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医理与临床-----任之堂主人
医理与临床----任之堂主人我先谈谈最近治疗肾结石的心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中医:肝脏疏泄失常与肾结石的形成:肾结石的病人很多,见多了,自然会想想其中的发病病机。许多中医古籍上都提到炼液成砂,而这其中的炼字如何解释呢?炼液得有火,肾脏本主水,相火藏于水中,相火炼液成砂似乎说不过去,况且现代人肾阳虚者十之八九,而且患肾结石的病人,肾阳虚的也常常见到......通过临床中反复观察,发现肾结石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脉象上左关郁塞。也就是说,肾结石的患者,基本上都有肝气郁结,肝胆火重的内因存在。再继续分析:肝主疏泄,凡一身之中,当疏而未疏,当通而又不畅的情况,均应从肝入手进行调理。肾结石的产生,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饮水过少,或者饮用硬度较高的水,这样导致尿液中含矿物质浓度过高,此外因。如果能将这些含矿物质浓度过高的尿液及时排出体外,则不会形成结石。而许多患者肝气郁结,导致体内尿液疏泄功能受到影响,高浓度的尿液长时间残留于肾中,形成砂石,此其一;其二,肝郁化火,肝火伤及肾水,炼液成砂,进一步导致的形成......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些病人反复长结石,西医称之为结石体质,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肝的疏泄失常,化火所致!也明白了为什么三金排石汤效果很是一般!治疗结石,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梳理肝气--起到疏通肾中高浓度的尿液,减少尿液残留:柴胡、郁金2、清肝火--起到除掉炼液成砂中的炼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复发:虎杖就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可以配伍白芍使用。3、养肾水--稀释尿液,冲刷结石:生地、山药、玄参4、溶石--使结石由大变小,由小变无:金钱草、生鸡内金、海金沙、鱼脑石。5、补气--增加尿液排泄力道,促进结石排出:黄芪。6、扩张输尿管--利于结石从肾排至膀胱:大剂量枳壳(30克以上)7、养肾精--修复结石对肾脏的损害,减轻临床症状:菟丝子、杜仲考虑到了上面的七各方面,则治疗肾结石就很容易了。运用好了1、2、3这三点,肾结石也就不会反复发作了。附临床案例:患者刘某男湖北十堰人书法培训班助理教师腰部酸痛一月,加重3天。患者一月来出现腰部酸痛,呈持续性,休息后缓解,劳累或饮酒后加重,三天前疼痛加重,伴恶心,头部出冷汗,在本地三甲医院行双肾B超,双肾多发结石,最大6mmx7mm,西医予以解痉止痛药处理后疼痛缓解,今携带B超结果前来就诊,就诊时诉腰部酸痛,其他未诉异常,肾区叩击痛(+),舌尖红,苔薄黄,左关郁涩,双尺沉紧。诊断:石淋分析:患者平素心情急躁,肝火过重,伤及肾水,炼液成砂,形成砂石沉积,砂石伤及肾脏,故出现腰部酸痛。治疗:滋水清肝,消石通淋方药:自拟排石汤菟丝子25杜仲30川断20虎杖25郁金20生地30克玄参30琥珀15金钱草20生鸡内金30海金沙15石韦15鱼脑石10枳壳40五剂方解:菟丝子、杜仲、川断补肾养精,修复结石对肾脏的损伤;虎杖、郁金清泄胆火,梳理肝气,釜底抽薪,从源头上抑制结石产生;生地、玄参30、琥珀补肾、化瘀、利水,增加尿液量,冲刷结石,促进排出;金钱草、生鸡内金、海金沙、石韦、鱼脑石消磨结石,使大变小,小变无;枳壳量大,舒张输尿管,利于结石排出。疗效:患者服药第四天,自小便中尿出细小砂石十余枚,最大5mmx5mm,表面疏松多孔。腰部已不酸痛,五天后复查B超,双肾无结石回声。嘱平时清淡饮食,用虎杖泡茶饮。肾结石的原因,有湿热、有肾阴虚,湿热为主,使用柴胡疏肝,倒在其次,我的观点,直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即可,如果长期使用柴胡,对清利湿热反而不利,丫的会劫肝阴呢!短期使用,确有肝郁效果是很不错的!楼主所用的药,我基本都很同意。第一讲:五行相生、相克、相乘、想侮的理解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都是指五行之间不正常的相克。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2、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1、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2、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一般来说,凡因某一行过度亢盛而产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变过程中常表现为机能过亢的实证性病理变化;而因某一行虚衰所导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虚或木侮弱金等,则常表现为机能不足的虚证性病理变化。第二讲: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对应的五脏生克乘侮首先谈:相生1、木生火五脏对应的是肝生心2、火生土五脏对应的是心生脾3、土生金五脏对应的是脾生肺4、金生水五脏对应的是肺生肾5、水生木五脏对应的是肾生肝其次谈相克:6、木克土五脏对应的是肝克脾7、土克水五脏对应的是脾克肾8、水克火五脏对应的是肾克心9、火克金五脏对应的是心克肺10、金克木五脏对应的是肺克肝再次谈相乘11、木乘土五脏对应的是肝乘脾12、土乘水五脏对应的是脾乘肾13、水乘火五脏对应的是肾乘心14、火乘金五脏对应的是心乘肺15、金乘木五脏对应的是肺乘肝再谈相侮16、木侮金五脏对应的是肝侮肺17、金侮火五脏对应的是肺侮心18、火侮水五脏对应的是心侮肾19、水侮土五脏对应的是肾侮脾20、土侮木五脏对应的是脾侮肝共二十条,简称为病机20条,每一条在临床上都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个人认为:如果熟悉了二十条的辩证用药思路,则可以化繁为简,将会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看清古代医家的用药思路。第三讲:病机第一条木生火的生理病理机制及临床运用木生火通过朴素的唯物主义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变化过程,即木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火焰,此过程中木材减少,转化成热量,以火的形式释放。古人通过取向类比,天人相应,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之联系起来,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心(小肠)与肝胆的关系。