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页主讲:刘琦E-mail:liuyy2004@163.com安全评价教程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页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考试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其中期末考核50%,平时成绩50%(测验、考勤、课堂讨论和提问);3.答疑时间、地点:周一第三大节,11#206;4.学时、学分:共30学时,2学分,其中讲课学时24学时,阶段测验2学时,复习2学时,考试2学时。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页内容提要上篇安全评价总论1、概论2、事故致因理论;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4、安全评价方法;5、安全评价对策措施;6、安全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技术文件;8、矿山安全评价;9、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10、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4页下篇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1、安全检查表2、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3、预先危险分析;4、故障树分析;5、事件树分析;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5页1概论1.1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1.1.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险协会开始从事风险评价。20世纪60年代,由于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6页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恶性事故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1.2我国的安全评价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开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7页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2002年6月,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8页1.2安全评价概述1.2.1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1)安全与危险;(2)事故;(3)风险;风险大小可以用风险率(R)来衡量。风险率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R=PS由于概率值难于取得,常用事故频率代替事故概率,上式可表示为风险率=(4)系统与系统安全;(5)安全系统工程。单位时间事故损失=事故次数事故损失单位时间事故次数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9页1.2.2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0页1.3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1.3.1安全评价的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1.3.2安全评价的意义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1页1.4安全评价的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标准;•风险判别指标。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2页1.5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1.5.1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危险性识别危险度评价危险源辨识计算风险率判别指标危险性控制(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2.危险性变化(确认)1.事故发生概率2.后果严重度(设定)风险判别准则(确认)采取措施1.消除危险2.减低危险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3页1.5.2安全评价的种类1)安全预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3)安全现状评价4)专项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4页1.6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1.6.1安全评价原理(1)相关性原理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危险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3)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5页(4)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1.6.2安全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2)公正性(3)合法性(4)针对性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6页1.6.3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评价方法2)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7页1.7安全评价程序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8页3)定性、定量评价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4)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19页5)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都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0页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1页1.8安全评价规范我国安全评价规范体系分为3个层次:1)安全评价通则安全评价通则是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的总纲,是安全评价活动的总体指南。2)安全评价导则各类安全评价导则是根据安全评价通则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是安全评价通则总体指南的具体化和细化。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2页3)安全评价实施细则安全评价实施细则是在某些特殊情况或特殊要求下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和导则制定的内容更为详细的安全评价规范,更利于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参照。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3页上节重点内容回顾•安全评价的分类1)安全预评价(导则)2)安全验收评价(导则)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4)专项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4页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1)事故发展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即认为工人性格特征是事故频繁发生的唯一因素。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5页(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并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因果连锁关系。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6页(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7页(4)系统安全理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8页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29页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3.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0页3.2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的原因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3.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1页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I.易燃易爆性物质II.自燃性物质III.有毒物质IV.腐蚀性物质V.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2页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I.致病微生物II.传染病媒介物III.致害动物IV.致害植物V.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3页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I.负荷超限II.健康状况异常III.从事禁忌作业IV.心理异常V.辨别功能缺陷VI.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4页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I.指挥错误II.操作错误III.监护错误IV.其他错误V.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5页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I.搬举重物II.作业空间III.工具不合适IV.标识不清安全评价教程中原工学院安全教研室第36页(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进行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
本文标题:安全评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0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