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食品安全案例――三鹿事件
•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18.26%),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45名社员、32头奶牛、170只奶羊。这是三鹿集团前身——成立于1956年2月16日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当时全部的家底。•1960年,合作社有了奶牛场、奶羊场,后几经更名,成为石家庄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场。•1964年,奶牛场成功研制出“新石家庄”全脂甜奶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部颁标准,填写了石家庄乳业空白。•1973年,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完整的喷粉生产线,使奶粉生产量翻了一番,同时奶粉质量显著提高,企业得以更大的发展,同年,奶牛场更名为“石家庄牛奶厂”。•1980年至1985年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六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企业初具现代化规模,初步形成了从奶牛饲养到乳制品加工综合性一条龙生产。•1986年以石家庄乳业公司为龙头的横向经济联合组织“石家庄冀中乳业联合总公司”成立,并逐步迈出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第一步,三鹿开创的“奶牛+农户”的饲养管理模式成为中国乳业的一场革命,也使三鹿的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93年,三鹿奶粉的产销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1995年,三鹿在同行业率先组建了企业集团,同年4月,三鹿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开创了中国乳品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先河•1999年,第一个专职生产液体奶的石家庄三鹿乳品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三鹿开始正式进军国内液体奶市场•精心的资本运营,实现了稳步的低成本扩张。三鹿集团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安徽等省市共有企业30余家,成为我国乳品企业中干乳制品、谷物食品、液体乳、酸牛乳、乳饮料五大类产品齐全、子品种多、子系列多、并能大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2005年12月1日签署了合资协议,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人民币,认购了三鹿43%的股份•2007年底,三鹿收到多宗消费者投诉,指饮用该公司的奶粉的婴儿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2008年初,三鹿集团内部会议曾要求调查事件。•2008年5月17日,公司组成问题奶粉处理小组,一方面继续追查问题源头,另一方面利用公关手段处理投诉。经查奶粉中“非乳蛋白态氮”过高。其时三鹿也将产品送上国家部门检查,但未查出结果•8月1日,三鹿甚至已初步查明收购原奶中被掺入三聚氰胺,但三鹿公司却遮遮掩掩。在8月2日给石家庄市政府的报告中,三鹿公司提出的解决办法:“一是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查原料奶质量,对添加三聚氰胺的犯罪分子采取法律措施;二是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石家庄市政府于是采取内紧外松的做法,直至9月9日才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三鹿奶粉问题。•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9月14日,河北省公安部门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已传唤了78名有关人员,其中19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这19人中有18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厅的经营人员,有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剂。•9月17日,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并由张振岭接任。同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因此次污染事件,宣布取消食品业的国家免检制度。熊猫奥美多我们知道因为制作酸奶对原料的要求比较高,可是酸奶几乎没有受到污染。并且奶粉中出现问题的都是销往农村地区的低端批次。高端批次和出口的奶粉,均未检测出三聚氰胺,为什么?既然这件事产品中掺有三聚氰胺这件事是整个行业的黑幕为什么在那么长时间内三鹿无法发现自身哪里出了问题?•每年夏季,是奶牛产奶的旺季、消费者喝奶的淡季;而冬季正相反,是饮奶的旺季、产奶的淡季。于是,夏季打压价格,冬季拉升价格,成为自然的市场行为。——许多地方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某些上市公司挤压市场•牛奶价格的浮动,跑不赢饲料价格的上涨、人工价格的上涨。•2007-2008年的市场波动中,根据陕西省有关人士的估算,原本占总量60%以上的养殖散户,减至30%-40%左右。而这一次震荡,有可能将这个数字,减至15%-20%。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奶农已经被厂家压榨到无法生存的地步”——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有种职业叫做“调奶人”•这份颇有神秘色彩的差事,就是通过添加各种东西,使牛奶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能通过。•“在以前,10吨的源奶,要加六七瓶双氧水,二三十盒庆大霉素,4-5毫升的维生素C,10-15斤的蛋白粉,20-30斤的乳清粉,4-5斤的脂肪油,甚至有时候加碱加过头了,还会加点硫酸来中和。有一次,在给一大型乳品企业交奶时,一个搅奶的耙子落在奶罐车里,最后也被收走。”——“调奶人”周立社•因为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成分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六七个小时后就会失效,因此必须确保这些牛奶在一定时间限制内送检。于是,双氧水的罐子就放在运奶车司机的驾驶座下面,拉到厂里,快要送检时,临时打开盖子往里倒。有种牛被称作“傻子牛”•“现在养的,很多是‘傻子牛’”——西安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在奶牛市场,各种虚假、化装、伪造的奶牛品种混杂,原本壁垒森严的繁殖谱系被彻底打乱。过去国营奶牛场的技术员,搞错一头牛的谱系编号,要罚一百多元;今天,“牛爷爷”和“牛孙女”交配的事情比比皆是。