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 14明清家具经典结构
明清家具经典结构与名词解释明清家具经典结构甲·基本结合乙·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丙·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丁·另加的榫销一、基本接合壹·平板拼合贰·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叁·平板角接合肆·横竖材丁字形结合伍·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陆·直材交叉接合柒·弧形弯材接合捌·格角榫攒边玖·攒边打槽装板壹·平板拼合木材宽度有限,一块木板不够宽时,用两块或多块来拼合。桌案面心或柜门、柜帮等多用薄板拼合,其厚度一般不到2cm。罗汉床围子、架几案面多用厚板拼合,前者3—4cm,后者达7—8cm。薄板拼合1)薄板拼合2)薄板拼合:龙凤榫3)薄板拼合加穿带厚板拼合1)厚板平口胶合2)厚板裁直榫拼合3)厚板裁走马销拼合贰·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为了不使纵端的断面木纹外露,并防止开裂,多拼拍一条直木造成的“抹头”。又为了使抹头的纵端面木纹不外露,多采用与厚板格角相交的造法。银锭榫:形似半个银锭的榫子。半榫:凿眼不凿透,榫头不外露的榫卯。透榫:榫眼凿通,榫端显露在外的榫卯叁·平板角接合用三块厚板造成的炕几或条几,用料厚达4-5厘米。面板与板形的腿足相交,是厚板角接合的例子。所见实例都用闷榫,现代木工或称全隐燕尾榫,拍合后只见一条合缝,榫卯全部被隐藏起来。抽屉立墙所用的板材,比炕几或条几的板材薄多了,其角接合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是两面都外露的明榫,即直榫开口接合,明清家具只有粗糙的明见用具才用它。其次是一面露榫的明榫,现代木工或称半隐燕尾榫。平板角接合还有一种简便的造法,即挂钩接合,多用在案形结体家具两侧吊头下面的牙条上,为的是将侧面的牙条与正面的牙条拍合交圈。正、侧两面的牙条都在尽端格角的斜面上裁切锯齿形的锐角,以便钩挂联结。闷榫:隐藏不外露的榫卯。明榫:外露可见的榫卯。肆·横竖材丁字形接合圆材的丁字形接合若横竖材同粗,则枨子里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如腿足粗于枨子,以无束腰杌凳的腿足和横枨相交为例,倘不交圈,则枨子的外皮退后,和腿足外皮不在一个平面上,枨子还是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月牙形的圆凹正中倘交圈,以圈椅的管脚枨和腿足相交为例,枨子外皮和腿足外皮在一个平面上,造法是枨端的里半留榫,外半做肩。这样的榫子肩下空隙较大,有飘举之势,有“飘肩”之称。北京匠师或称之曰“蛤蟆肩”。外皮:构件的表面。肩:榫头左右各切去一角,留下三角形或梯形部分,插入和它相交的构件卯眼。由于留下部分上小下大,有如人肩,因而得名。里皮:构件朝里的表面。飘肩:“蛤蟆肩”的肩,其下空虚,有飘举之势,故曰“飘肩”。方材的丁字形结合方材的丁字形结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它又有“大格肩”和“小格肩”之分。同为大格肩,又有带夹皮和不带夹皮两种造法。带夹皮的由于开口,加大了胶着面,比不带夹皮的坚牢一些,但倘用料不大,则因剔除较多,反而对坚实有损。格肩榫:横材、竖材作丁字形接合,榫子上端切成三角形或梯形的肩,与榫眼相交为“格肩榫”。大格肩:格肩榫的三角尖插入与它相交的榫眼。小格肩:切去三角顶尖的格肩。横材有的来自直材的正、侧两面,都与直材丁字形相交。插入直材隐而不见的直榫还有不同的造法。有的两榫同长,尽端格角相抵;有的则一长一短,不格角,长的为透榫,短的则顶在长的榫上。丁字形结合也有不用格肩的所谓“齐肩膀”的造法,又名“齐头碰”。往往在横竖材一前一后并不交圈的情况下才使用。齐头碰:两材丁字形接合,出榫的一根只留直榫,不格肩,外形如为齐肩膀,即齐头碰。另外还有“大进小出”的造法,即把横枨的尽端,一部分造成半榫,一部分造成透榫,纳入榫眼的整个榫子面积大,而透出去的榫子面积小,故曰“大进小出”。“裹腿枨”,又名“裹脚枨”,也是横竖材丁字形结合的一种,多用在圆腿的家具上。裹腿枨表面高出腿足,两枨在转角处相交,外貌仿佛是竹制家具用一根竹材煨烤弯成的枨子,因它将腿足缠裹起来,故有此名。伍·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方材或圆材角接合之南官帽椅、玫瑰椅等搭脑、扶手和前后腿的结合。