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新闻评论》第一章 新闻评论体裁及其特征
新闻评论李舒著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学核心课程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和政论性两大体裁特征。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基本依据,是新闻评论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3.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的看法。政论性决定着新闻评论的内容表达,是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相区别的标志。4.作为表达观点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性质,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党性倾向,这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5.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教育、导向、监督四个方面。本章关键词“体裁”本指单纯诉诸文字的文章形式。自广播、电视先后问世之后,新闻评论就开始而且还在继续经历着适应不同媒体的符号系统和传播特点,而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互联网的崛起,进一步加剧、加速了这一进程。为了按照传播媒体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闻评论这一新闻体裁本书涉及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具体形式时,有时为同单纯诉诸文字的形式相区别则称之为“话语形式”。,适应它的变化趋势,有必要首先了解这种体裁的现状,即它迄今为止所形成的基本特点、性质以及社会功能。把新闻评论放在一般评论的范围内考察,突出它的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特点,借以强调它与文艺评论、体育评论等的区别。把新闻评论看作新闻体裁的一种,试图通过强调“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把它同消息、通讯一类新闻体裁区别开来。把新闻评论视为报刊体裁,认为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虽然在阐述中又指出它“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新闻评论的界说在定义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考察;2.着重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同当代新闻媒体、受众的关系。综合上述因素,对于新闻评论的界说,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同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或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人们统称之为新闻性。但是,新闻性一旦与特定体裁联系起来,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内涵。比如消息、通讯的新闻性,除了都注重事实的新闻价值以外,消息视时效为生命,通讯则更讲究寓时效于新闻根据之中。(一)新闻性的内涵相比较而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则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新闻的内涵包括:1.强烈的时效性2.评论对象的特定性3.直接的针对性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同消息、通讯一样重视时效性,但着眼点有所不同。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1)“时间”,即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2)“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月《人民日报》一组关于“美国人权”的评论,就是借时间因素获得较好传播效果的一个例子。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11年度人权国别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方不改颐指气使的偏见与傲慢,对中国人权状况说三道四,妄称中国是“独裁”国家。5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击美国人权报告对中国的歪曲指责。为了进一步驳斥美国的错误言论,揭穿美国大谈他国“人权”的真实面目,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纷纷以较快的速度发表评论,其中《人民日报》迅速策划组织了一组评论文章,包括:《人权报告无法撼动中国稳定》(5月25日)、《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祸害人类社会》(5月25日)、《美国总将中国违法者美化为人权卫士》(5月26日)、《“人权牌”无法抹黑中国形象》(5月26日)、《美国对中国在人权上的进步视而不见》(5月27日)、《中国人权事业进步不容抹煞》(5月28日)、《中国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5月29日)。该组评论警醒世人认清美国指责他国“人权”问题背后的险恶用心,有力回击了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歪曲报道,既及时表明了立场、态度,又有效地引导了舆论。案例一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尤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灾害,迅速及时发表评论,则可以收到唤起社会重视,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富有成效地处理事件或战胜灾害的舆论效果。1998年七八月间,长江发生洪涝灾害。《人民日报》在8月9日中央发出抗洪抢险紧急通知的当天,发表了题为《当前头等大事》的评论员文章,大声疾呼广大军民“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此后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发表相关评论,及时传达、阐述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在整个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么密集的评论在评论史上是少有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国内多数主流媒体紧接新闻报道发表评论,成为传达中央决策、召唤全国军民齐心合力抗震救灾的强韧纽带和有力号角。