•对于奶牛养殖来说,劣牛就意味着血本无归。•在纷乱的民间贩运中,掺杂着由黄牛、笨牛染色、丰乳、镶牙而成的假奶牛。市场秩序混乱,乱发广告、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现象时有发生。有种经营叫“有钱就能开”•当时建奶站跟“修房子”一样简单,不需要工商执照,也不需要卫生许可证之类的行政审批,只要有资金、设备,就能开业。•从2001年到2006年这5年间,中国奶牛存栏增长率、牛奶总产奶量年均递增长率、奶类总量年均递增长率、人年均占奶量年均递增长率都呈两位数增长,几大项指标的综合年均递增长率达到了23%,是前50年年均递增长率的3倍。这种膨胀发展已经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当时就有人提出来,这样高速发展会留下隐患,必定会出问题,应该自己建设奶源基地,发展养殖小区,加强监控。但是企业忽视了,政府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奶站不景气了,不掺假造假的奶站几乎没有利润;政府几乎没有管理,都是靠奶站老板的良心”——“奶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还有更多我们无法一一列数•企业大量进口奶粉,还原成牛奶后,当成“鲜奶”销售•牛奶中添加香精。这些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2004年爆发了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行业整顿,婴幼儿配方奶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05年,河南电视台报道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销售的消息,光明“回炉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随后郑州市质监、卫生、工商、农业、工会共同成立联合调查组着手调查。最终光明乳业在郑州的相关负责人被免职。•2005年,“雀巢”奶粉被浙江省工商局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再次打击消费市场。我们也不是没有过机会。。。•2007年,奶业被迫自律。6月份,各大乳品企业在南京召开中国奶业协会年会,签署发布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宣称:要推行合同收奶,反对争抢奶源,限量收奶,压级压价,拖欠奶资,切实维护奶农利益;要开展公平竞争,反对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恶性竞争行为。•可是•7月23日开始在北京、哈尔滨试点实行。然而从一开始,就有评论断言,不出3个月,“南京宣言”形成的价格联盟必然破产。•7月23日这天,北京媒体刊登一则新闻《乳品销售禁捆绑逼出“末日疯狂”》,描述了一些超市里牛奶的销售镜头:“最后一天,明天就没有赠品了。”•然而只到了当年10月初,北京媒体就已经发现,超市里又出现了“买八赠一”、“买五赠一”的牛奶捆绑销售。“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跟进了。”一百年前的美国就是今日之中国•“食品仓库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这样的(食品制造)场景,让人想想就吃不下饭。这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纪实小说《屠场》所描写的场景,这也是20世纪初美国食品工厂的真实场景。据说,有一天,老罗斯福总统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读到那令人作呕的段落,总统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这短短15页的描绘,不仅使罗斯福总统大倒胃口,也令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怒不可遏的状态。《屠场》的热销,使得美国食品安全的真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1906年,在老罗斯福的推动下,《纯净食品和药品法》通过。从1900到1960年,被学者称为消费者的“觉醒时期”。1960年后,被称为消费者的“成就时期”,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向国会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消费者权利”咨文,强调“人人均是消费者”,并指出了消费者的四大权利。此后,“3·15”被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奶牛市场,各种虚假、化装、伪造的奶牛品种混杂,原本壁垒森严的繁殖谱系被彻底打乱在纷乱的民间贩运中,掺杂着由黄牛、笨牛染色、丰乳、镶牙而成的假奶牛。市场秩序混乱,乱发广告、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现象时有发生。在农场里,奶牛已不像是单纯的产奶工具而是被像宠物甚至像孩子一般地对待。为了使奶牛们庞大而沉重的身躯不致影响其睡眠,农场竭尽全力为奶牛提供专门设计的床以增加卧倒时的舒适度。至于为奶牛播放音乐、开空调更是屡见不鲜。奶牛们有定期的兽医体检,病牛被迅速隔离治疗,而病愈前产的牛奶再多,都会被丢弃。在以前,10吨的源奶,要加六七瓶双氧水,二三十盒庆大霉素,4-5毫升的维生素C,10-15斤的蛋白粉,20-30斤的乳清粉,4-5斤的脂肪油,甚至有时候加碱加过头了,还会加点硫酸来中和。因为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成分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六七个小时后就会失效,因此必须确保这些牛奶在一定时间限制内送检。于是,双氧水的罐子就放在运奶车司机的驾驶座下面,拉到厂里,快要送检时,临时打开盖子往里倒挤奶的程序更是实现了高度的科学化、自动化与卫生化。从牛体内到餐桌上,牛奶是完全没有经历过人手的。所有的农场都配备自动的挤奶器,会自动识别和吸扣在牛乳头上挤奶,而且在每换一头牛之前,挤奶器都会自动消毒杀菌,以避免奶牛之间的疾病传染。挤出的牛奶被直接储存在低温的不锈钢容器里以保持新鲜。每一批从农场运出的牛奶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卫生与质量检测,不合格的牛奶会被立即抛弃,不至于污染其他的合格牛奶。牛奶本身又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杀菌和营养检测后才被制成各种不同的制品。鲜奶则被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和运输,以保证口感新鲜。放上超市货架的每一桶鲜奶都标有日期供顾客参考。尽管这些日期通常是标示牛奶的新鲜度的,一般在过期的数天内仍可放心食用,但商家会在快到期时把剩余产品全部下架,这也是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并避免日后纠纷的必要手段。质监部门采取两条渠道取样:一、随机到企业生产线取样;二、到超市随机购买取样。问题是取样频率非常低,企业取样检验的
本文标题:食品安全案例――三鹿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7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