它们从外表看为斜切45度相交,但中有榫卯不外露,故为闷榫。闷榫的造法有的两材尽端各处单榫。有的一端出单银锭榫,也有一端出双银锭榫。也有将搭脑及扶手尽端造成转项之状而向下弯扣,中凿长方形或方形榫眼,与腿子上端的榫子相交,北京匠师称之为“挖烟袋锅”。罗汉床、架子床围子的卍字或曲尺、拐子等的横竖材攒接,多为方材角接合,一般用透榫或闷榫。如黄花梨拔步床廊子上的栏杆。角结合从正面看是格肩榫,在背面才看出卍字的每根短材两端均非简单地切成斜角,而是留在薄片,盖住长材尽端的断面,只在角尖处才和长材格角相交。板条角结合之牙条与牙头的接合,及由三根板条合成的“券口牙子”,和四根板条合成的“圈口牙子”。前者常用在椅子上、架格、亮格柜的亮格上和闷户橱的抽屉前脸上。板条角结合所用的榫卯多种多样。凡两条各出一榫互相嵌纳的,都叫“揣揣榫”,其具体造法则有多种。一种是正面背面都格肩相交,两个榫子均不外露,这是最考究的造法。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是,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形成齐肩膀相交。横条有榫眼嵌纳立条上的榫子,立条上没有榫眼而只与横条的榫子像合掌那样相交。陆·直材交叉接合杌凳上的十字枨、床围子攒接卍字、十字绦还等图案都要用直材交叉。两材在相交的地方,上下各切去一半,合起来成为一根的厚度。纤细的直材交叉榫卯常用“小格肩”以免剔凿过多,影响坚实,在床围子上常采用此法。面盆架三根交叉的枨子是从十字枨发展出来的,中间一根上下皮各剔去材高的三分之一,上枨的下皮和下枨的上皮各剔去材高的三分之二,拍拢合成一根枨子的高度。面盆架枨子除了相交的一段外,断面多作竖立着的椭圆形。加高用材的立面,为的是剔凿榫卯后每一根的余料还有一定的高度。三枨交搭处的一小断面为长方形,棱角不倒去,也是考虑到坚实才这样做的。柒·弧形弯材接合圈椅上的圆后背,即所谓“月牙扶手”,香几或圆杌凳的托泥,圆形家具如香几、坐墩、圆杌凳等面子的边框,都用弧形弯材接合而成,有的也采用“楔钉榫”造法。月牙扶手圆而西,所用的楔钉榫尤须造得精致。楔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头尽端又各有小舌,小舌入槽后便能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此后更于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的头粗而尾稍细的楔钉贯穿过去,使两片榫头在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开,于是两段弧形弯材便严密地接成一体了。有的楔钉榫尽端的小舌在拍拢后伸入槽室,所以它的侧面也不外露,这种造法为防止前后错动也能起一定的作用。有的楔钉榫在造成后还在底面打眼,插入两枚木质的圆销钉,是榫卯更加牢固稳定。捌·格角榫攒边椅凳床榻,凡采用“软屉”造法的,即屉心用棕索、藤条编织而成的,木框一般用“攒边格角”的结构。四方形的托泥,亦多用此法。如木框为正方形的,则以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凿眼的两根为抹头。比较宽的木框,有时大边除留长榫外,还加留三角形小榫。小榫也有闷榫与明榫两种。抹头上凿榫眼,一般用透榫,边抹合口处格角,各斜切成45度角。玖·攒边打槽装板“攒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造型。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绦环板等等。攒边打槽装板一般用格角榫的造法来攒框,边框内侧打槽,容纳板心四周的榫舌,或称“边簧”。大边在槽口下凿眼,备板心的穿带纳入。较为罕见的攒边打槽装板造法,是边框起高而宽的拦水线,在拦水线下大槽装板,容纳板心四周的边簧。这样做因边框压在板心之下,看不见一般装板造法所能见到的板心和边框之间的缝隙,故表面显得格外整洁。攒边打槽装板,如系圆形的边框,即圆凳、香几面等,用弧形弯材打槽嵌夹板心的边簧。弯材一般为四段,攒边的方法除用楔钉榫外,常用逐段衔夹的造法,即每段一端开口,一端出榫,逐一嵌夹,形成圆框。其打槽、装板、凿眼、安带等与方形边框基本相同。乙、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壹·腿足和牙子、面子的结合贰·腿足与边抹的结合叁·霸王枨与腿足及面子的结合肆·腿足贯穿面子结构伍·角牙与横竖材的结合壹·腿足和牙子面子的结合一、无束腰结构面子底面四角各凿榫眼两个,在大边上的深,在某头上的浅,为的是避开大边上的榫子。这两个榫眼与腿子顶端的“长短榫”拍合。