木火相生关系在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中即表现为肝脏对心脏的滋养关系: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肝的疏泄升发也有助于心阳的旺盛;此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就能辅助心主神志的功能,达到血气和顺,心情舒畅。肝又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为肝的生发之气,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则神志清朗。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肝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肝胆分泌胆汁,促进食物在小肠的消化吸收,为心脏提供必需要的能量。这些都是木生火在人体的体现。有生的生理机制就有不生病理机制,出现肝不生心的情况,人体就会得病。肝虚不能温养心脏,则表现为血亏和生气不强、心血和心阳以及心神衰弱,病理表现为消瘦、胆怯、心悸、惊惕、健忘、失眠、脉象细弱或结代或寸脉不静等。木不生火的虚证,多见神情澹荡不收,意志消索。《黄帝内经素》云:肝藏寒气移于心,心主火而藏神,神为寒气所薄,薄则乱,故狂、膈中。消化系统中如果患有肝胆系统疾病,病人会出现消化功能减退,小肠吸收不到营养,心脏自然得不到能量的供给。木生火的临床运用,前提是出现了火不足,然后从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临床上火不足代表了心脏的一系列虚证,如: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从木生火的病理角度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实证--木郁。疏泄升发失常,导致心气受到影响。2、虚证--木虚。肝脏本身气血不足,不能正常发挥其生心的功能。临床运用:对于肝郁气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导致心脏气血亏虚的患者,可以用疏肝利胆,活血理气,养心安神来治疗。例如胆结石导致心脏病。采用温胆汤加减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对于肝血不足,木不生火,心虚而阴不内守,出现头晕,睡眠不安,常被恶梦惊醒,汗出透衣,醒后汗止,脉弦细,运用酸枣仁汤益木生火,养心敛汗,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第四讲:病机第二条火生土的临床运用心为君,居君位,如日挂在丽空,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耀,太阳可温暖土地,土地能化生万物。在人,心火的温煦作用,可以使脾胃温暖,从而起到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作用,继而滋养全身。如果心火衰微,则脾土冰寒,食物不能被腐熟,出现完谷不化,不欲饮食的病例状况,通过补心火,就能起到增强人体消化功能的作用。患者张某,男,35岁,长期消化不良,胃胀,吃饭后5到6小时,打嗝时还可以打出为消化的食物,稍吃冷的食物,就会出现腹泻,得病多年,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吃了无数,仍不能解决问题,后予以讲明火生土的道理,建议服用中药,采用桂枝、薤白、瓜蒌、干姜、菖蒲等为主药,稍加健胃消食的药材,一周治愈,患者自觉疗效神奇,而且多年的心脏病也好了不少。这里谈的火生土,临床运用本质就是补充心阳,使心火升起来,才能起到温阳脾土的作用。第五讲:病机第三条土生金的临床运用饮食入胃,经胃之消化,小肠吸收,借脾上输于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将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将浊的部分肃降滋养五脏六腑,故有土生金之说。对于慢性病,尤其是慢性肺病,通过调理脾胃,起到养肺补肺健肺的作用,疗效是很显著的。患者陈某,男,45岁,患肺结核治疗多年,疗效较差,西药抗痨药用了两年,还是消瘦、咯血、无食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者正气衰微,自然难以治疗,采用张西纯的山药粥的办法,培养脾胃,起到培土生金的目的,通过调理半月,患者体质增强,临床症状都明显得到改善,两月后体重增加15斤,再继续调理,同时结合抗痨治疗,三月后复查病灶钙化,身体恢复,开始上班工作。古人留下来的纲领性文字的确很有指导意义。第六讲:病机第四条金生水的临床运用上面谈到肺将脾输送来的营养物质通过宣发和肃降来进行分配,其中向下敛降成为了肾脏的营养来源,如果这个功能出现了故障,自然会出现肾亏、腰膝酸软。这样的患者临床经常碰到,但吃补肾的药,一吃就上火,腰酸稍好些,满脸却长包,一停药就肾亏,忙坏了医生。吃完补肾的立即吃下火的,吃完下火的,再接着吃补肾的,周而复始,还是肾虚得厉害。其实人体有很强的自生机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并不差,不是硬需要天天吃补肾的药,明白了肺生肾的道理,其实通过改善肺的肃降功能,肾亏不治自愈。临床上肃降肺气的药物有苦杏仁、冬花、枇杷叶、白果仁、五味子、五倍子等,凡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都具有敛肺气补肾气的作用。四两拨千斤,纠正机体的气机逆乱,改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许多疑难杂症就好了。治病其实就这么简单。请问任之堂主人,第六讲说肺脏将脾脏输送来的营养物质通过宣发和肃降来进行分配,其中向下敛降成为了肾脏的营养来源,说明金生水,那么肝肾同在下焦,为什么不说金生木,是否肺与肾有更直接的通道,营养物质首先经肺敛降到肾,然后经肾入肝,从而产生了水生木的说法?另外大肠与膀胱是否也有内在的联系,请赐教你的问题在《四圣心源》中解释的非常清楚,可以看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会明白清楚一些!我摘抄一段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卷一天人解糟粕传导内容: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
本文标题:医理与临床-----任之堂主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5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