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最新版)
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主要任务:(一)开展遥感监测。(二)开展调查准备工作。(三)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上图。(四)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省级全面检查。(五)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成果内业抽样检查。(六)开展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拆除图斑和灾毁耕地图斑等外业抽样检查。(七)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与现状数据汇总。(八)开展用地管理信息套合标注和数据统计分析。(九)开展城镇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遥感监测生产1.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和加工。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采集覆盖全国的卫星遥感数据,以二次调查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制作覆盖全国的2016年度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DOM),实现遥感监测“一张图”全面更新。正射影像图(DOM)制作(2889个县市区)遥感原始数据正射影像图纠正、配准、融合(一)遥感监测生产(一)遥感监测生产2.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将2016年度遥感正射影像与2015年度遥感正射影像叠加对比,并参考2015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基础资料,按照统一的图斑提取原则和要求,分类提取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一)遥感监测生产变化信息提取(一)遥感监测生产变化信息提取(一)遥感监测生产追踪监测以往相关图斑。(1)监测往年临时用地变化情况。依据最新遥感影像,检查往年临时用地图斑的变化情况,对影像表现为未拆除恢复的图斑,分类提取2016年度遥感监测图斑。(2)监测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卫片执法检查拆除图斑变化情况。依据2016年度遥感影像,检查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执法检查拆除图斑是否已拆除。对影像表现为明显建设特征、未拆除恢复的,分类提取2016年度遥感监测图斑。(一)遥感监测生产(一)遥感监测生产将遥感监测成果及时分发各地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和执法检查工作。遥感监测成果包括: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遥感监测图斑、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见附录2)。建设用地变化信息提取的10大种类型: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第三类:前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或前时相影像为低矮建筑,后时相影像翻建为居住小区、高层建筑或规模化工厂等较大规模建筑。第五类:2015年及以往“P(批而未用)”图斑,本年度影像表现为新增建设特征的图斑,根据后时相影像特征,细分为ABC三个二级类。其中,属于2015年“P(批而未用)”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在“tz”属性项中标注“2015”第六类:上年度“拟拆除图斑”,后时相影像存在明显建设特征。分为A、B两个二级类。(一)遥感监测生产第七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没有明显建设,后时相影像有明显道路或大型沟渠特征(包括在建推土、搭建桥墩等);或前时相影像明显在建,后时相影像有道路或沟渠明显建成特征(包括路面硬化、运行使用等)。第八类:前时相为海水覆盖,后时相影像为围填海。第九类:往年“临时用地”,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往年“临时用地”未完全拆除)。第十类:新增高尔夫球场用地。分为A、B两个二级类。第十一类:新增光伏用地。第十二类:新增钢铁企业用地。根据前后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两个二级类。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一)遥感监测生产根据影像特征第一类再细分为ABCDEF六个类型:1A类图斑: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大规模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1B类图斑: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建筑或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已建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1C类图斑:指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水库水面等。水库堤坝等水工建筑与水库水面应分开提取,且水库水面应在属性项“tz”中标注“S”。1D类图斑: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栈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1E类图斑:指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1F类图斑: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一)遥感监测生产1A类:图斑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1A类图斑: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大规模农村居民点(ZZ)、学校、运动场、机场(JC)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新增的标注(ZZ、JC)用于国家统计,与变更无关)(一)遥感监测生产1B类图斑: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建筑或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已建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一)遥感监测生产1C类图斑:指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水库水面等。水库堤坝等水工建筑与水库水面应分开提取,且水库水面应在属性项“tz”中标注“S”。(一)遥感监测生产1D类图斑: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栈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一)遥感监测生产1E类图斑:指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一)遥感监测生产1F类图斑: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一)遥感监测生产第三类:前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或前时相影像为低矮建筑,后时相影像翻建为居住小区、高层建筑或规模化工厂等较大规模建筑。(一)遥感监测生产根据影像特征第三类再细分为ABCDE五个类型,细类图斑解释同第一类相同。