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PPT
基于元认知的《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的审题与解题报告人:谢晓桢Z2012113指导教师:黄紫洋报告时间:2013年11月10日报告提纲二、论文研究理由或者意义六、本选题创新点四、学位论文详细提纲五、论文进度安排三、研究方法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七、研究条件、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八、参考文献论文研究的理由或者意义(1)解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不会灵活应用知识解答化学问题。(2)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3)根据化学学科问题的特点,应用元认知知识作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4)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元认识水平提高能对其他学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5)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化学反应原理》习题的解题与审题,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的课程观。论文研究方法(1)文献法(2)实验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4)课堂观察法(5)访谈法元认知理论认知建构理论化学学习论化学习题命题原则个人因素认识对任务目标因素认识对策略因素的认识元认知在课堂中体验元认知在课后体验元认知在考试中体验元认知对审题监控元认知对解题过程监控元认知对解题结果监控应用于化学习题课审题解题教学过程测验结果分析精选习题针对训练课后反思体会方法牛刀小试体验成功再次反思归纳升华实验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反馈于教学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详细论文提纲•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内外高中生化学总复习学习的现状•1.2.2化学审题与解题存在的问题分析•1.2.3有关元认知理论与高中化学审题与解题的研究进展•1.2.4《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3研究的内容•1.3.1研究的意义•1.3.2研究方法和手段•1.3.3研究步骤与过程•1.3.4研究预期的成果及创新性•第2章研究的理论基础•2.1元认知理论•2.2认知建构理论•2.3化学学习论•2.4化学习题的命题原则•第3章元认知策略在高中化学审题与解题中的运用•3.1化学审题与解题过程中元认知知识的认识•3.1.1对个人因素的认识•3.1.2对任务和目标因素的认识•3.1.3对策略因素的认识•3.2化学审题与解题过程中元认识的体验•3.2.1在课堂练习中的体验•3.2.2在课后练习中的体验•3.2.3在考试中的体验•3.3化学审题与解题过程中元认知的监控•3.3.1对审题的监控•3.3.2对解题过程的监控•3.3.3对解题结果的监控•第4章个案分析与讨论—以《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为例•4.1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的审题与解题•4.1.1学生1的解题过程和访谈审题与解题过程和思路•4.1.2学生2的解题过程和访谈审题与解题过程和思路•4.1.3分析学生1和学生2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和提出对策•4.1.4实施元认知训练,得出成果•4.1.5小结•4.2电化学习题审题与解题•4.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审题与解题习题•4.4电解质溶液习题审题与解题•4.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性习题审题与解题•第5章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5.1统计的理论基础•5.2统计的数据•5.3数据分析与探讨•5.4统计结果•第6章结论与展望•6.1结论•6.2展望本选题的创新点1、通过对高三《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总复习审题与解题中元认知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访谈及对学生作业、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在解决化学习题的思维和心理过程,根据元认知知识对不同题型、不同的层次要求的化学习题制定不同的从审题到解题的方案,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大幅提高,使学习更有目的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为元认知应用于化学审题与解题提供实例,并能迁移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3、通过个案分析与讨论,总结元认知理论对《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电化学习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习题、电解质溶液习题等知识单元的审题与解题,最终获得《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性习题的审题与解题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化学反应原理》各章节教学中审题和解题的分析,学生的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解题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本选题的创新点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师从黄紫洋教授,可以从指导教师处获得许多宝贵经验和指导意见。(1)本人已有16年教学经验,教育硕士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对开展研究有一定帮助。(2)任教高三年段,以《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的习题研究,正好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吻合,可以进行完整的研究。(3)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一)可能遇到的困难本人所任教的学校从未开展过元认知的研究,本人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的接受程度尚不知晓,如何照顾学生个体运用元认知能力的差异。(二)采取的解决方法多研究,多实践,多反思。查阅文献。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主要参考文献•[1]陈耀亭.培养能力应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依据[J].化学教学.1980,(4)•[2]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7:221.•[3]王德胜.化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1•[4]郑长龙,梁慧姝.科学方法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发展[J].化学教育,1998,(6)•[5]陈耀亭.化学教学法的指导理论需要发展[J].化学教育,1986,(3)•[6]孙夕礼,马春生.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的习题分析和教学建议[J].化学教育,2005,(8)•[7]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9]王后雄.化学教学诊断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卡罗林,查普曼.郅庭瑾译.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美]戴维•拉齐尔(DavidLazear).缪胤译.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1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7]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一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8]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李永红.中学化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SusanWineBrenner.刘颂,刘巧立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文献•[21]FlavellJH.CognitiveDevelopment[M].EnglewoodCliffs,NewJersey:Prentice-HallInc,1985.•[22]FlavellJH.Metacognitiveaspectsofproblemsolving.In:ResnickLB(Ed.).TheNatureofIntelligence[M].Hillsdale,NJ:Erlbaum,1976.•[23]BakeL,BrownAL.Metacognitiveskillsandreading.In:PearsonPD(Ed).HandbookofReadingResearch[M].NewYork:Longman,1984.•[24]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25]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6]杜晓新.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杨文滢.关于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教学之研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28]纪康丽.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知识[J].外语教学,2005(2):61-64.•[29]杨宁.元认知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3):79-80.•[30]李允,等.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1999(4):35-36.•[31]霍润德,等.论元认知与学科教育,天津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1993(3):20-21.•[32]孙夕礼,马春生.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的习题分析和教学建议[J].化学教育,2005,(8):24-26.•[33]周慈鸣,吴良根.化学习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2).•[34]高凌庵,吴维宁,黄枚航.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J].人民教育,2006,(1).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3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