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八十。”这充分说明,只有参与体验,才能学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初中历史课难教、不受欢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缺少学习兴趣而放弃历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受历史课外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或者是“家庭影响”而喜欢历史的,也就是说学生虽然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并不欢迎,但是对其也没有厌恶的抗拒心理。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积累知识、发展记忆和掌握结论为目标的。因此为了追求进度和应对考试,原本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学生厌学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而历史是多元的、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向往的科学殿堂,应是中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历史教育远离实际生活,缺乏认同感。因此,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尊严、情趣和道德等人性化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方可使历史活起来,使中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积极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本文旨在凸现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探索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谋求教学创新、寻求新课程深入推广之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式教学提倡应该使学生在一定背景、情境下进行学习,即从教学需要入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本课题就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师、学生为研究的主体,审视历史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揭示中学历史教学中创设情景的规律,凸现历史情境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探索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谋求教学创新、寻求新课程深入推广之路。一般认为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学法,突出情感因素在教学环境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只要有了“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离开了情感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不能完成“三维”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有意识地把“情境”分解为“情”和“境”两个方面,强调“境”是有情感的教学环境,“情”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这种突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有助于解决因忽略情感因素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困境,也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笔者在初中历史课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情境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收获总结如下:(一).设计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来说,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情境式教学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课型和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⒈过渡式导入,即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如将《鸦片战争的影响》作为《劫难中的抗争》一课的导入⒉故事式导入,即选择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设疑导入,如将《精忠报国》作为《宋金南北对峙》一课的导入⒊漫画式导入,即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己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导入新课,如将《飞机锯木》作为《苏联的崛起》一课的导入。⒋此外还有诗词式导入,歌曲、音乐式导入等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二).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铺垫。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用语言描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小品塑造情境,用录像创设情境,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有感想发,从而为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做充分的准备。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便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三).以情境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情境式教学法由老师主持,每个学生既是嘉宾,又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互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中心不在于教师,而应在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了使讨论活动收到成效,讨论题和活动的设置应中心明确,难以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讨论和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师生对话、邻座同学的小组交流、辩论式、专家论谈式、做游戏、写一写、说一说、表演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目标。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深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讨论中学生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投入程度,尤其可以改变后进生的学习。(四)结课的艺术性,画龙点睛。一堂精彩的课,不能虎头蛇尾,结课的艺术性,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回味,给人启发。采用何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1.总结式结课。即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2.悬念式结课。即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例证式结课。即引导学生举一些自己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现成事例巩固所学的概念和原理。此外还有练习式结课和感想式结课等。综上所述,情境式教学法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标题: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7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