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小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1关于小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四川电大宜宾分校南溪电大站2015春教育管理本科班李国春一、调查的基本概况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习上经历了一些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辍学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一些情况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我于2016年11月至12月到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实验小学四、五年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二、调查的过程与结果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四、五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做法主要是: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发出调查问卷200张,收回200张,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学校)和40道选择题。40道选择题主要包括:你到学校学习主要是因为谁的关系?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愿意参加周六的假日活动吗?你是否喜欢做作业和参加考试?目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你希望学校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作总体性回答:你觉得在校读书快乐吗?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结果是:认为读书快乐的学生为114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7%;认为读书不快乐的2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0%;其余的则认为反正每天要读书,谈不上快乐与不快乐。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后两者的比例也随之上升。换句话说,越到高年级,认为读书缺少乐趣的人也就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2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调查结果的成果分析(一)家庭因素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2.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导致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可是这样做不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绕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孩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他们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二)学校因素3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在学校里,孩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有的班主任处理学生事情时,缺乏耐心,没有热情,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学生,或者给家长打电话处理。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对班主任极为反感,当然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学习,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又加上他们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这种情况长期恶性循环,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三)社会因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千方百计想办法遏制,却也是于事无补。社会闲杂人员的干扰,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在上学和放学路途中,有的社会小青年,经常恐吓、欺诈、勒索、打骂小学生,使他们的心理被阴暗面笼罩着,这同样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的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获取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摄取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四、调查的建议(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4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长不管有多忙,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学生就要督促严点。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多表扬、鼓励,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能一味责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错误,并且帮助孩子一起改正错误。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意志力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增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负担。(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科学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之间的热情与快乐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5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培养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而又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总而言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厌学心理,让他们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标题:关于小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2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