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4.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练习1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费正清: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情1929年,哈佛大学约翰(费正清)以优秀的学业赢得了一份罗兹奖学金,这也迫使他必须选择一个专业。在哈佛客座教授查理斯·K.韦伯斯特的指导下,他决定把中国近代的外交关系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不过,当时约翰对中国的了解几乎等于零。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信念”的选择,他敏感地认识到,“美国和哈佛大学都需要了解中国”。他说:“中国研究需要才智、想象力,需要探求、创新,更需要进取精神。一旦进入这一领域,我马上为之着迷。我不知道它会让我产生什么认识,也不知道它会把我引向何地。但这到底是一桩事业,一桩使人心醉神迷的事业。”1929年约翰事业有目标,人生遇伴侣,可以说是双喜临门。这一年的情人节,他在哈佛的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威尔玛·D.坎农。两人几乎一见钟情。接着到牛津求学深造,他决定以19世纪中英关系为题撰写博士论文。但是牛津图书馆所有的资料不仅有限,而且是一面之词,他需要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这样,他在1931年夏天争取到罗兹基金会的支持,出发到中国调查、进修。1932年7月,威尔玛也到了中国。在北平,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北平,约翰认识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这批中国学者既继承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某些优良传统,又受到西方的现代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无疑是当时中国的精英人物。中国朋友中,跟费尔班克夫妇交谊最深,也最受他们推崇的无疑要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约翰的中文名字费正清和威尔玛的中文名字费慰梅便是梁思成给他们取的。从中国朋友那里,费正清逐渐意识到中国面临的文化整合问题,那就是如何鉴别出过去的糟粕加以抛弃,又如何在外来的东西里挑出精华加以吸收。这种同时驾驭两种文化的工作实在需要智慧、毅力和勇气。这批中国知识分子在生活上经历了不同的坎坷,但却始终保持爱国的赤子之心。50年代初,中国研究在美国似乎是一张白纸,美国还不曾有任何一个大学有像样的中国历史专业,这方面的学术专著也寥寥无几。然而这项工作却有意想不到的有利条件:这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抗状态,朝鲜战争使美国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这样才刺激了美国学术界对中国的浓厚兴趣,费正清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大的响应。1946年,费正清回到哈佛不久,就积极进行中国研究的组织工作。同年,哈佛大学的部分学者组成了“国际和区域研究教授委员会”。这一组织使原来互不相干的学者和研究领域捐弃门户之见,汇聚到一起。福特基金会率先在1955年为哈佛提供资助用于研究中国经济。这种援助以及校方的支持,使费正清及其同事建立了哈佛东亚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不甘落后,先后慷慨解囊。“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不但开展美国研究中国风气之先,而且其规模之大、出版之多与影响之巨,在整个西方也是首屈一指的。”费正清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块肥沃的处女地。哈佛仅有的一些有关近代东亚的资料既贫乏又肤浅,而且往往是以英国和欧洲人为核心来写的,亚洲只不过为这些富于冒险精神的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而已。而此时,美国没有任何人真正了解这个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结果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行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作为学者,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美国人民廓清一些对东亚的模糊认识,这当然是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1966年起,费正清就在探讨美中关系的前景中,寻找改善两国关系的突破口。在1966年6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费正清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的新思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质疑美国政府当时对中国的政策。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互相防范,在宣传上互不相让。中国政府把美国当作头号敌人,美国政府则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围堵中国。这种单纯的敌视中国的政策,多半受感情的支配,并无足够的现实依据。一次偶然的机会,费正清跟后来成为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在飞机上邂逅,话题转到美、中关系上来。费正清告诉基辛格,古往今来,中国的领导者在京城接见了无数“番邦”的来使。同样,毛泽东主席驾临异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美国的总统却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去的地方。这次短暂的会面之后,费正清又先后给基辛格寄去了《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外交的传统》一文以及论文集《中国的世界秩序》。在这些著作中他和他的同事详细分析了中华帝国的外交政策,以具体例子说明中国文化虽然有妄自尊大的一面,但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却是自卫。这些著作显然大开了基辛格的茅塞。用基辛格自己的话来说,费正清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自传》,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1929年费正清双喜临门,事业有了目标,另外在情人节迎娶了威尔玛·D.坎农,接着去牛津求学深造。B.1932年费正清夫妇在北平结交中国知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与他们交谊最深的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C.费正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朝鲜战争后才得到美国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当时中美处于对抗的状态。D.费正清曾质疑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政策,这些政策多为单纯的敌视,没有足够的现实依据。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费正清并非一开始便立志研究中国,甚至是被迫的,在确定目标时对中国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他听从了查理斯·K.韦伯斯特的劝告,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对这个教授的信任。B.费正清在英国牛津求学研究中国时,发现牛津图书馆的资料有限而且是一面之词,其中“一面之词”与后面提到的“往往是以英国和欧洲人为核心来写的”意思有相似之处。C.