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6全国导游基础 第6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宫殿与坛庙第三节古城与古长城第四节陵墓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传统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⑴敬天祀祖:祭天、祭祖、祭社稷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故历代封建帝王建起了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⑵皇权至上: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北京明清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最大限度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⑶以中为尊: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中轴线成为我国古建筑群神权和皇权的凝固线。⑷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深受阴阳五行的影响,如北京城和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就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因天为阳,地为阴,南为阳,北为阴,故天坛必在南方,地坛必在北方。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三种形式知识点抬梁式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安短柱,柱上又抬梁特点: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大用于: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地等大型豪华建筑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穿通接斗而成特点:便于施工,最能抗震用于: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建筑物井干式用圆木或方木四边交叉堆叠成“井”字形特点:结构简单用于:现除山区林地外,已很少使用和见到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井干式木结构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平面布局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式组群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庭院与组群布局:一般采用对称方式,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功能、结构、艺术统一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院式的组群布局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⑴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分为:单檐和重檐,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如故宫太和殿。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⑵歇山顶又称九脊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分为:单檐和重檐,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如故宫保和殿、天安门等。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⑶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分为:单檐、重檐。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⑷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檐悬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等承托。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⑸硬山顶有五脊二坡,房屋的两面山墙或与屋面齐平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⑹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后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2.面阔、进深•面阔:一间的宽度叫面阔,若干间加起来的宽度叫通面阔•进深:建筑物侧面间的深度叫进深,若干间加总的深度叫通进深•“九五”: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帝王之尊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3.台基概念:一种高出地面的台子,是建筑物的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作用:防潮、防霉等级:根据材料(汉白玉、普通石头、土)、层数(三层、二层、一层)、结构(须弥座、普通座)的不同来区分等级。材料越好、层数越高的台基级别越高;须弥座台基级别高于普通座台基。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4.柱色:金色级别最高,其次红色,再次黑色5.门色:皇宫正殿门为红色,一品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6.彩画位置:多出现于梁枋、斗拱、天花、藻井等构件上,原为防潮、防腐、防蛀功能,后来突出其装饰性。级别:由高到低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玺彩画:仅用于宫殿和坛庙的主殿、堂、门处,大量运用龙、凤图案,间补以花卉图案,大多以蓝绿为底色。旋子彩画:用于官衙、庙宇的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殿,以花卉图案为主,图案色彩蓝绿金、白、黑色。苏式彩画:用于住宅、园林建筑的室内,画面图案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三、古代建筑的等级6.彩画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1.宫殿的布局⑴严格的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⑵左祖右社: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地方)⑶前朝后寝:宫殿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一墙之隔,“前朝”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帝王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1.宫殿的布局: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2.宫殿外陈设——主要有: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和铜鹤。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2.宫殿外陈设——石狮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2.宫殿外陈设——日晷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2.宫殿外陈设——嘉量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2.宫殿外陈设——吉祥缸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曾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执政。占地72万平方米,建面约15万平方米,包含前朝和内廷,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北京故宫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的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建筑布局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路是努尔哈时期赤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及清宁宫等;西路为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戏台等。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沈阳故宫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的红山上,“布达拉”译作“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始建于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驻地。主体分白宫和红宫: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红宫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宫殿3.中国现存著名宫殿——布达拉宫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1.祭祀与坛庙建筑:因“礼”的要求产生的礼制建筑祭天:南郊的天坛,时间:冬至日祭地:北郊的地坛,时间:夏至日祭日:东郊的日坛,时间:春分日祭月:西郊的月坛,时间:秋分日泰山:皇帝封禅大典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2.中国现存的著名坛庙北京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室祖庙,今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位置按照“左祖右社”规定,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2.中国现存的著名坛庙北京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侧,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粮食神之处,现为中山公园。按照“五行”中五方五色配置:中间为黄色土,东为青色土,南为红色土,西为白色土,北为黑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2.中国现存的著名坛庙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群。五组建筑组成: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宫殿斋宫、神乐署。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2.中国现存的著名坛庙地坛:位于北京,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后土皇地袛”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现存方泽坛、皇袛室等古建筑。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坛庙2.中国现存的著名坛庙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被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孔庙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第三节古城与古长城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1.城池的含义: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城:即城墙,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池:即护城河,是城垣外的壕沟,是都邑的又一道防御屏障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墙、敌楼、角楼、垛口、城门、城楼、瓮城、箭楼、千斤闸、护城河、吊桥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城池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3.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城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历经21年建成的。城垣内侧周长33千米,为世界第一,其中的聚宝门规模最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3.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城西安城墙:明代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全长13.7千米,建有四座古城门。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3.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城平遥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署的实物资料。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一、古城3.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城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古长城1.长城的历史演变长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宏大的防御工程,为防御外来侵略,保卫整个国家而修建春秋时楚国最早修筑长城数百里,称“方城”战国时期,齐、魏、燕、赵、秦等国相继兴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修缮增筑,成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汉代长城规模最大,东起辽东,西迄莆昌海,长1万公里,是汉武帝在三次征服匈奴的基础上修筑而成明代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丹东虎山,全长6000余公里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古长城2.长城的结构:城墙、敌台、烽火台、关隘中国著名关隘:阳关、玉门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黄崖关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古长城3.现存著名的长城景观——均为明长城的著名城段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现存的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由徐达主持修建筑,北踞燕山,南抵渤海,全长26公里,老龙头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关,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嘉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堂二、古长城3.现存著名的长城景观第四节陵墓一、封土的沿革——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1.秦汉两代的“方上”,封土为陵,代表:秦代秦始皇陵和汉代帝王陵墓。2.唐代是“以山为陵”,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依山为陵”的典范,典型的代表:唐乾陵(武则天与高宗李治的坟墓)。3.宋代恢复了较小规模的“方上”形式。4.明清两代是“宝城宝顶”形式。第四节陵墓一、封土的沿革第四节陵墓一、封土的沿革第四节陵墓一、封土的沿革第四节陵墓二、陵墓的建筑布局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部分:1.祭祀建筑区:建在陵冢前方,供祭祀之用,主要建筑是祭殿。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2.神道: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引导大道
本文标题:2016全国导游基础 第6章 中国古代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2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