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便取穴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结合处这个位置的掌背与掌面整个厚度的中间分界线上。有时候如果按照赤白肉际处取穴,会偏向于背面,偏向于阳侧了。临床上我习惯的取法是在阳面和阴面整个厚度的中间这个分层上。•如果把拇指和食指分开,放在桌面上,很像一个人分开两条腿站在地上。建立这样的概念后,再观察一下,在第一、二掌骨之间以及由此构建的空间,非常像人体的盆腔、腹腔和胸腔。灵骨穴对应的位置相当于胸腔的最上端--天突穴的位置附近;合谷穴对应的位置非常接近于人的中脘附近;再穿过合谷穴向上走的时候,基本上接近于胸剑联合,到了胸腔里面。大叉穴的体表对应点就应该是在会阴穴这样一个位置。按照这种思路缓缓的进针,一直到针尖抵达灵骨穴的位置,其中一旦遇到关键点,就在这个关键点停留捻转。当按照这样的操作规则,针尖由浅入深,针刺到灵骨穴,再缓缓退出来。在退的过程中依然注意针尖下的手感,缓缓地退出,这个时候依然会遇到沉紧的关键点,依然做手法,等到手感变和缓后再接着缓缓退针。退到最后,留针的时候,我一般针尖留在2、3分到半寸之间(第一次留針位置),这个时候针尖所对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下丹田。•临床上这样进退的过程可以重复2-3次。在第二次由浅入深进入时,会发现第一次的关键点可能变得和缓从容了很多,所以第二次的进针会快很多。有些很顽固的疾病可以做3次,不需要做太多。最后都是要浅层留针,针尖在体内的深度不会超过半寸以上(第二三次留針位置)。最后这个退的过程,也是一个引气归元、以退为守的过程。内经中也讲到“静以久留,微以养气”。在这个层次留针时,可以留得久一点。•操作手法的关键是徐入徐出,轻捻轻转。•3进针过程既是治疗过程,也是诊断过程。•操作过程中需要病人配合呼吸。•在一个深长的、自然的、舒缓的呼吸过程中,进行操作,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很注重在呼气的过程中做一些小小的手法。因为我们在经络敏感人身上做过实验,吸气的时候,人的气脉比较紧张,处在一个绷紧的状态;呼气的时候,气道比较宽,气脉有一个推动的力量,气脉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也有研究发现,吸气时交感神经紧张,呼气时副交感神经紧张。而副交感神经工作时,人是不设防的,处于一种接纳的状态。•大叉穴的临床应用很广泛,概括来说有两点:导气通滞作用和温阳作用。•一个病人,胃脘部不适,饭后经常有饱胀感,胃气上逆的不舒服感。脾胃功能不好,会影响气沉丹田。在丹道修炼的子午周天中,任脉的气机是降下去的,火是通过任脉的路线降下去的。这个路线不通,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病人有胃病,一定要通过针刺大叉穴的方法将胃病解决。胃病解决后就会发现,病人深吸气会很轻松的将气吸入丹田。•如果胃脘有问题没解决,中焦气机阻碍,吸气无法入丹田,久而久之丹田元气越来越虚,阳气虚浮在上,出现下寒上热的很多症状。这是虚假的发热,不是真正的发热。我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一个导气的过程,整个中脉的问题也会解决。留针的时候是浅层留针,不超过半寸,这也是引气归元的作用,病人的丹田会慢慢暖起来。就这样的一个单穴,也能发生很大的作用。经常会看到一些阴寒体质的女性,单纯用大叉穴,在很短时间内,可能用不了十几次,病人很长时间的阴寒体质就会发生改变。•男,七十多岁,是原发性肝癌。病人是典型的阴寒体质,是生理上的阳气不足。另外他有明显的强迫,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一分钟也不能等,内心很郁闷、不舒畅。在调节的过程中,这个病要有转机,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从生理上,一定要把阴寒体质彻底扭转过来,变成一个暖的体质。祛除寒气,提升阳气,让阳气充满起来。