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本章重点与难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2、背景:①新中国的成立为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较好的主观条件;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低,是否具备一定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一度成为共产党人关注的焦点;③社会经济成分的性质是私有制,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和农业、手工业中的一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忆往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向何处发展?方向之一:效仿西方,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方向之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讨论问题,观看学习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视频。10.25-13.23,后总结)•学习小贴士: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种依次更替的经济制度,即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制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官僚资本←没收•民族资本←和平赎买•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合作化•1956年,旧中国遗留的私有制经济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经济。(先观看视频:从农业合作化开始的“三大改造”14.09-15.45后了解途经)•小知识官僚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小知识•民族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早期通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相区别。稍后的文献中,它们又常被称为民族工业,以区别于买办性企业。民族资本一词应用较晚,大体是相对于国民党政府的官僚资本而言,而非相对于外国资本而言;但民族资产阶级一词则早见于重要文献,该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即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本章核心所有制问题是经济领域最基本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为什么选择并要继续坚持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2、为什么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3、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1、历史与现实的选择过程:•经过1953年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造,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从1952年的21.3%跃升到1956年的92.9%,公有制体系基本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则作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的经济成分而受到排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非公有制经济20年来的发展及其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等于单一公有制•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单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片面追求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实力也更加雄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不再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呢?•马克思主义评价所有制的标准,并不仅仅只看所有制成分的比重,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放开搞活,千帆竞发,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3、公有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等于搞私有化•私有化就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吗?有人认为“人是自私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自私的个体,即所谓理性的“经济人”,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还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手段、方法问题,是技术操作问题,其核心是生产资料如何运营及收益的分配问题,它是不关乎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戏说产权制度许多技术发明和技术手段都强烈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比如蒸汽机、电力、IT技术、基因工程技术、铁丝网!!!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产权制度就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的制度化,“制度化”的含义就是使即有的产权关系明确化,依靠规则使人们承认和尊重,并合理行使产权,如果违背或侵犯它,就要受到相应的制约或制裁。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七成是国企。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前40名全部为国企。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占据了前五名的位置。问题:国企的所有制属性是什么?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1、含义: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所有和支配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2、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质:公有资产的组织结构和经济布局、技术装备与管理、经济效益控制力: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1、含义: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2、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的形式。▲原因:历史渊源、客观上需要统一的协调中心▲国家所有制不等与国家直接经营和管理所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学习小贴士:两权分离•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控制权(运作权或经营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贝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大公司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由此得出结论: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钱德勒认为,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国家(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管理活动。2、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应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并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国有经济应更多关注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国有经济应同非国有经济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材料分析:请为国企改革出谋划策•“上要养国家这个’大家’,下要养职工每个‘小家’,自己底子厚、能‘吃’的好一点的,上能有所发展;力量单薄的,只能勉强挣扎地‘活着’。碰上各衙门口的官员和黑道儿上的车匪路霸,还要不断‘贡献’,甚至‘吐血’……。拖家带口的国企真是要被累死的。”摘自《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沉船调查》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出版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四个阶段。•1979年至1984年,国企改革迈出了“放权让利”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等措施,调动企业完成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产权约束、市场竞争和市场化的价格体系,企业产值的增加往往靠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实现。•1985年至1993年,国企改革迈出了“两权分离”的第二步。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通过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营企业从此成为国有企业。承包制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增强,但在国家所有权未到位的背景下,不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活力问题。•1994年起,国企改革迈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三步。1994年《公司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企业改革进入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1995年,全国确立了100户试点企业按《公司法》进行制度创新。•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国企改革全面进入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目标,在布局上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在结构上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资料:在实践中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2003年5月,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的开始。随着国资委的成立,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的新体制也日显雏形,即由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以及国家投资企业三个层次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总框架。小知识: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由国务院组建并领导的政府职能部门,向国务院负责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最高
本文标题: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6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