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太阳能结晶炉总装生产线的平衡研究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度的重复性,装配线生产便营运而生。事实证明,装配线生产方式是适应大批量生产及管理的有效手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工业装配线上的不平衡程度不仅直接反应了装配线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本文以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太阳能结晶炉总装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和分析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装配线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相关数据的测量,使用速度图表分析其平衡状况,根据ECRS原则,改善节拍,包括对原有工序进行拆分、重组,以达到消除瓶颈现象的目的。新方案实施后该总装生产线的平衡率从原有的31.48%提高为49.74%。关键词: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率、流程、工序、节拍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thebalanceofassemblyline,balancingrate,process,route,cycletime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引言多晶硅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在国内,多晶硅的生产设备短缺、技术力量也十分薄弱,基本上都是靠进口外国的设备来组建多晶硅的生产线,即便如此,多晶硅在我国仍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多晶硅的短缺严重制约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此时,进口硅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这样一来,不但将多晶硅的价格进一步提升,更是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因此,解决多晶硅短缺的关键是发展和壮大我国多晶硅产业,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了生产多晶硅的设备技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但是,多晶硅生产设备和技术大多为国外发达国家所掌握,国内企业只能通过进口设备来组建生产线。值得欣喜的是,精工科技在经过了两年的艰苦努力之后,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这一生产设备——太阳能结晶炉。经过几十炉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炉铸锭的多晶硅与进口炉的产品产量不相上下,并于2007年7月正式投入生产。从07年7月到08年1月,在所有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15台结晶炉的总装加工,并调试成功。今年,公司又接了近50台的订单,照去年的生产速度,今年的生产任务将艰巨无比。据估算,两年内,国内对结晶炉的需求量在600台左右,根据每台350多万元人民币的售价,太阳能结晶炉的产量将直接成为企业利润的关键。目前,在结晶炉项目车间一次性能同时进行装配24台炉子,但是由于流程、计划安排,进度控制等方面都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安排,加上结晶路装配过程中的特殊性,使其装配周期(从开始装配到调试成功拆卸包装)远远超过预先的设定时间,经常造成无法及时交货。因此,装配线生产节拍平衡对于这些基于订单式的制造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及提高其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以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结晶炉总装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各个工序进行平衡来改善原有的生产流程。通过对现有总装生产线的深入了解,运用生产线平衡方法中的程序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实施,旨在设计出一条更优的装配流程来提高总装生产率。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第二节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装配线平衡研究的背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细分化、复杂化以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迫使生产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的生产管理。而科学的管理与合理的劳动分工则是生产线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产管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和知识领域是从20世纪初期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与理论开始的。泰勒针对当时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操作合理化和时间——动作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方法。他主要的观点有: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多少,应依据科学规则类来确定;发现和运用这些科学规则属于管理职能;工人的职责是无条件地执行这些管理要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证明了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制定作业标准,按照标准培训工人,按照操作标准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亨利·福特成功的将这两条原理应用到流水线生产中。1913年,福特汽车制造厂移动装配线诞生,这是机器时代一项最伟大的技术创新。当年8月,一辆汽车底盘由一个工人装配,需12.5小时。8个月后,装配线建造成功,底盘再传动带上机械地移动,每个工人专做一道工序,装配时间缩短至93分钟。次年,福特宣布他的汽车制造厂工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比别处工人少1小时,而最低工资5美元,比别人多一倍。福特的T型汽车开始是950美元一辆,后来逐年降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降到每辆290美元。这种工艺细分结合科学管理的概念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方法,直到现在仍然普遍使用。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使泰勒的科学管理初次受到挑战。此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小组进行,并由社会学家梅奥担任指导,研究对象是西屋电气公司设在霍桑的工厂,实验设计旨在弄清环境变化对装配工人产出的影响。结果出人意料,照明亮度对工作地产出的影响,在实验环境下比正常生产环境下要小得多,在实验条件下,亮度减小而产出甚至还会增加。原来,身处实验环境的工人有更大责任感来维持高产出。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再生产管理中已有广泛应用,生产计划和控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成果便是由IBM公司开发、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推出的物资需求计划(MRP)系统,企业依靠MRP软件来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和路村水平。20实际80年代以来出现管理思想和生产技术的变革。日本企业创造的准时制(JIT)生产是管理思想的一个突破,准时制生产令各种零件准时到达工作地以求降低零件库存量到最小。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市场和企业日益开放,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制造业形成了“敏捷制造”的发展方向以加速产品的生产,对生产线的柔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许多企业安装了像柔性制造系统那样的理想生产系统,但是
本文标题:太阳能结晶炉总装生产线的平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5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