第二,从内心上,一定要把他调节得非常舒畅,没有纠结的感受,每天能有个深入的睡眠。我就用到了大叉穴,以及它的配伍火主穴。•第一次针灸时,病人下身已经开始暖了。到第五次,丹田的暖流非常明显,而且一直到脚底。这些下寒上热的病人出汗往往是头面出汗,他现在慢慢的下身也开始出汗了。最重要的是生理方面阳气提升了,心理方面纠结也改变了,调气和治神真的非常密切。•这里有一个关键要点,就是大叉穴有导气通滞的作用。这个病人的胃是有问题的,人非常瘦,吃东西吃不好,胃脘有胀痛感。第一次治疗时,胃脘部的不适感就慢慢减轻了。所以只有把导气通滞的作用达到后,火才有可能从上面降下来沉入丹田,吸气吸到丹田。留针时留在浅层,慢慢气在丹田聚起来,然后慢慢暖到涌泉。最后涌泉气足后,从后面上来到命门,命门的气充足起来。•这就是大叉穴的导气通滞作用,导气后使气机通畅,生生不息地运转,一气周流,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涵养积蓄——所谓的温阳。真正的补法是气血流通即为补,能通过微微的针法操作,导气通滞,让气机生生不息、周流不息,这个过程自然会产生温补的作用。•这个导气温阳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的时候比附子来得快。•临床上经常使用大叉穴与火主穴(校者注: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叉口下緣,即太冲穴上五分处)配伍。我扎火主穴时,体表进针点可能比太冲穴、火主穴靠前。进针时保持30°~60°,有时呈45°,最多时是60°,保持这个角度缓缓刺入,是斜刺法。操作也是徐入徐出,轻捻轻转,可以做1~3个进退。要注意火主穴进针过程也是一个诊断的过程,一定要敏锐的觉察手下的针感。但火主穴的留针,我习惯深层留针,在深层留针时,我发现病人往往会出现命门有气血涌动的感受,有暖气在涌动。所以大叉穴与火主穴进针、操作相同,而留针层次不同。•通过针法调气,既可以影响到精,又可以影响到神。精气神这三个层次,气是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我们把气调节好了,就可以转化精、转化气、转化神。调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绕过去的枢纽。•针灸非常讲究治神,气机层面调节好后,就可以把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调节好。气化现象•可以这样去理解,气化的状态是有序化和格式化。在整个气化现象自然发生的过程中,有两个方向的转化。一个是同化,一个是异化。在针灸过程中发生的很多排病反应,就是异化。•比如排寒反应:有的病人针灸时感到丹田发热,但是脚底感到凉风。有的甚至盖着被子都感觉脚底冰凉,冻得发抖;•排风反应:脚底嗖嗖地冒凉风,经络敏感的人把手心对着病人脚心,确实有冒凉风的感觉;•排风邪:以痒的形式表现,比如头皮很痒;•排湿气:有的人表现为小便量多,有的人是出汗。同化现象临床中也有,比如一个阴寒体质的人,在针刺时没有明显排病反应,直接就暖了、热了,体质变化非常快。•排病反应有时不仅表现为无形的部分,有些为有形的变化。•比如腹泻,有位肿瘤病人,在针刺2个疗程后,每天拉肚子,拉了14天,拉完很舒服,体质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有形的排病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在针灸调气化过程中,会有一些精神层面的反应。比如有的人嚎啕大哭,有的人充满喜悦但是在无声的流泪。•气化反应非常复杂•当体内的气机发动起来时•会发生攻病反应。比如胃不好的人,在阳气还没冲过去的时候,他会不舒服。•翻病反应,比如有的人十多年前有胃病的病根,但一直没发作,这个时候会翻出来,但很快就过去了。•搜病反应,就是把未来潜在的病给解决了。
本文标题:大叉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9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