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1)背景:①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③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2)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是英法德)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3)评价:①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②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1.“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1)背景: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②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表现:①股票分散化,即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②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吸收社会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2.“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对企业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2)表现: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营企业,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3)作用: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②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中间阶层”。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1)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2)资金组成:个人交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3)特点:①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②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4)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5)影响:①利: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证,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②弊: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概念: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表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持续增长。3.问题: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美国“新经济”的出现(1)20世纪50~60年代末,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①原因: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大力开拓世界市场。②结果: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却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20世纪70~80年代初,出现“滞涨”局面。①表现: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②里根(1981~1989年执政)对策:减少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和加大国防开支来抑制生产停滞。③结果:经济开始回升。但造成高赤字、高国债和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局面。(3)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①原因:克林顿(1992~2000年执政)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实行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②表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蒸蒸日上,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一个“新经济”的时代。(4)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又出现衰退状态。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很快波及世界,世界各国纷纷联手采取救市措施以应对危机。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②战争的特殊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时性,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④战后出现的高科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2.什么是“福利国家”(1)含义:“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高标准的社会福利。(2)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3)形成过程: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②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4)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并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5)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6)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评价: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②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扩大了国家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3.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原因经济政策战后—60S高速增长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70年代滞胀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经济危机打击凯恩斯主义出现弊端西欧、日本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竞争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80年代(里根)复苏1983年以后美国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货币主义供给学派90年代(克林顿)繁荣1993年建成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削减政府开支、增税、创造就业机会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鉴于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教训,纷纷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已经消失,因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产物。【答案】A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解析】由上图可知,1945年以后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下降,非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上升。这种现象正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引起的。主要干扰项是A,要注意互联网的诞生是1969年。【答案】D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问题:(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解析】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答案】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答案】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答案】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本文标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3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