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NLP的语言检定模式
调适信念的14种回应术训练2地图与实景地图不是实景。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世界地图。关于世界,没有什么唯一正确的地图。人们会根据从他们的世界观所感知到的可能性和能力,来做出所能做的最好选择。最有智慧最为慈悲的地图,是那些提供最广阔最丰富的可能性的,而不是那些最“现实”或“准确”的。3人所处的三个范围无能为力可以施加影响可以自己掌控4结果预期(2可能的,1渴求的)人行动结果自我效能预期(4有能力的)资源方法预期(3适宜的,整体的)自我价值意识(5值得的,负责任的)没资格没能力没希望5框架与换框更大系统人结果反馈“就像”信念期望态度行为结果人问题失败不可能信念期望态度行为结果6一些基本心理框架问题框架结果框架失败框架反馈框架不可能框架“就像”框架7信念(总结)删减?扭曲?预期(后果预期)内在状态(注意力过滤器)价值观(正面意图)经验(感官输入)结果框架重新定义准则层次反馈框架向上归类向下分类反例开始接受开始质疑“就像”框架5曾经相信1想要相信4开始质疑2开始接受6信赖3当下相信位置4身份位置3信念位置2能力位置1行为51234回应术模式帮我们将信念与经验、价值观、预期和内在状态重新联结以更新信念价值观或准则定义它是什么?它与其他什么有关?证据你如何知道它出现了?后果它导致了什么?原因什么引起了它?组成完整信念8建立信心和增强信念的发问•若要更适合或更有信心,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目标增加什么?相信什么?•对于这个信念,谁可以做你的指导者?•这个指导者会给你什么信息或建议?9用“就像”框架超越限制性信念的发问•如果你有希望、有能力、有资格。。。,会发生什么?•表现得你就像。。。,那会怎样?•想像你已经放弃了所有这些自我限制的想法,那么你所想的、所做的、所相信的会有什么不同?•表现得“就像”你已经处理了这个干扰或妨碍,你的回应会有什么不同?10“换框”的几种基本策略•改变框架大小:–改变时间:时间换框(过去—现在—将来)–改变立场:立场换框(我—你—他)–改变情境:情境换框(小情境—大情境;此情境—彼情境)•拓展逻辑层次:改变逻辑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另一结果:意义换框(这个—那个)11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现在是过去使然过去预示着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未来取决于现在站高一线登高望远由外而内自由自在发现新义变换情境换框策略一览图改变立场改变时间改变逻辑层次向上归类横向类比向下分类外内对方自己他人122.重新定义2.重新定义5.向上归类4.向下分类8.另一个结果9.另一世界观10.现实检验策略11.反例7.改变框架大小6.比喻(横向类比)12.准则层次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4.超越框架1.意图3.后果Copyright©1987byRobertB.Dilts13训练例子•“对孩子的惩罚是必需的。惩罚能使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原因或证据“惩罚”效应或准则“规范行为”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4请用发问来回应•针对这个信念,请大家用提问的方式来给予回应,引导该信念的持有者松动信念,自觉地采纳更有弹性更建设性的信念。•让我们把所有的提问写出来,然后进行总结提炼。151正面意图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惩罚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孩子被惩罚时,他们的焦点在自身的行为呢,还是在自己的遭遇上?•被惩罚后,孩子会自觉地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呢,还是更多地考虑如何逃避惩罚?•如果惩罚没能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那家长惩罚孩子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意图162重新定义用意思相近但含意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负面陈述→正面陈述•当下渴望→内在需求•消极评价→积极欣赏•你的立场→他人立场•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说“管教孩子是必需的。”或者说“合适的引导能使孩子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2.重新定义2.重新定义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73后果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加强)信念。•心理研究表明,当孩子被惩罚时,其心理会有两方面的发展倾向:要么会变得更加叛逆反抗,要么会变得逆来顺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怎样呢?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3.后果18重新归类•向上归类:扩大视野;丰富理解•横向类比:寻找类比;丰富视角•向下分类:关注细节;丰富观点194向下分类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长时间——短时间全部改变——一点点改变抽象评价——具体行为•当孩子遭受惩罚时,你觉得孩子会如何规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惩罚会使孩子的行为发生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使孩子可以接受的惩罚是怎样的?4.向下分类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05向上归类将信念的某个要素总结归类到更大的分类中,从而改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痛苦遭遇——人生经历•惩罚是一种管教手段,或许在某些情境下可以适当用一下。你认为长期有效的管教是怎样的呢?5.向上归类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16比喻(横向类比)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惩罚就像在微微波动的水面上击掌,非但不会使水面更平静,反而会使水花溅到脸上。惩罚孩子非但不会纠正孩子的行为,反而会教会孩子更加“聪明”地逃避被发现和惩罚,这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孩子的叛逆和反抗更使家长的权威和尊严受到损失。6.比喻(横向类比)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2练习:找到相类•学员分成A、B、C三人一组。•A告诉B、C一个他需要指引的当前问题或情景。•B、C倾听A的问题或处境中的基本要素,同时关注A处境中的重要情景因素、人物、关系、事件过程。向A解释这些一确保准确无误。•B、C一同建构一个隐喻,交给A。B、C可以从以下来源获得灵感:–幻想–通用的主题–日常生活经验–个人生活经验–大自然:动物、季节、植物、地质、地理等–民间故事–科幻故事–运动•转换角色,直到每个人都做过A的角色。237改变框架大小从不同的情境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的含义,这些情境包括: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较大的人群(或个人观点)、更大的或更小的视野。–时间框架–视角数量–视野范围•你想把这个观念维持到什么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持这样的观念?•在所有的管教手段中,有没有比惩罚更有效的做法呢?7.