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用书(高中二年级・全一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用书高中二年级·全一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目录第1课另辟蹊径需有法——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第2课融会贯通有妙法——掌握知识组织策略/14第3课成功源自坚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21第4课亦师亦友——寻求和谐的师生关系/36第5课夏天不吃秋天果——男女交往有分寸/42第6课学会与父母沟通——化解冲突/53第7课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宽容60第8课澄清你的认知——学会合理归因/65第9课为什么而等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70第10课别让冲动控制了自己——学会管理愤怒情绪/78第11课驱散嫉妒的阴影——嫉妒心理调适/86第12课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91第13课气质与职业——了解自己的气质/101第14课做最好的自己——激发自身潜能/111第15课挑起肩上的担子——成为更负责任的人/119第16课幸福在哪里——感受幸福/1231第1课另辟蹊径需有法——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设计:尧逢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设计意图高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高中生对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这一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主题属于“学习版块”,其目的在于引导高中生掌握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方法,尝试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二)活动目标1.了解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明白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2.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常用训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三)教材结构本课分为“心有所惑”“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有所动”“心有所获”五部分。心有所惑: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创造、创新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能否发现和把握这种机会,引出本课教学的主题。心有所思: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联系人类社会的创造发明事件和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白人具备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的潜能,特别是从自身的“创造经历”出发激发创造的欲望,树立创造的信心。心有所悟: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涵义和特征,以及创造力强的人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心有所动: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告诉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基本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训练。心有所获: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升华,提高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感悟、认识,自觉地增强创造意识、提升创造能力。(四)教学建议1.教学重难点2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教学难点: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2.教学准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创造性活动或游戏;对常见事物的用途或功能作出新解。3.课时建议1课时。二、活动过程示例该设计对应教材“课序”“心有所惑”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生成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出本课教学的主题;并初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是源于生活,并将回归于学习生活的。1.案例分享(1)分享本班学生所知道的创造性思维的案例。(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对案例的看法。交流分享内容,辅导教师可以视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在实际教学时,可对学生交流分享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将内容聚焦到与“创造”有关的环节或细节,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到“创造性思维”这个主题上。2.阅读教材(1)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惑”内容,并思考:免换芯自动铅笔的发明创意给了我们什么启发?(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点评,进入课题。实际教学时,教师宜注意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环节、不同角度板书学生的发言要点,使讨论聚焦于本课的教学主题。该设计对应教材“心有所思”“心有所悟”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别人的创造发明和自己的创造经历,明白“人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发明创造的关键是“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总体上可考虑采取“由远及近”“由热身活动主题活动(Ⅰ)3人到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将“发明创造”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对自己和别人的“创造发明”过程加以分析,为后续的感悟、体验、升华奠定基础。1.神奇的创造(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别人的创造故事;(2)教师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创造发明的共同之处有哪些?教学过程中,教师宜引导学生聚焦于故事主人公的思维过程,并重点分析与思维过程有关的一些品质。(3)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在面临“难题”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前面故事的主人公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尝试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共同特点有哪些。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学生阅读教材,明白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的基本涵义;(2)教师结合创造性思维的事例,讲解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的涵义。该设计对应教材“心有所悟”的内容,旨在澄清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教师在讲解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时,要说明这些特征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该设计对应教材“心有所动”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创造性训练”体会如何应应用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并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获得成功创造的体验,为形成创新意识、自觉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把“创造性训练”升华为自觉行动奠定基础。1.打破定势思维(1)学生阅读教材《打破定势思维》,并讨论定势思维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会有哪些不足;(2)学生尝试“巧打绳结”,并讨论“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是什么?”;(3)教师演示如何“打绳结”,并讲解“巧”在哪里,突出强调“巧”的根本原因是打破了定势思维。