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唐代缠枝纹形式语言研究
——形式语言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研究背景及相关介绍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五本课题是由吴卫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艺术符号研究”中的子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势西方文化的入侵剧烈冲击传统艺术全球化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各国打开了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在这个市场开放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文化传播技术积极传播西方价值观、审美观,这从一定程度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传统视觉艺术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面临严峻考验。研究背景及相关介绍一■高效速成的技术手段为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信息技术时代,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珍贵难寻的纸质艺术品到的唾手可得的电子图片,从刀刻斧凿的精美工艺品到三维虚拟建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艺术的形成过程大大缩短,这为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研究背景及相关介绍一■现代视觉艺术面临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自由开放的时代环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眼界,也使其自主意识和个性都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更多样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这些都对新时期的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背景及相关介绍一■关于植物纹样中的缠枝纹植物纹样作为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西方不同时期都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现代装饰领域,植物纹样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真品发现,缠枝纹样在东西方的不同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纹样题材从的埃及的棕榈、莲花到希腊的忍冬、莨笤,再到波斯的葡萄、郁金香;纹样载体从贵重的金银器到普通的砖石器,从布帛织物到瓷器壁画;随处可见其灵活变幻的身影,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一个普通的植物装饰纹样为何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本课题正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来开始探寻缠枝纹样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背景及相关介绍一探索中国传统缠枝纹样的符号寓意;探究中国传统缠枝纹产生的根源与发展规律;对中国传统缠枝纹样的形式美的思考;色彩、图形和构图的解读历史的文本性形式、风格的转变艺术形式与人们审美取向艺术形式与人们思想状况构成形式、演变规律的转变灵活适应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思路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研究唐代缠枝纹样的形式语言具有文本辅助意义通过对该时期缠枝纹样的艺术图像形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视野来了解唐代独特的文化内涵、时代特征以及审美取向。因为事实上,艺术图像可以像文字一样可以记载和传递时代信息,并辅助文字资料提供更鲜活可靠的信息。■研究唐代缠枝纹样的视觉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真品发现,缠枝纹样在东西方的不同时代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范围,从贵重的金银器到普通的砖石器,从布帛织物到瓷器壁画,到处可见其灵活变幻的身影,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本课题研究将通过对唐代缠枝纹样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来了解其美学特征,并揭示唐代繁荣文化中所包含的审美特质。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研究唐代缠枝纹样的形式语言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缠枝纹能够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里得到广泛的运用,得益于其极富生命力的构成形式和灵活的适应性,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形式灵活、融合性强、具有广泛认同感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目的及意义二国内知名学者对该时期纹样相关的著作学术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齐东方先生《唐代金银器研究》田自秉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纹样史》郭廉夫、丁涛、诸葛凯先生《中国纹样辞典》雷圭元先生《图案基础》诸葛凯先生《唐代外来纹样民族化的几点看法》《敦煌图案的魏唐风格》常沙娜先生《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其他学者的相关学术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张蕾《论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田雪梅《浅析中国传统纹样—缠枝纹的艺术特点》关立平、陈浙青《浅谈古代服饰图案中的缠枝纹》高扬《中国传统纹样的审美趣味》陆蕾、郭明《生生不息的内在美—浅论缠枝纹与唐代室内风格的内在关系》田伟、范立娜《唐代服饰图案及其文化内涵》一、田自秉先生在《中国纹样史》中没有专门提到“缠枝纹”这一概念,而是在明代以“缠枝花”的形式提出观点:“缠枝花是以花茎呈波状卷曲,彼此缠绕,又称为串枝花、长青藤,有永远常青、连绵不断的吉祥意义,是明代甚为流行的一种纹样,多见于明锦和明瓷装饰中。”并认为如果从纹样的发展演变来分,“汉代可称之为卷云纹、魏晋南北朝称之为忍冬纹,唐代称之为卷草纹(唐草纹),近代则称之为香草纹,……配以花朵的又称缠枝花”。■以上研究可归纳为三种观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二、齐东方先生主要是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纹饰来划分更细致的时代顺序,在《唐代金银器研究》中明确将缠枝纹列为唐代金银器物的主要装饰纹样,并提出:“考古报告和论述中经常出现缠枝卷叶、缠枝花卉、蔓草、卷草、唐草等纹样名称,特征一般都以卷曲的主干配以茎、蔓、叶、花、实。主干随意变化,茎、蔓、叶、花、实等却不一定同时具备。由于葡萄纹、忍冬纹也有这些特征,前者亦被称为‘缠枝葡萄纹’,后者也有叫做‘缠枝纹’的。其余具有弯曲变化的主干,兼有茎、蔓、叶、花、实、又无法叫出明确名称的纹样,均可称为缠枝纹,缠枝纹无论细部如何变化,总体特征是一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三、与郭廉夫先生、丁涛先生、诸葛凯先生的《中国纹样辞典》中对缠枝纹如下定义:“缠枝纹,古代纹样样式之一,又称‘穿枝纹’、‘串枝纹’、‘卷草纹’、‘蔓藤纹’,日本习惯称‘唐草’。”这类观点在期刊论文中出现的最多,笔者认为这种将缠枝纹与卷草纹划为一类而又未给出判定依据的说法是比较模糊的,这也将削弱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国外学者直接针对本课题进行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有:《东西方纹样比较》(城一夫著)、《中国纹样的源流》(日:中野;中:刘志国)。尽管国外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纹样饶有兴趣,但由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解深度不足,因此目前国外研究很难做到真正能从理论高度进行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但以上研究主要是针对整个纹样或图案的发展进行梳理。一方面将缠枝纹样作为传统装饰纹样或吉祥图案的一种进行了单向的特征描述,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并结合该时期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削弱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则偏向于考古断代以及对当时生产工艺的研究,对该纹样的构成形式和美学特征没有做专门的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三主要研究方法四符号学行动性符码解释性符码象征性符码参照性符码相关逻辑关联洞析出缠枝纹样的符号意义、再现历史的原义主要研究方法四图像学解释其形象和内容存在的根本原因探寻缠枝纹样的文化历史根源装饰语言的比较研究铜镜装饰图案砖石器装饰图案唐代金属器物装饰图案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佛像服饰图案主要研究方法四文化人类学缠枝纹样包含的文化含义考古类型学社会背景研究当时当地人们思想情况遗存唐代器物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辅助解释缠枝纹样的发展演变顺序缠枝纹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社会背景研究。结合当地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情况,为纹样怎样传达文化、传达什么样的文化进行探讨。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五■研究重点通过对唐代社会变迁中的缠枝纹样艺术特征的研究,探寻具体的艺术形式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间的密切联系,总结出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变化以及艺术形式的变化规律,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构成形式演变过程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缠枝纹样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五■研究创新点将缠枝纹样融入中国植物纹样发展的大背景之中,结合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对缠枝纹样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解读,探索出其构成规律和美学特征,从目前单向的纹样特征描述进入系统、全面的纹样意义解读。■研究难点唐代作为缠枝纹样艺术形式的重要转型期,由于历史遗留图像资料的范围较小。故本次论文将要面临的主要难点就是图片资料的多方搜集和年代考证。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唐代缠枝纹形式语言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4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