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甲型肝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林伟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第一部分:病原学甲型肝炎1973Fei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甲肝病人粪便中找到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最近归入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形态与大小: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单股正链RNA,7500个核苷酸,不同HAV毒株具有相同的序列,可用此区的核苷酸序列作探针,进行核酸杂交,或用RT-PCR检测标本中的HAV迄今为止,世界各地HAV一个血清型。抗体:抗HAV-IgM,起病后3~6个月之内,近期感染的标志;抗HAV-IgG,可保存多年,既往感染的标志●●抵抗力: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5分钟灭活,对氯、甲醛、紫外线均较敏感。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可直接在恒河猴胚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及人胚肺二倍体等多种细胞上传代---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感染后抗体的消长过程: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甲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亚临床感染者病前二周和ALT升高后一周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母亲抗体2007~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甲肝五年平均发病率为18.64/10万(8.93/10万~40.38/10万),发病高峰为8~11月。南疆地区五年平均发病率(24.62/10万)高于北疆地区(12.22/10万);男性发病率(23.38/10万)高于女性(16.91/10万),<15岁儿童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5.57%。和田地区甲型肝炎2012年共报告718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22.89%,年龄集中在1~6岁组5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83%;其次10~35岁组81例占11.28%,散居儿童556例占77.43%,农民67例占9.33%,学生41例占5.71%。第三部分:发病机理甲型肝炎HA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杀伤肝细胞第四部分:病理解剖急性肝炎全小叶性病变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及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凋亡小体形成散在的点、灶状坏死肝窦库普弗细胞增生,窦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汇管区呈轻至中度炎症反应第五部分:病理生理㈠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肿胀的肝细胞压迫胆小管,胆小管内胆栓形成、炎症细胞压迫肝内小胆管等均可导致淤胆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都可引起黄疸㈡肝性脑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血氨及其它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γ-氨基丁酸(GABA)常见诱因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和使用镇静剂等㈢出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骨髓造血系统受到抑制DIC及继发性纤溶胃黏膜广泛的糜烂和溃疡门脉高压引起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第六部分:临床表现潜伏期HA30(15-45)日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无皮肤、巩膜黄染,余同上急性起病全身中毒症状:乏力,嗜睡消化道症状突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叩压痛;脾肿大(约占20-30%左右)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hepatitis)特征:发病多有诱因。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三周暴发型甲型肝炎,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患者多因脑水肿、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周。肝衰竭(四类)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又称亚急性肝坏死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脑病型: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腹水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肝肾综合征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中期: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较深,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PTA、GGT、TBA、CHO等升高慢性淤胆型肝炎:在慢肝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上述表现者第七部分:实验室检查ALT(AlanineTransaminase)旧称谷丙转氨酶,(GPTGlutamicpyruvicTransaminase),此酶在肝细胞浆内最多,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明显升高AST(旧称谷草转氨酶,GOT),急性肝炎时其升高数值低于ALT的60%AST/ALT0.6,若1.2,提示肝细胞严重损害,示预后不良,对重型肝炎有判断价值血清TBilPTA对照PT-(对照×0.6)PTA=───────×100%病人PT-(对照×0.6)PTA〈40%的意义其他:血、尿、便常规检查B超CT等肝穿刺病理检查第八部分:并发症及预后胆囊炎:多由B超发现,常无临床表现心电图异常:主要是节律、T波改变,均为一过性,随肝炎的恢复而恢复肝衰竭肝性脑病: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及体征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以皮肤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肝肾综合征: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继发感染菌血症、肺炎、腹膜炎等感染症状常不典型,血白细胞轻度增高自发性腹膜炎多见,仅半数患者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水培养细菌阳性率较低其他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脑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第九部分:诊断及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脂肪肝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第十部分:治疗治疗保肝降酶抗病毒调节免疫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肝衰竭:综合支持疗法热卡:1800-2200佧/天,液体1200ml---2000ml左右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及血浆NH3中毒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出血胃粘膜保护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鲜血浆,鲜血,纤维蛋白原等促进肝细胞增生的药物防治肾功能不全:多巴胺、前列腺素E1等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套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系列组合方法,它借助非生物型或生物型的体外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暂时代偿肝脏的部分功能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第十一部分:预防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凡是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人均应接种。甲肝灭活疫苗适用于儿童、医务工作者、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性质具有接触甲肝病毒的人,儿童初免时间为满一岁,成人无年龄限制。在发热、急性病、进行性慢性病情况下,应延缓接种。接种疫苗后3年可进行加强免疫。
本文标题:甲型肝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