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3章专题1中国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的由来“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牛轭”的城门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跳跃“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设想提出的过程•1877年11月,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社的信中首次提出俄国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问题,并声称,谁若是把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即“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谁就在侮辱他。设想提出的过程•1881年3月8日马克思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并把它表述为:当时俄国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内容: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运动过程: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规律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内容:一方面,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取决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运动过程: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律意义:深入理解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对于经济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人们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发展一般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指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历史形态依次更替。多样性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可以跳跃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跨越式的向前发展;同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必然性和选择性必然性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次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疑的。选择性指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历史性的选择。前进性和曲折性前进性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曲折性指一个新社会制度取代一种旧社会制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规律上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中也具有多样性的历史选择。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依据中、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第二、世界各民族只有在物质极大丰富、世界一体化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但这一前提不一定都要经过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生产方式,本民族人民自己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第三、由于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历史背景的差异和革命任务的不同,东方国家必须选择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依据第四、在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的前提下,通过跨越的方式可以避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波折,减少历史进程中的弯路。快速走进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依据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跨越,但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和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则不能跨越。第二、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可以跨越,但这一阶段所应完成的任务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为完成这一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则不能跨越。第三、走向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走法”可以跨越,但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和有益的方法则不能跨越。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可以跨越,但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则不能“跨越”。1949年8月苏联成功研制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8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从此,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开始了开发宇宙和太空的新时代。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功完成太空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仅用了1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1928—1940年期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5%。1940年,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0%,超过英德法日等国,居世界第二位。而到1970年又提高到20%。74年中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快,远远超过同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统计,与1940年相比1983年苏联社会产品总产量增长了14倍,国民收入增长近15倍,工业生产增长了22倍,其中重工业生产增长了31倍,轻工业生产增长了11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70多年的社会主义道路顷刻颠覆是西方国家的阴谋还是另有原因苏联“卡夫丁峡谷”止步的外部原因•二战前采取武装颠覆的“扼杀”战略•二战后采取针锋相对的“遏制”战略即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对抗力量”遏制苏联•美国布什总统时期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和平演变”策略。即通过“思想接触”,引起“不受欢迎的对比”,“播下不满的种子”。西方国家对苏战略的演变:协约国三次武装侵略乔治凯南布什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造成了苏联政治混乱。为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其实质是放弃国家利益,否定国际上的阶级斗争认同西方价值观。全面否定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全盘否定党和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最后自行瓦解党苏联“卡夫丁峡谷”止步的内部原因1、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2、它在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3、它推动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产生。苏联模式的分析苏联“卡夫丁峡谷”止步的内部原因作用弊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导致经济严重衰退。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苏联模式的弊端分析如何看待苏联止步“卡夫丁峡谷”第一、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诞生和失败告诉我们,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渐进性和跨越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苏联止步“卡夫丁峡谷”是暂时的历史的倒退,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涅磐的凤凰一定会浴火而生的。第三、苏联止步“卡夫丁峡谷”像一面历史的镜子,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也提出了警示。如何看待苏联止步“卡夫丁峡谷”第四、苏联解体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和客观历史规律。那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去掌握规律和使用规律,照搬照抄原理的方法,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架已建立起来。中国政府驾驭经济活动的能力已大大提高。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已从1978年占100%下降到1998年的66.8%(其中国有从77.6%降为28.5%,集体由22.4%上升为38.3%),非公有制经济从不占比重上升到占33.2%(其中个体占18.9%、私营占4.9%、外企占13%);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从97.9%下降到37.2%(其中国有从90.5%降为20.6%、集体从7.4%增为16.6%),非公有制经济从2.1%上升到62.8%(其中个体从0.1%上升到37.1%,私营占10.5%,500家最大的外企在中国国内销售额达4260亿元,占14.6%)。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GDP(国内生产总值)在1987年提前3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番的计划,到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GDP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38倍,翻了两番半还多,年递增9.7%。年增速列世界同期第一位,更高于世界平均增长2.7%的水平。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谷物•主要农产品产量现有9种列世界第一位油菜籽花生棉花肉类水果烟叶禽蛋水产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现有7种列世界第一位服装鞋类煤炭化肥水泥电视机钢中国卫星、火箭、导弹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国防技术和国防力量完全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综合资金能力也居世界前列。中国财政和信贷资金总和已从1978年的3355.9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123273.5亿元(合14906亿美元),资金扩张了35.7倍。据报道,全国金融机构到1998年总资产已达152509亿元,约合6349.3亿美元,其中国有银行信贷资金达到110420.5亿元,增长57.8倍,年增加5427.2亿元;这些数字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可想象的。银行存款达到95698亿元,增长83.4倍,年增加存款4728.2亿元;银行贷款达到86524亿元,增长45.77倍,年增加贷款4233.7亿元。由于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大于进口,使我国外汇储备从8.68亿美元(其中现汇1.67亿美元)增到1450亿美元,增长166倍,平均每年增加72亿美元。现在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第三、重点建设硕果累累。第三、重点建设硕果累累。30年来,全社会总投资达170270亿元,占建国49年总投资177993亿元的95.7%。其中全民总投资96918亿元,比前期增长11.5倍;全民基建投资65830.4亿元,比前期增长9.46倍;基建新增固定资产40564亿元,比前期增长8.54倍,30年累计对工业基建投资28245.6亿元,共建成大中型项目2657个,一大批行业最大项目和特大型项目建成投产,各大项目不胜枚举。第四、外经外贸日益扩大中国进出口贸易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3239.3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位次从第32位上升到第10位;出口增长17.8倍,现占世界3.4%,列第9位;进口增长11.9倍,现占世界2.5%,列第11位。贸易往来现已扩展到包括日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22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第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全国总人口虽然从1978年的近10亿人增长到1998年的12亿多人,增长29.7%,净增人口28551万人,但年人均GDP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379元增到6404元(按汇率法计算折合773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9倍,年递增8.3%。20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33.6元增到216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增长3.57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由316元增到5425.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倍。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从615元增到7479元,增长11.2倍。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98年与1978年相比:从184元增到309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9倍。其中农民从138元增到1945元,增长2.65倍,非农民从405元增到6528元,
本文标题:第3章专题1中国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7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