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讲诉
•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课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上半期:维也纳体系2、一战后:凡尔赛-华盛达体系3、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其间出现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开始兴起。(二战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4、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思考: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美苏两极格局?问题思考: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美苏两极格局?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2、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3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4、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根本原因)。----盟友反目成仇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在战争期间英美苏三巨头开会时,丘吉尔坐在斯大林和罗斯福中间,他曾诙谐地说道:“我一边坐的是饥饿的俄国北极熊,一边坐的是强悍的北美野牛,被他们夹在中间的是可怜的英国小毛驴”。雅尔塔三巨头会议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垄断了原子弹制造出第一台计算机美国白宫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美苏争锋的资本?——美国杜鲁门宣布:“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美国在世界处于领导地位”。苏军总数达1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驻军欧亚许多地区苏联克里姆林宫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国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大国沙文主义: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和民族,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美苏争锋的资本?——苏联•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二)形成过程•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划政治经济美苏约成军事•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三)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1、典型事件:全面冷战;局部热战项目美国(年)苏联(年)--------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全球通史》(下)典型事件:全面冷战;局部热战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原子弹19451949热核炸弹19521953洲际弹道导弹(ICBM)19571958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1960多弹头导弹(MRV)196619681968反弹道导弹(ABM)19681972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19701975远程巡航导弹19821984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时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全面冷战表现三、朝鲜分裂——38线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在朝鲜的儿子与在韩国的母亲依依惜别全面冷战全面冷战表现四、古巴——导弹危机表现一、朝鲜战争局部热战表现二、越南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历时十几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局部热战•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三)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2、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⑴消极影响:冷战与热战交织,世界局势持续紧张–冷战: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热战:1950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⑵积极影响: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双方相互借鉴学习,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③客观上促使第三世界的崛起我来试试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民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凯南所指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朝鲜战争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C.是美国扶植的南朝鲜傀儡李承晚发动的内战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0年广东卷)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013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请回答: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说明美国是否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分析原因。没有。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等国内国际形势,调整对外政策,为确保世界霸权,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2011浙江文综)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了对伊拉克作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尼克松在1971年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60、70年代)两极格局(50年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表现为三个阶段: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90年代)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欧盟建立二、日本的崛起三、东方巨龙的腾飞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或:中国的振兴),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注意: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主体地位的变化特点重大影响•19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社会主义阵营1967年走向联合经济政治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60年代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体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推动国家众多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1971年26联大恢复合法席位政治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瓦解瓦解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结合教材和《步步高》P147落实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主要史实•探究: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1)美欧关系:美国帮助西欧经济复兴、西欧追随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逐渐摆脱美国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日益走向联合。(2)美日关系: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经济与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
本文标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讲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3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