腿足上端还开槽两段,嵌装牙头。二、有束腰结构面子的造法与上同,腿足上端也留长短榫,只是在束腰的部位一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子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说的还留做挂销,与牙子的槽口套挂,即“抱肩榫”。三、高束腰结构高束腰腿足上部的抱肩榫、顶端的长短榫,造法和一般有束腰节后相同,惟两榫之间的距离加长,出现了一根短柱,并开槽口,以备嵌装束腰两端的榫舌。四、四面平结构指家具的面子是另行安装的一种,与用粽角榫来造成的四面平结构不同。面子用攒边打槽装板造成,四角在边抹底面凿榫眼。它自己成为一件可装可卸的构件。这种四面平结构压条,可以不用鳔,使支架也可装可卸。有些可分拆的条几、条桌或画桌,即用此种结构。四、夹头榫结构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结构。在案腿上端开口,嵌夹两段横木,将两段横木改成通长的一根,这样就成了夹头榫的牙条了。正规的夹头榫一般是腿端开长口,不仅嵌夹牙条,同时也嵌夹牙头。这是比较合理的造法。但也有只嵌夹牙条,而牙头部分则是两条立着的木片,上端与牙条合掌相交,嵌在腿足上截两侧的槽口之内,这种造法不及前者坚实。又有一种腿足上端只开槽不开口,连牙条也分段造成,用揣揣榫与牙头作角接合,嵌入槽口。六、插肩榫结构插肩榫的外形与夹头榫不同,但在结构上差别并不大。它的腿足顶端也出榫,和面子结合;上截也开口,以备嵌夹牙条。但腿足上截外皮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拍合时,又将腿足的斜肩嵌夹起来,形成齐平的表面。这样就使插肩榫与腿足高于牙条、牙头的夹头榫,外貌大异。贰·腿足与边抹的结合有种四面平式的家具是用“粽角榫”造成的。家具的每一个角用三根方材结合在一起,由于它的外形近似粽子的角,故有此名。粽角榫可以运用到桌子、书架、柜子等家具上,整齐美观是它的特点。不过榫卯过分集中,如用料小了,剔凿过多,就难免影响坚实。桌子等如无横枨或霸王枨,便须有管脚枨或托泥将足端固定起来,否则此种结构是不够牢固耐用的。叁·霸王枨与腿足及面子的结合霸王枨上端托着面心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上。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造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纳入,向上一推,便钩挂住了。有的霸王枨在它的上端聚头处,用方形木块剔挖四个缺口,钉在面板穿带之下,将枨子扣牢固定。这种装置只宜用于正方形家具,因榫端集中。如为长方桌,枨子上端分散,便无法用此装置。肆·腿足贯穿面子结构一般的扶手椅,椅盘用格角榫攒边框,四角开孔,椅子的前后腿从这四个孔中穿过去。乍看上去,椅盘以下为腿足,椅盘以上为靠背、鹅脖,它们是可分的不同构件,实际上四根立材是上下相连的。这种结构最为坚实合理。少数椅子,由于它的前后腿在椅盘的部位削出一段方颈,边抹在四角也开方孔,拍合时恰好把这段方颈卡住。这种造法边抹和四足结合得更加紧密牢稳。不过在修理拆卸时,必须先打开椅盘的抹头和大边,才能使椅盘与腿足分开。这是属于一种少见的造法。腿足贯穿面子的造法,不仅用在椅子上,有些罗汉床、宝座式镜台也是采用这种结构来制造的。伍·角牙与横竖材的结合。明式家具广泛使用角牙,它们位在横竖材的丁字形交接处,目的在堵塞转角,用迫使角形不变的办法来加强结点刚度,固定构架;同时又可以在上面施加雕刻,起装饰作用。角牙种类繁多,但多数与腿足及腿足以上的上部构件相联结。角牙的榫卯有的在横竖材上打槽嵌装。有的角牙一边入槽,一边裁榫与横材或竖材上的榫眼结合。有的角牙一边留榫,一边裁榫与横竖材结合。丙、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壹·腿足与托子托泥的结合贰·立柱与墩座的结合壹·腿足与托子、托泥的结合腿足与托子、托泥之间的结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条案的腿足与直托子的结合条案的腿足下端出两榫,托子两段凿榫眼,拍合之后,两根托子分承四足。两个托子之间没有构件再将它们联结起来。这种造法世纪上战国时的木几或漆几早已如此了。二、方形家具与方托泥的结合方形结体的家具如杌凳、书桌、供桌等,下面的托泥是
本文标题:14明清家具经典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6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