(新增的标注用于国家统计,与变更无关)3A类:图斑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3B类图斑: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部分大型建设项目或建筑物,其他低层建筑或小型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大型建设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3C类图斑:指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等;3D类图斑: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站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3E类图斑:指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3F类图斑: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一)遥感监测生产第五类:以往“P(批而未用)”图斑,2016年度影像表现为新增建设特征的图斑。根据后时相影像特征,细分为AB两个二级类。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落在数据库P范围内,在“tz”属性项标注“2013”,落在2014年P范围内标注“2014”,落在2015年P范围内标注“2015”A类指有新增建筑/构筑物特征的图斑;B类指有新增建设推填土特征的图斑第六类:上年度“拟拆除图斑”,后时相影像存在明显建设特征。第七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没有明显建设,后时相影像有明显道路或大型沟渠特征(包括在建推土、搭建桥墩等);或前时相影像明显在建,后时相影像有道路或沟渠明显建成特征(包括路面硬化、运行使用等)。(一)遥感监测生产第七类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CD四个类型。7A类指新增硬化或建成的道路,包括前时相在建、后时相硬化或建成道路。7B类指动土在建的新增道路。表现为路面不平整、路边有堆土、路面宽度不均匀、分段在建等。7C类指在建或建成的大型开发建设区域内部路网。7D类指在建或建成的大型沟渠(如南水北调等)。(一)遥感监测生产在“tz”属性项中标注“Y+宽度”,如:该类型一条路面宽度为10米的道路,在“tz”属性项中标注“Y10”;7A类:指新增硬化或建成的道路,包括前时相在建、后时相硬化或建成道路7B类:指新增在建道路(推平的道路)(一)遥感监测生产7C类:指在建或建成的大型开发建设区域内部路网(一)遥感监测生产7D类:指在建或建成的大型沟渠(如南水北调等)(一)遥感监测生产行政界线以外的图斑没给地方发放,行政界线以内的围填海图斑要在变更调查时响应。第八类:前时相为海水覆盖,后时相影像为围填海。。。第九类:往年“临时用地”,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往年“临时用地”未完全拆除)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两个类型。9A类指往年“临时用地”仍保持原状。9B类指往年“临时用地”在原基础上扩建、加高等进一步规模扩大。(一)遥感监测生产第十类:新增高尔夫球场用地。分为A、B两个二级类。A类指前时相无高尔夫球场,后时相新建球场。B类指在已建高尔夫球场基础上向外扩建部分。第十一类:新增光伏用地第十二类:新增钢铁企业用地遥感监测成果包括:1、正射影像图(一)遥感监测生产2、《遥感监测信息核实记录表》(一)遥感监测生产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省(区、市)市县(区)第页共页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省(区、市)市县(区)第页共页遥感监测情况变更情况(地方填写)序号行政监测图斑类型中心点坐标时相监测面积(亩)变更后地类变更范围情况未变更原因备注代码图斑号XY前后12345678910111213下发用地管理信息在遥感监测成果上,空间套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2011~2016年度验收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界线、历年来增减挂钩备案系统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备案系统中新增耕地验收项目区范围界线,分发各地辅助开展年度新增耕地调查。同时,部将随同遥感监测成果一并套合下发综合监管平台农转用勘测定界范围界线,增减挂项目建新区范围界线,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建新区范围界线和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场地平整区范围界线等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信息。各地根据本地区土地资源管理各类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完善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报备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各类报备信息补充备案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31日,限期内未完成报备的,将不作为本年度部综合监管平台备案信息。1月15日以后提取的遥感监测图斑2015年度遥感监测图斑,于2016年1月15日之后提取的,以单独文件夹与2016年度遥感监测一并下发,纳入2016年度变更调查内、外业抽样检查。2016年度遥感监测图斑,于2017年1月15日之后提取的,纳入下年度抽样检查。(二)地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1.准备工作。(1)界线资料准备(2)遥感监测成果准备(3)用地管理信息准备(4)制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5)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6)制定方案和人员培训(三)地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2.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界线调整(2)权属调查(3)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4)“批而未用”图斑变更(5)耕地现状变化调查。(6)其他现状变化调查。(7)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8)基本农田上图。(二)地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1)调查界线调整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当2016年变更调查的基础。各级调查界线如果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采用分级负责的方法进行。涉及零米线和行政界线调整的省份,应以专报形式报部,审查通过后方可使用新的调查界线开展变更调查工作。(2)权属调查•权属调查内容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属性质变化、权属界线变化和权属单位变化。•权属性质发生变化的,应按照实际情况变更。•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界线双方应依法重新签定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将变化后的界线调绘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同时提取涉及界线变化的信息。•权属单位名称发生变化的,应按照实际情况变更。•每一变化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应在权属性质字段赋国有或集体。•对于国有土地变为集体土地的,应予以核实。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利用外业底图,对照实地现状,对遥感
本文标题: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最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6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