“巧打绳结”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将绳子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双手交叉,用手分别抓住绳子的两头;最后,抓紧绳子的两头,将双手回复到正常状态,绳子自然就打结成功。主题活动(Ⅱ)4定势思维对创造发明有着禁锢作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常见物品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用途,并追问学生每一种用途利用了物品什么性质。2.尝试发散性思维(1)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发散性思维》,讨论“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划,思考如何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雾霾问题”或教师认为学生可能解决的其他问题;(3)学生小组汇报各自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并互相点评、比较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独创性。教师宜结合“雾霾问题”或其他问题,引导学生遵守、体验发散思维特别是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3.善用“和田12动词法”(1)学生阅读教材《善用“和田12动词法”》,结合教材提供的事例进行创造,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善用”;(2)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自己创造的基本思路、运用的方法以及可能改进的内容。(3)根据学生的反思提出新的任务,让学生尝试应用“和田12动词法”加以解决。教师宜结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不足”,并尝试改进。该设计对应教材“心有所获”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互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积极尝试创造性思维、主动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把“创造性训练”升华为自觉行动。1.阅读教材(1)学生阅读教材“心有所获”内容,并自由发言,交流化。(2)教师总结:创新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品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宜仅局限于本部分教材内容,可以考虑结合本课的创造性训练活动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创新,在反思性体验中进一步改进和升华。2.在生活中创新拓展/升华5针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尝试从新视角加以理解,进行创新性改进。活动过程中,教师宜强调指出创新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醒学生及时调整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教学辅助资源(一)相关心理学理论1.相关概念(1)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灵感为诱导,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能产生出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2)创造力创造力是个体不受成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重新组织记忆中的知识,产生多样性答案的思维形式。它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是创造力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4)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也叫辐合思维或求同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根据熟悉的知识和经验、按逻辑规则来获得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2.相关理论(1)创造力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就代表个人的创造力,其特征:(1)变通性,能随机应变,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2)流畅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3)独特性,对事物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Wallas,1926)把创造性思维分成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6准备期是指创造性思维形成之前,对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累积。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创造目的,掌握丰富的经验,收集广泛的信息和掌握必要的技能。酝酿期是思维创造准备期得不到结果而将问题暂时搁置,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自然酝酿成熟而产生出来。豁朗期是指经过潜伏性酝酿期之后,具有创造性的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验证期就是对豁朗期提出的想法给予评价、检验或修正。(3)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强调发散思维在创造力中的重要,并不排除聚合思维的作用。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与一般能力具有以下关系:(1)总体来说,人的创造力与智力有正相关的趋势;(2)但智商高(智力分数在130分以上)的人,其创造力未必都高;(3)创造力高者必须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力。这表明是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力水平低,创造力不会高;但智力水平高,创造力也不一定高。研究表明,高创造力者有如下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从众行为少、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等。(二)典型案例1.创新实验链子问题心理学家西尔维拉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让被测试学生们玩一个“小链子变大链子”的游戏,告诉他们:“你们面前有4个小链子,每个链子有3个环。打开一个环要花2分钱,封合一个环要花3分钱。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务是要把这12个环全部连接成一个大链子,但花的钱不能超过15分钱。”你们也可以自行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实验中的3组学生都有半小时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学生半小时中有55%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学生在半小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结果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学生在半小时中间插入了4小时做其他事情,结果有85%的人都解决了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第三组被试回头来解决链子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刚才未完成的解决法去做,而是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2.创造故事打狗棍7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惊惧不已,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放在身上。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再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块石头放在身上。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上了四块石头在身上。可这次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因而依然是被狗咬了。最后为了有效地对付狗的攻击,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后来,有一个乞丐大着胆子放下石头拿起棍子还击狗,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三下两下就能将狗打散,既可以打单狗,也可以打群狗。启示:一根棍子胜过无数的石头,思维一转天地宽。沿着一条思维发展下去不仅不能解脱,也许会被束缚得更紧。思路的突破,必须完全脱离旧的思维轨迹,闯入新的领地纵横驰骋。荆棘可能处处会有,但新路、大路、活路也往往从这里展现。鬼谷子与创新思维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
本文标题: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用书(高中二年级・全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3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