挥人员采取紧急措施的重要依据•2、现场访问的结果是分析判断案情的客观依据•3、它能够查明现场痕迹、物证与犯罪人和犯罪事件之间的关系•4、它能够弥补实地勘验的不足三、现场访问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案件的现场访问必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查明现场状况•1、查明现场状况所反映的与犯罪有关的五何要素及相互关系•2、查明现场财务的变化和人员的伤亡情况-犯罪后果•(二)查明犯罪人本身的情况•1、犯罪前后的行踪•2、犯罪人个人特征•(三)事主、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四、现场访问中发现访问对象的方法•(一)向现场保护者索取名单•(二)便装混迹于围观群众中发现访问对象•(三)巡视现场环境五现场访问的方法•(一)现场访问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1、现场访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地点的选择•注意3个选择的原则•(2)开始访问前的准备•①正确处理好迅速与准确的关系•②进一步搞好证人的发现工作•③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稳定被访问者的情绪•④正式提问前,必须让证人了解访问的意义•⑤作好提问顺序和有关事项的准备•(3)迅速展开详细的提问•(4)正确固定证据•2、注意事项•(1)对每一个访问者的访问,从始至终由一个侦查人员负责。•(2)必须贯彻执行“单独个别”进行访问的原则•(3)在对现场外围的走访中,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自己的身份•(4)通过现场勘查指挥员,迅速判断访问结果的真伪。•(5)对访问中发现的嫌疑人必须采取正确合理的处置对策•(6)及时迅速汇报访问所获的材料•(7)注意访问中的仪态仪表•(二)对被害人、事主的访问方法•1、确定好访问的地点•2、初步了解、掌握被害人、事主的心理状况,做好情绪稳定工作•(1)被害人、事主的心境特点几表现•A被害人、事主心境的特点•B影响被害人、事主心境的相关因素•(2)被害人、事主的态度及表现•A被害人、事主态度的特点•B被害人、事主态度认识态度的方法•C被害人、事主态度态度的表现•3、稳定情绪的一般做法•4、以恰当的方式,开始正式提问•(1)应当让对方充分认识访问的重要性•(2)根据访问计划,坚持一问一答•(3)对犯罪人相貌特征的提问方式(包括颜色等)•5、对受重伤的被害人、事主的访问方法•6、对谎报假案的所谓事主、被害人的访问方法•(1)假事主、被害人的类型•(2)特征•(3)揭露的方法•(三)对知情人的访问方法•1、根据知情人的情况,结合现场勘查和侦查的需要,确定访问的顺序和访问重点。•2、作好访问前的准备•(1)对访问地点的考虑•(2)对时间的考虑•(3)对对方立场的考虑•3、进行正式的访问•(1)创造适合访问的环境气氛•A选择适合的话题作为谈话的开始•B消除不安•C引起被访问者对作证的兴趣和关心•(2)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消除不利于访问的心理障碍(P93-97)•(3)抓住提问的时机,精心安排提问•A提问的时机•B注意进入正题时的用语和态度•C提问的内容安排•D提问的方式(P93-97)•E提问的步骤(P93-97)•(4)核对笔录,并按程序固定笔录(样本)(5)对知情人访问中的注意事项第六讲实地勘验•一、实地勘验的基本内涵•理解:1、它指明了实地勘验的对象和方法•2、它表明了实地勘验的目的•3、它表明了实地勘验在现场勘查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实地勘验的步骤和方法•(一)视察现场•1、划定勘查范围•划界总原则•(1)全面了解现场情况•(2)确定现场的中心和外围•(3)根据勘查情况进行调整2、现场勘查的顺序•(1)由中心向外围•(2)由外围向中心•(3)沿着犯罪人行走的路线进行勘查•(4)沿着地形、地物的自然界限进行勘查•(5)从容易遭受破坏的部位进行勘查(二)初步勘查•1、初步勘查的概念•初步勘查又称为静态勘查,分为整体和局部。•(1)初步勘查中特别强调事主、有关知情人的配合•(2)只能看(观察),不能动;做好标记和测量工作•2、初步勘查的作用•(1)便于正确固定现场的原始状态•(2)便于分析犯罪过程•(3)防止对现场的破坏和为有效的恢复现场提供客观依据3、初步勘查必须做好的三项工作•(1)确定进入现场的路线•(2)固定现场状况•基本原则:不固定,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勘查工作•(3)进一步查明现场状况,确定现场实地勘查的重点(三)细致勘查•细致勘查又称为细目勘查或“动”的勘查,它是针对物质环境中的与犯罪有关的个体的固定、检验和采取。•1、细致勘查需要解决的问题•(1)力争发现每一个可能存在的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2)仔细研究痕迹、物证的形成原因,与犯罪的关系•(3)确定采取痕迹、物证的方法•(4)仔细地采取每一个已经发现的痕迹、物证•(5)研究犯罪过程,注意反常现象•A反常现象的概念•B如何发现反常现象2、细致勘查的方法•就总体而言,细致勘查的方法是各种刑事科学技术的方法在实地勘查中的运用。就勘查本身而言,实地勘查的方法分为四大类•(1)细心体察•(2)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勘查•(3)用物理、化学方法显现潜在痕迹•(4)使用警犬3、细致勘查的实施•搞好细致勘查,必须在两个方面精心考虑。•(1)实地勘查中,对勘查人员工作作风的要求•A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认识方法•B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C对技术工作要精益求精•(2)技术要求•实地勘查人员必须对现场状况的复杂情况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技术方法的运用中,坚持细致的勘查。•在运用技术方法勘查现场时,必须注意四个方面•①寻找痕迹物证必须细致•A对地面的勘查要细(部位、痕迹)•B对门窗、墙壁、外墙面、屋顶、楼梯;室外的树干、树枝等植物的表面几生长情况的勘查要细•C对室内外的一切摆设和堆放物的勘查要细•D对被侵害人的身体的检查要细•②采取痕迹、物证要细致•A认真研究痕迹形成的部位、形态、种类、形成痕迹的物质种类,确定采取痕迹的方法•B认真研究承受客体的属性,确定采取痕迹的方法•C认真研究痕迹形成的时间的长短,确定采取痕迹的方法•D通过模拟实验,确定采取痕迹的方法•③细致地鉴别痕迹、物证•A研究现场痕迹形成的时间和痕迹的新旧程度•B研究现场痕迹形成的部位、方向、角度与犯罪行为的关系•C细致地甄别现场痕迹•D仔细地查对现场遗留物•④细致地检验现场痕迹•A收集痕迹、物证(检材)必须细致(显现和提取的两个原则)•B检验痕迹、物证必须反复研究,一丝不苟•C依靠专业工作解决疑难问题(四)初步勘查与细致勘查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独立的两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的步骤,只是为了即能有效地保存现场的原始状态,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取痕迹、物证,保全现场痕迹、物证的证据价值。•(五)变动现场的勘查要点•(六)伪装现场的勘查要点(五)现场痕迹、物
本文标题: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2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