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户外/运动 > 第15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第十五章第一节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一、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一)可训练性原则概念: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改变。生理学基础: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人体的生理功能水平决定于内因与外因内因——遗传因素,如人体有氧供能系统及乳酸供能系统的能力受遗传影响很大。外因——营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体育锻炼等。两者关系——先天遗传因素规定了人体生理功能发展的可能性范围,而后天训练却是可以充分发掘人体的全部遗传潜力,使各器官生理功能达到遗传能力的上限。(二)可逆性原则概念:当训练中止后,由于应激过程的中止而使已经获得的生理功能增强(适应)会逐步消失。特点:可逆性不仅在长时期中止运动后有所表现,即使在短时间停止运动也会明显表现。•在锻炼与训练上注意保持经常性和持续性,而不应中断训练。•作为业余运动训练应注意全年计划训练的科学安排,坚持全年训练,并注意训练的周期及节奏。二、全面身体锻炼原则儿童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中学体育课和训练课的任务之一在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侧重面,要求锻炼的内容力求全面多样,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全面的影响。球类运动田径运动(走、跑、跳、投)体操运动游泳运动全面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1、全面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及专项技术训练应结合合理。2、年龄3、训练水平4、季节5、竞赛等的合理安排。三、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地进行。即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停滞不前。生理学基础|:¤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规律。(二)超负荷原则概念:指运动训练的负荷应该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生理学基础:◆能量代谢的超代偿规律。◆神经生理学的刺激强度规律等。如何控制超负荷的量?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训练的强度训练的量(由训练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组成)。四、专门性原则概念:指训练内容与运动项目的体能要求应保持一致性。生理学基础:任何训练负荷对人体所产生的应激,往往作用于机体某特定系统或部分,而较少影响其它系统或部分。生物机体刺激反应适应过强刺激将不能产生良好适应,甚至可能导致损伤。太弱刺激则会大大延长适应的发生过。生理范围内适宜刺激才能加快适应过程。第二节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一、负荷阈的组成概念:指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影响因素:受物理、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强度概念: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即功率。◇周期性练习常以运动的速度来表示强度,如跑速、游速等。(教学训练中又常用运动后即刻10秒的心率作为控制强度的方法。)◇非周期性练习,特别是力量性练习中,强度常常是指一次性阻力负荷的重量或单位时间内完成阻力负荷的总重量。(二)运动持续时间概念:运动持续时间是指一种练习或一堂体育课、训练课所持续的时间。(三)运动密度概念:指全课实际练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之比。即:运动密度=全课实际练习时间×100%全课总时间(四)运动练习的数量概念:指一次在教学课或训练课中,完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或总重量。生理负荷是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所受的负荷量。度量指标: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等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一)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学基础是:★心搏峰理论★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心搏峰: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一般在110~130次/min。最佳心率范围: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约在110-120~170-180次/min之间(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调控了解和评价一堂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常用心率作为指标.(心率的快慢反映体内耗氧水平,可间接反映运动练习对机体的生理负荷。)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120-140次/min?根据心搏峰及最佳心率范围理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如何安排?(P.394)?运用心率评价体育课生理负荷时,应注意什么?(P.394)(一)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体现超负荷原则,使机体产生更大的应激而收更佳效果。●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主要应用最佳心率范围理论。●最佳心率范围的高限有项目特点。三、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二)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调控:1.运动强度要合理控制2.运动负荷量节奏要合理安排3.注意不同项目的特点4.注意营养和休息第三节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科学评价要注意1.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更能反映现实意义)2.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负荷阈的特征进行评价,注意区别自然增长和训练效果的差异。3.应该相应测定人体不同状态下的机能活动变化。一、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一)体格评定体格指标主要显示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身高、坐高、上下肢长、肩宽、胸围、臂腿围等)参数评价、指数评价训练期间应进行多次测试评价(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1.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清醒、空腹、静卧时的心率称为基础心率。2.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五次肺活量闭气时间、等3.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变化不大(一般在5~10mmHg之间)。有部分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现象,称为“青春期高血压”(一般收缩压为130~140mmHg)。4.反应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反应时明显缩短。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一)定量负荷的概念及种类概念:是一种限定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运动试验条件下的负荷。定量负荷的运动强度一般低于亚极限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70次/min左右)。种类: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联合机能试验、哈佛台阶试验、PWC170试验等。(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有训练:呼吸深度增加较频率增加明显;心率上升较少、每搏量增加较多,负荷后反应时缩短、分化能力加强、后抑制作用减弱。缺乏训练:表现反之。特点:反应小、节省化、恢复快三、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极量负荷时,要求机体功能潜力充分发掘,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指标均达到个体自身最高水平。极量负荷后,有训练与无训练差别极大。有训练者表现特点:反应快、潜力大、恢复快(一)极量负荷试验方法通常采用实验室条件下的递增负荷法。(二)极量负荷时的生理指标及其评定1.最大吸氧量2.氧脉搏3.最大做功量
本文标题:第15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3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