《人民日报》于5月14日发表了抗震救灾的评论员文章《紧急行动起来》,于第一时间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的紧急部署,展现了全国满怀必胜的信心、军民紧急动员的动人情景:案例二灾害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短短几个小时内,云南、西藏等周边省份已派出地震专家驰援灾区,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发出募捐倡议,中国红十字会全力调拨物资救援,全国很多省市区已经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网络上无数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传递着同胞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温暖着灾区人心。人们关注着汶川传来的每一点信息,挂念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力量。紧接着每天都有评论员文章和专栏评论继《紧急行动起来》之后,到5月31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17篇评论员文章,阐述了一系列关系抗灾、救灾胜利前景的关键问题,如《人民生命高于一切》(5月15日)、《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5月17日)、《不愧为人民子弟兵》(5月21日)、《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5月22日)、《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5月24日)、《管好用好救灾款物》(5月31日)等等。,随时阐述抗震救灾的新态势。案例二日,全国降半旗为遇难同胞志哀的当天,《人民日报》更发表了《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的社论,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全国人民的真挚感情: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恒见证。残垣断壁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不管是否创造了生命奇迹,但他们都与死神搏斗过,与命运抗争过。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都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种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礼!山崩地裂,造成了狰狞恐怖的自然断裂,却也呈现了可歌可泣的挚爱真情。在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爱,记住这些普通生命绽放出的温暖光辉,记住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神疆界。…………救援还在继续,挑战仍在眼前。愿全民哀悼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顽强信念,用我们的不屈斗志和实际行动激励国人,告慰逝者——“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案例二评论对象的特定性任何一篇新闻评论都有自己的评论对象。虽然它们的评论对象千差万别,各有各的表现形态,但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当前的客观现实之中,而且都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作为评论对象的事物,不论是新闻事件还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一人一事的典型事例还是诸如思想行为倾向一类的概括性事实,都是在现在这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存在的“这一个”客观事物,即此时、此地、此条件下的此事(此人、此物、此现象、此问题等)。这就是所谓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名中国船员遇害、1人失踪的“湄公河惨案”震惊国人。10月14日,16名船员及其家属在云南公安巡逻艇武装护卫下,启程回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动用公安巡逻艇为在海外的中国商船护航。如何认识这一事件?作者敏锐地把该事件置于两重特定的背景下来认识:第一重是现实背景,即把该事件与2008年年底开始中国派遣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和2011年2月中国政府通过海、陆、空三种方式从政局混乱、硝烟弥漫的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联系起来;第二重是历史背景,即把该事件与近代中国国家与国民的关系联系起来,文章谈道:如果时光倒流二三百年,指望当时的清朝政府派出武装力量,为海外国民或侨民提供保护,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公元1740年10月,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城(今印尼雅加达)疯狂屠杀和洗劫华侨,一万多名无辜华侨的鲜血染红了巴城的溪流,史称“红溪惨案”。彼时福建巡抚得知消息后奏闻于朝廷,希望朝廷有所行动。乾隆帝御批:“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意思是,这些华侨本来就是不安分之人,在南洋被屠杀是自找倒霉。案例一《这一刻,我们明白了国家的意义》月,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题为《真假王蒙》的文章,说有人冒充王蒙,写信给《钟山》杂志,推荐一篇署名“不一”的小说。文章断言:“这是行骗,这是侮辱,这是耍弄,这是犯罪,王蒙要是起诉,谁也无权阻拦。”一周后,林放也在《新民晚报》“未晚谈”专栏上发表了同样题目的短论,摘录其中三段于下:王蒙同志是知名作家,如今又是主管文化的部长。冒名者的动机是很清楚的,骂他一声“实在可恶”,当然没有骂错。……不过,假如我是王蒙部长,我以为对于这类不择手段,渴望脱颖而出的冒名者,也可以用另一种比较潇洒一点的态度来“处理”之。……那么,对于这个假王蒙应当怎样对待呢?我以为不妨把那篇小说拿来读一读,如果确实写得好,就写一封真正的推荐信帮他发表。如果是不够水平的,也可以指点他,劝他以后不必冒名。我相信,王蒙部长的幽默感足以用这种洒脱的方式对待假王蒙,总不至于真的闹到法庭去的。案例二《真假王蒙》直接的针对性新闻评论不同于其他文章之处在于:第一,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第二,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亟须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第三,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
本文标题:《新闻评论》第一章 新闻评论体裁及其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3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