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柏拉图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代表作品:《理想国》、《法律篇》、《苏格拉底的申辩》、《斐多篇》等。其著作以对话体裁居多,也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成长期28年出生贵族家庭、20岁师从苏格拉底、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三十僭主、28岁苏格拉底被处死。游学12年离开雅典到外地避风,到过西西里、意大利、埃及。试图通过教育统治者来实现其政治抱负,未果。讲学20年40岁,回到雅典,开始个人讲学,或说此年建立学园。中期著作:《理想国》、《会饮》、《斐得若》、《费多》等最具戏剧性的对话。著述20年两次前往叙拉古,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而怅然离去。70岁,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政治家》、《斐里布》等。晚年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写作背景•1、出生于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从小受良好教育,热衷文学、政治。•2、年轻时代经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战败,政权更迭,目睹不同政体统治的残暴无能)。•3、20岁师从苏格拉底。后苏格拉底之死令其对现存政体失望,被迫流亡。•4、流亡经历对其日后的创作也提供了大量的经验。•5、不惑之年重回雅典,建立学园(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以哲学为最高)。《理想国》便于此完成。1、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2、关于理想国家的构思和设想;3、关于国民及执政者的培养教育问题。二、理想国(1)一个理想的城邦应包括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勇敢因城邦中的一部分智慧、勇敢的人而具有,节制是”为数众多的质地较差的人们的欲望是由为数较少但是较为优秀的人们的欲望和智力所控制”,是一种贯穿于整个城邦的和谐。除此之外,城邦正义是指城邦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各司其职、互不僭越。它是前三者产生的力量,同时又使前三者在城邦中立于不堕之地,是一种普遍的、人人都要具备的美德。(2)制度保障第一、妇女、儿童、财产公有;废黜家庭生活、婚姻、私有财产。第二、哲学家治国。第三、制定一套完善成熟的国家教育系统。正义观对于城邦而言,就是城邦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僭越,形成一种和洽的城邦秩序。对于个人而言,就是灵魂中的理性、意气、欲望三部分安其本分,协调一致,使欲望、意气自觉服从理性的领导。三、教育体系1、三种喻说2、教育的重要性3、教育权4、天性论5、教育过程(终身教育的构建)6、女子教育问题日喻说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类似于现实世界中,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在太阳光下看到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理念世界中,灵魂专注于“真理和是”的光辉照耀下的东西。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再把它们转向那些日光照射下的物体色泽,而是转向那些夜光照亮的东西的色泽,它们就会变得昏瞀暗弱,并且简直就近乎瞎盲了”,反之,获得清明的视觉。同样,如果灵魂“专注于那种夹杂着阴翳的东西、那种有生有灭的东西上,那么他就只是产生意见和臆想,并且变得昏瞀暗弱。”反之,获得真理。而善就如同现实世界的太阳,是真理、认识之源。“那给予被认知的东西以真理而给予认识者以认识能力的”,便是“善的形式”。显然,柏拉图认为灵魂不应沉溺于现实世界的虚幻表象,而应转向理念世界去认识真理、把握善。示图线喻说柏拉图把一条线段分成不等两段,一段代表可见世界,一段代表可知世界;按同一比例,对两部分分别再分割,便把代表可见世界的那一段分为映像和原型,把代表可知世界的那一段分为理性和理智。由此,便把世界(线段)划分为映像、原型、理性、理智四部分。首先,“映像”指一切实际存在事物的阴影或摹本,比如:文学作品。这是最低等级的认识。这一阶段,灵魂处于臆想状态。“原型”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是理念不完善的摹本。这一阶段,灵魂由想象状态上升至信念状态。柏拉图把这两个阶段对现象世界的认识合称为“意见”。理念世界的第一阶段,是以原型作为映像,从假设出发,得出结论。比如:几何学和与他相邻学科。这一阶段,灵魂转入思想(理智)状态。理念世界的第二阶段,即知识的最高等级,由理性借助辩证所获得的东西,即纯理论,善便属于其中。这一阶段,灵魂转入理性状态。柏拉图把这两个阶段对理念世界的认识称为“知识”。而心灵转向的教育过程便是使受教育者从最低的心灵状态升到最高的心灵状态。这也是哲学王的培养过程。洞喻说通过这一喻说,他阐述了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本质的不同,以此论证了教育的重大作用——灵魂转向。柏拉图世界分为洞穴和洞穴外,分别对应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把人们比作洞穴中手脚受困的囚徒。他们不能转身,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洞壁上关于真实事物的影像,并信其为真实。柏拉图认为这和我们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也总是被万千变化的现象所吸引和迷惑。而如果有个囚徒挣脱桎梏,转过身来,直视火光,并逐步走出洞穴,看真实事物,直至看到最真实的太阳。那么,这个囚徒便获得真理知识,掌握了理念世界的最高智慧“善”,成为了哲学王。柏拉图把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比作“灵魂向上进入那思维世界的行程”。而教育在其中便扮演着灵魂转向助力者的角色。而非是有些人宣讲的“如果在灵魂里缺少知识,他们呢,就去把它灌注进去,就像是在盲瞎了的眼睛里,他们去把视觉灌注进去一样”。