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篇耿雪教学目标1、理解审题立意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掌握命题、话题、材料三种议论文“审题和立意”的步骤、技巧、注意事项,指导写作实践。作文审题四要素要素完整的作文题一般由“引入性材料+提示语+话题(题目)+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话题(题目)”限制写作内容;“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水,一个内涵丰富的字。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面对水,总能引发我们无穷无尽的联想,关于历史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生的。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的悲欢。请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步骤•进门:整体感知(材料、提示语、话题或题目、要求)•登堂:抓关键、辨角度•入室:挖掘立意进门:整体感知1、审材料2、审话题:本话题是一个偏正短语,其着重点在“联想”上,但范围不能超出“水”的限制,不能写成别的事物的联想。本材料是关于水的,水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内涵,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写作角度。3、审要求:立意自定,写议论文(要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规范),写够八百字。抓关键语句:它们暗含了一些写作的角度。登堂:抓关键辨角度(解决能写什么的问题)发散思维,把握限制与开放的要求。(1)是生命之源(2)会带来灾难(3)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4)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5)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的悲欢面对水,总能引发我们无穷无尽的联想,关于历史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生的……提炼观点:增补词语,增加限制,将话题具体化。泪水忘情山水之间论述水的危害综论水的特性:纯洁、广博、柔韧等综论水的作用:生命之源、保洁员、用途之广等论述水的两面性:既是生命之源又能带来灾难,合理利用论述水某一方面的特性,引出道理:刚柔相济—力量大成功之道柔水不柔(女子)变幻莫测—随遇而安学会选择人生之河生命如水水的品质联想到生命成功之道—毅力、坚持、宽广、团结水之静、纯—如水心境心如止水亲情似水到处都有水—不同位置都能实现人生价值水无孔不入—学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水刚强、柔韧、广博—做人处事—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积累石穿了才注意到水—反思历史循环入室:挖掘立意(聚合思维,解决写什么最好的问题)最佳立意的特质。(1)“准”包括审题的准确性和文章思想的正确性。准确性是指能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握旨意;正确性是指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2)“深”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多角度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意义。(3)“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能言人之未曾言,发人之未曾发,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另外,注意联系自己实际情况,有话可说。意义具体的话题,要注意化实为虚,化大为小。总结技巧:练习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架,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审题立意。古人角度立意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现代人角度立意①只有打破规矩,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②只有打破规矩,才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总结技巧:正反两面辨证思维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盲目创新。闻一多在《色彩》一诗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兰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字数不少于800字。命题作文提示:这是个命题作文,它和话题作文不同的是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只需要以此为中心点选取一个角度论述就可以,不能脱离这个中心论点。重点分析第二个步骤。题目含义是给生命增添颜色,“着色”表层义是增添颜色,但它是有象征意义的,可以指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品质,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着色”即是主干词语,可以从“色彩”的象征意义切入,发散思维来立意。色彩的象征含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所以“为生命着色”也就是让生命有热情,有快乐,有青春,有理智,有高贵……2、联系提示性话语,抓住主干词语,找准切入点发散思维来立意。总结技巧:意义抽象的题目,要注意从本义到引伸义,化虚为实,化大为小。1、分析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要注意题目的表层义和深层义:练习: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进行立意。正面: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总结方法:由因推果法辨证思维法反面: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贪婪。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不快乐。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读以下材料,进行立意。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可以全面理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入手,但不能超出材料给定内容,材料作文三注意:(1)谨记一定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一个侧面、角度的前提是也必须根据材料的整体性。(3)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写作提示:这是个材料作文,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这是难点所在。现象:初步感知:全面理解,抓住主要的人和事“事”:乌鸦模仿老鹰抓羊,结果不但捉不到羊,还被牧羊人捉了。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人”:乌鸦、老鹰、牧羊人、牧羊人的孩子。本质:抓住事情的结局或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多角度、多层次深挖——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问:乌鸦为什么捉不到羊,还被牧羊人捉了?答:模仿、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问:牧羊人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答:因羡慕老鹰,模仿老鹰,拼命练习,忘记了自己身子太轻,爪子又容易被羊毛缠住的特点。结果捉不到羊,还被牧羊人捉了。忘记了自身的特点(优点、弱点),盲目地羡慕、模仿、拼命练习,结果连性命也搭上了。问:孩子为什么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呀!”。答: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它勇气可嘉,也能脚踏实地。抓关键,辨角度从答案中归纳提炼观点(人生哲理、生活的道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不同的观点。(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牧羊人为什么说它是只看不清自己的鸟。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盲目模仿老鹰。立意为:1.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2.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4.认识自我,正确估量自己5.了解自己,成就人生6.有志者,事未必成7.本色最美(二)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赞美乌鸦有“鹰击长空”的追求,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它勇气可嘉!立意为:1.不满足于现状2.勇于尝试3.勇于挑战自我4.勇于拼搏5.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6.梦想提升高度7与梦想一路同行(三)结合牧羊人和小孩的评论,以辨证的观点看问题:1.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践2.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勇于追求总结技巧:由果推因抓住本质辨证思维。练习: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一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立意。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分析:不管是耕种,是捕鱼,还是砍伐山林,都要维护生态的平衡。这似乎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总结三种形式议论文审题立意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它们都经过初步感知、抓关键提观点、挖掘立意的过程。都要把握好限制性、开放性两方面。都要注意从关键语句入手。话题和命题议论文的区别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仅提供了写作导向,启发我们打开思路,需要我们从中确定一个具体的角度作为命题,使之更明确。而命题作文的题目就是我们写作的中心论点,必须围绕这一中心立意,不能另找论点。话题和材料作文的区别是:话题作文里的提示性话语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角度,而材料作文里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主旨。这也正是难点所在。练习1、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根据以上材料立意。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练习2、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审题点拨: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努力挖掘出“最前”、“最后”与‘“痛苦”之间的辨证关系总结:辨证分析法联想之后整合为三类: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痛苦。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练习3、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但不能强求。总结:反弹琵琶法练习4、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另外,材料也包含了坚定、意志等内涵。总结:异中求同法练习5、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
本文标题:议论文写作之立意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6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