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考查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姓名李谈词学号05114615院系土木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天来日期:2015年11月20日0514615李谈词内容摘要: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可见论语的意义非凡。而《论语》中19次提到“友”字,涵括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交友方面一些问题,如注重交友的益处、如何交友和待友之道等。其中朋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高,避免孤独、增加情趣;交友要做到诚实守信,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相处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适度的原则等交友观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析《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并对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意图将这部古老典籍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关键词:《论语》交友朋友现实意义中国文化导论结业论文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一、以诚待友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学而》)孟子则将“信”视为处理“五伦”之一———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吕氏春秋•贵信篇》中也提到:“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古人把诚实守信作为交友的重要原则。以诚待友的关键就在一个“诚”字,“诚”在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内意味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同时《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根本的属性,努力追求诚已达到呵护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而在当代生活中,论语中以诚待友的思想并没有随时间而褪色。现在的生活较之古代,便利的交通信息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在当今金融市场旺盛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增多,这更要求我们应将以诚待友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人若终日以虚情假意对待朋友,则如同始终带着面具在人世间苟活,岁月总有一天会撕毁他伪善的面纱,而唯有以诚待友才能在人世间活的率性洒脱,无拘无束,同时这样得来的友谊才会历久弥真,朋友之间的感情才会坚不可破。而若要想做到以诚待人我们就必须要修德做事,与朋友交往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二、择益友避损友《论语》中对朋友的分类的论述十分精辟,孔子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可见,孔子所谓的“益友”,一要“人品”好,二要“学识”广。固然交友多很好,但并不是说无原则地乱交朋友。而是应努力的交益友避损友。孔子说“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孔子是一个讲“仁德”的人,对那种“巧言令色”之人他当然视其为“损友”不可交。又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子把不如自己的人视为“损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十足的恭顺,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人交朋友的人实在可耻。0514615李谈词不仅孔子对择友重视,先人们都很重视择友,隋朝王通在《中说•魏相》中主张“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责”,清代张廷玉在《杂兴》中指出“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就是说高尚的人在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而当今社会鱼龙混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结识他人显得格外容易,广阔的社会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交友空间,同时对我们的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跌进万丈深渊。我们难过地看到,多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结交了坏人而沦为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多少光鲜的明星因结交到损友而走上吸毒之路而身败名裂,多少原本清廉的官员因结交到权利小人而贪污被双规。朋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颜氏家训》中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在当今这个物质生活文化格外丰富的时代,谁结交到益友,谁便可屹于泰山而不倒。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于别人身上;宽以待人就是我们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朋友,这是一种文明的、有道德的交往方式,也是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与朋友相处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里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曾子说:“吾三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由此观之,孔子及其弟子是时时处处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俗话说:“让人一尺,人敬一丈”,只有相互宽容,友谊才能长青。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这就体现了曾子的朋友顔渊谦虚的品格和宽阔的胸怀,被人欺辱也不计较,充分说明他待人之宽容大度。孔子还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公冶长》)这也反映了孔子对伯夷、叔齐宽以待人、为人厚道的胸怀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中国文化导论结业论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难免会有意见上的不和等一些小摩擦,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能否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我们在与朋友的争执中稍微做出让步,有时就有可能挽救一段濒临破碎的友谊。而且一个人若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在与人处事中很容易养成独立武断、飞扬跋扈的性格,而逐渐地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少,最后落个孤家寡人。而倘若我们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本的小摩擦竟是友谊牢固的催化剂,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因一个个小摩擦的解决而变得更加牢固。而至于严于律己的内涵,我的思考是这样。我们在社会中与朋友的处世交往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提高的过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对自我修养文化水平进行提高,进而是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同时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最终达到双赢。与此同时严于律己也要求我们对朋友之间的相处要有先进的认识,严于律己是宽以待人的保证,宽以待人是严于律己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想这也许就是《论语》中此观点的现实意义。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虽说是有些夸张,但它也从一方面说明了《论语》这本书的宝贵,学习了论语,但从其交友类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部古代典籍在当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关于交友之道的思想,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如“余音饶梁,三日不绝”。我们现代人的确应该从先哲们的谆谆话语中汲取更多的交友和做人的智慧。而《论语》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我们应一颗虔诚的心从中感悟,去提升自己的品性,论语这部经典在今后必将焕发出的新的光彩。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2月[2]胡发贵.儒家朋友伦理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12月[3]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4]郭时明.《论语》交友观及现代意义探微[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0-123.
本文标题: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4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