他认为每个人灵魂中虽然没有真理、理念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但是却具有进行认识活动的器官(眼睛)和能力。“如果说它除非和整个的身体一起,将不可能从黑暗的事物上转过身来朝向光亮。”而这一种“转移这个器官的方向的技术”便是教育。示图教育的重要性1、在关于城邦、个人、灵魂三者间关系的问题上,柏拉图认为“国家的基础在个人,个人的基础在灵魂”。城邦环境影响个人品德,同时公民品德转而成为城邦兴衰的原因。一个正义城邦的获得究其根源,在于正义灵魂的塑造。而灵魂的塑造又必定依赖于教育。2、“洞喻”论。对于个人而言,教育即灵魂转向的技术。3、教育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义、节制、勇敢的美德,虽不能获得像哲学王那样的成就,至少也能怡然自得。4、教育比立法更有用。通过在城邦中推行公民教育以塑造正义公民来形成洽和的城邦秩序,塑造理想国。教育权教育权归国家所有。教育完全由国家管理控制,私人无法染指。将教育纳入国家活动,利用国家力量来形成一套包括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体系,以构造一套层层递进、金字塔式的国家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均有体现。这一思想具有超前性。教育形式关于教育形式,我认为书中主要包括了学校教育(实践教育)、社会教育这三种形式。首先,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由城邦提供的一系列成熟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实践教育。柏拉图十分注重实践的力量。除了书本上的学习,不断追求理念世界的善,还要在实践中接受磨练、检验。例如,在护卫者的培养中,“他们将把,在他们的孩子之中,健壮的孩子们带着去战场“,”除了观察之外,他们还要参加战争中的一切辅助性的、服务性的工作“对此,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学习马术、选择性的实践观察等。在城邦护卫者的培养中,柏拉图也十分注重将其放入实践中去锻炼,看其是否能坚定正确信念。第二,社会教育。柏拉图也十分注重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因此,他不仅以立法形式对教育内容进行净化,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行为的法律,以纯净社会环境,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良好影响。比如:对于欺妄的惩罚制度。天性论个体灵魂是由理性、意气、欲望三部分构成。根据三者在灵魂中的地位可分为三类人:统治者(理性统治灵魂)、护卫者(意气统治灵魂)、生产者(欲望统治灵魂)。“所有的城邦居民都是出自大地母亲的孩子。然而,神在塑造他们时,对于能做统治者的,用金和他们掺和在一起,以其为最贵重;对于助手或是卫士,就用银;农人和其他手艺工人,就用铁和铜。但是,他们所生子嗣可能是金子,银子或铜铁。人们对其子嗣的价值‘做出合乎其天性的评价’后,必须把他们放置合适的职位。”也就是说,城邦虽划分有等级,但等级中的人们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流动的,这取决于他们的天资。教育过程首先,从出生到17、18岁,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内容是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教育结束后,经过第一次删选,大多数成为社会生产者。而少数含金银质的青年进入第二教育阶段。17、18岁到20岁,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智育,即学习四艺。教育结束后,经过第二次删选,具有强壮体魄、勇敢美德者成为军人,而少数含金质,即具有学习辩证法天赋的青年进入第三教育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岁到逝世。50岁时,经过考验且表现卓越、掌握最高智慧的人便可以担任城邦统治者的职务。但这并不意味哲学王的培养过程结束。50岁以后,他们一方面依靠智慧和对“善”的认识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继续研究哲学,教育下一代的统治者,直至逝世。因此,我们可以说,柏拉图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设想。音乐教育指属于文艺女神的领域之内的一切事物。故事也包含在音乐之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以潜移默化之力,潜入灵魂深处,陶冶性情、塑造正直人格。“美好的故事和知识教育”培育理性,“和声和节奏”驯化意气。体育教育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了医疗保健。这种体育锻炼应“从儿童时代起终生受到严格培养的。”。训练方式应是“一种单纯、朴实平易的训练”。除此之外,柏拉图提倡正确使用和对待医疗技术。“超出了体育锻炼之外的,过分地对于身体的注意,几乎是一切之中最大的障碍了”,“妨碍一切学习和思考,以及对自己的反省。”失度的注意身体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和谐状态。将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和谐统一。女子教育柏拉图主张,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应给予女子和男子相同的教育和培养,音、体、战争训练。其基本逻辑是由于男女天资相同,所以男女可担任适合他们天资的各种职业。为了能胜任这种职务,就必须接受合适于天资、指向职务的教育。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里的天赋不是绝对的,是针对于某一职业。所以,因为性别上的孱弱,会将事物中较为轻便的分配给女人。在当时的雅典,女子地位不高,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柏拉图的思想汲取了当时斯巴达的女子教育思想。一方面,柏拉图主张男女平等教育权、就业平等权;另一方面,柏拉图又看到男女存在的客观差别,将同一职业中较为轻便的任务分配给女性。
本文标题:理想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3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