改变框架大小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48另一结果转向一个不同的目标,而不是信念所确定或暗示的目标,以便挑战(或加强)信念的适宜性。•改变——更新(协调)•我们到底是逼着孩子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还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对自己的行为有自我觉察,并主动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有更好的做法能引导孩子觉察自己的不当行为,并在维持自尊的情况下去做出自我调整,你是否会采纳和使用呢?8.另一个结果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59另一世界观从不同人的世界观的框架,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立场:我-你-他•你觉得那些主张正面管教的家长会如何看待惩罚孩子?•你觉得孩子会如何看待我们的惩罚行为?会把我们当作怎样的人?9.另一世界观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610现实检验策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所说明的事实,人们从对世界的认知中提取出这个事实以便建立他们的信念。•当你惩罚孩子时,你看到了什么使你觉得惩罚有效?•孩子在遭受惩罚后的哪些表现使你觉得惩罚是有效的?•惩罚到底得到了哪些长期有效的效果?10.现实检验策略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711反例找出一个例子或“违反规则的例外”,来挑战或丰富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你觉得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在惩罚的情况下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并愿意去纠正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你不惩罚时,孩子意识到并改善了自己行为的情况?•有没有其他孩子在不遭受惩罚,而是在家长的正面管教和善意引导下自觉意识并改善自己的行为的?11.反例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812准则层次找出信念所确认的准则,并根据比它更重要的其他准则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努力改变——个体内心的一致和完整•被迫改变——自觉调整•当孩子出现不当或者错误的行为时,惩罚孩子和引导孩子在自身羞愧感的驱动下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你觉得哪个更重要?12.准则层次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29澄清价值观层次•什么会激发你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什么会让你停止做某事,即便它满足第一题的答案?(反例1)•即便由于第二题找到的理由而停下来,什么会让你再次开始?(反例2)•什么会让你再次停下?(反例3)准则层次位置4身份位置3信念位置2能力位置1行为51234301.在位置1时确定一个你想做的行为,但不要去做。2.走到位置2,确定促使你想实践新行为的准则。识别决定这一准则的感觉表象或“标准等同”。3.走到位置3,找出阻止你真正实践所渴望行为的准则。识别决定这一准则的感觉表象和“标准等同”。4.走到位置4,找出能超越第三步的限制性准则的更高层次准则。识别决定这一准则的感觉表象和“标准等同”。5.现在开始应用下列技术:a.制衡——记住你的最高层次的准则,回到位置1,跳过位置2和3.将最高准则用于渴望的行为,以便克服限制性障碍。b.使用最高准则的“标准等同”——走到位置2,调整与渴望行为有关的准则的内在表象,使之符合你用来确定最高准则的“标准等同”。c.跟随限制性准则——从位置2转到位置3,探求允许你实现渴望行为的选择,它符合所有三个层面的准则,并且不违反限制性准则。3113反击其身根据信念所定义的关系或准则,重新评估信念陈述本身。•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自己被惩罚吗?•当你被惩罚时,你会很开心地说:“谢谢您惩罚我,我会好好纠正我的行为的!”吗?•如果我们惩罚你,你会改变这个观念吗?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3214超越框架从动态的、个人化情境的框架重新评估信念——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当你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后,你或许会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多了一些理解,并愿意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成长。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吗?•或许,当你掌握了更好的管教方法后,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需要惩罚,而是需要训练。你是否相信有双赢的做法?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4.超越框架332.重新定义2.重新定义5.向上归类4.向下分类8.另一个结果9.另一世界观10.现实检验策略11.反例7.改变框架大小6.比喻(横向类比)12.准则层次原因或证据效应或准则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14.超越框架1.意图3.后果Copyright©1987byRobertB.Dilts34继续训练的例子•让孩子承担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有效办法。原因或证据“承担家务”效应或准则“培养责任感”因果论断或复合等同351正面意图这个观念的正面意图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是帮助孩子自己发展出责任感?2重新定义是否这样表述更显得有意义:“如果孩子主动而无偿地承担了家务,那么,这显示了孩子的一份责任心。”?3后果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承担家务,是否真的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呢?是否会导致争吵和逃避呢?现实生活更多的什么现象?364向下分类如何让孩子承担家务?是出于孩子自愿还是强迫孩子承担?孩子做了家务真的就能说明孩子有责任感吗?5向上归类让孩子承担家务可能会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呢?责任感到底是一种内在萌生的品质,还是受外力驱使的表现?6横向类比迫使孩子承担家务就像监工强迫奴隶干活一样,催生的到底是责任感还是不平感?377改变框架大小当孩子觉得自己还不到承担家务的时候时,我们强迫孩子承担家务,到底是否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8另一个结果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否更能帮助孩子发展出责任感?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是否更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9另一世界观责任不可以强加。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我们
本文标题:NLP的语言检定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3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