费正清和威尔玛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们在北京结婚。他们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关系非常好,而且梁思成还给他们分别取了中国名字:费正清、费慰梅。D.中国崛起了,对费正清的研究是有利的,学术界同仁对研究中国感兴趣了,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都投资了,不过只研究中国经济。E.费正清的研究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而且抓住可能的机会,甚至是偶然的邂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美国领导人知道,影响他们对中国的政策。3.1966年起为了改善美中两国关系,费正清采取了哪些行动?请结合材料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李雪健:我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我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李雪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简单,质朴,文如其人。圈里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足以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睹“合格”二字而赧颜。他曾因《横空出世》里未能减肥出演而感到耻辱,也因拍摄《杨善洲》之前怀疑人物的真实性而备感内疚。《中庸》有云:“知耻近乎勇。”对于把演员的职业性和荣誉感看得超乎一切的李雪健而言,他已足够勇敢。1954年2月,李雪健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由于降生之际漫天飞雪,本名“雪见”,后又因身体不好,改为今名以寓健康之意。孩提时代的李雪健尤其爱看电影,然而那时在农村,看一场电影却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往往要提前在乡下小学排队随组织进城。谈起《鸡毛信》《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那些年追过的电影”,他眼中放光,如数家珍。他说,早年看的电影对自己的影响极大,对一生价值观的形成,几乎是决定性的。受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李雪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无论是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还是替天行道的聚义首领,在他的演绎中都能透出一股子“纯粹”——戏内戏外,他的纯粹有口皆碑,以至于当他面对当下喧嚣复杂的娱乐圈时,常常感到困惑。“我不知道演艺界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娱乐圈,我是一名演员,不是什么明星。生命有限,我只想多演戏,而不是无休止地炒作、曝光。”他禁不住面露哀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八个字是李雪健慢慢悟出的为人之道。年事渐长,他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不会说话”。即便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刻,一字一句也斟酌备至。儒家所言“敏于行,讷于言”,大概可作为对其为人最恰如其分的概括。1977年,李雪健离开部队的业余宣传队,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开启了自己“专业演员”的生涯。1979年,他和同期学员班同学(包括至今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王学圻、王向明等人)观看了话剧《西安事变》,其中扮演张学良的曹景阳,演技精湛、表演细腻,深深折服了他,以至使他“两个礼拜茶饭不思”。1980年,当他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主角之时,曹景阳正好来观摩他的演出。“听说他要来我特别激动。演出结束后他来后台找朋友,我就刻意去他身边转悠,就想让他夸我一句。”谈起自己当年稚嫩的“追星”行为,李雪健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而此后与“偶像”的一次邂逅,更让他终生难忘。某天演出结束,他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无意瞥见了曹景阳,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他,平日里的打扮却是“大棉袄、灰裤子加布鞋,普通的工人装束”,差点认不出来。“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位不像演员的大演员。”提起故人,李雪健总是停下话头,仿佛陷入久远的沉思。1987年,事业不顺的李雪健曾收到曹景阳的手信,上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2001年,正当他身患癌症的时刻,却传来了曹景阳去世的消息。一世相交,天涯同悲,他忍不住涕泗横流。无法离开病床的他,最后只能提笔写下一方大字“悲”,托人焚烧在曹景阳的灵前。如今的李雪健,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工作量,很少接受采访或广告的邀约。经历过死神磨砺的他更加笃定从容,然而交谈中却谦逊如前,从不摆出长者的架子。兴之所至,他还会饶有兴味地讲起讽刺段子,手舞足蹈之状如同陶醉其中的顽童。“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说。笔者不由得想起关汉卿的自画像,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只是,前人的画像铮铮如铁,李雪健的眉眼却慈悲如水。(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雪健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电影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演艺事业硕果累累,拿过许多大奖,让许多文艺工作者自叹不如。B.李雪健的演艺思想受到了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他一直以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他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C.李雪健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演员,而不是明星,他一直秉持自己的原则,专心演戏,不受当前喧嚣复杂的娱乐圈的影响。D.在李雪健的演艺道路上,曹景阳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曹景阳不仅将李雪健带入了专业演员队伍,而且言传身教,鼓舞、帮助李雪健走出了人生低谷。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李雪健对自己出演要求严格,曾因未能减肥而出演《横空出世》而感到羞耻,也曾因怀疑《杨善洲》人物的真实性而感到内疚。B.李雪健因降生时漫天飞雪,取名“雪见”,后因身体不好而改名。孩提时代喜欢看《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爱国电影。C.李雪健出演的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替天行道的聚义首领,传递的都是正能量,他反感演艺界变成了娱乐圈,他一心去演戏。D.李雪健于1977年考入空政话剧团,同班同学中濮存昕、王学圻、王向明等人至今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他们艺术生命旺盛。E.李雪健曾追星于曹景阳,曾在舞台下与他邂逅,看到曹景阳的打扮——大棉袄灰裤子加布鞋,普通的工人装束。李雪健大受鼓舞,要以他为榜样。6.李雪健所说的“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4.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9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