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儿童游戏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2.游戏期现象: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3.前练习说: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4.游戏的个体因素:游戏的个体因素是指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主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它使儿童的游戏具有个性的特征。5.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是指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氛围,环境创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育目的体现在环境中的过程,以发挥环境的潜在影响作用,以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40至60年代的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作用。2.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以人代人和情景转变。错误: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即情景转变和内部规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松弛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2)儿童的疲劳需要一定量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3)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4)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2.学前儿童规则游戏的结构是什么?答:(1)游戏的任务(2)游戏的玩法(3)游戏的规则(4)游戏的结果。3.如何指导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答:(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环境。(2)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3)引导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4)善于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5)保持儿童再做游戏的愿望。4.福禄倍尔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要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2)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3)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手段。(4)游戏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既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手段。5.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有哪些主要观点?答:(1)内部控制(2)内部真实;(3)内部动机。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举例说明如何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现场指导。答:(1)确定游戏现场指导的方式。①以自身为媒介。②以材料为媒介。③以儿童伙伴为媒介。(2)确定游戏现场指导的方法。①言语的方法②非言语的方法(3)确定游戏现场指导的时机。①儿童出现认知冲突时②儿童出现情感冲突时(4)把握好游戏现场指导的对象范围。①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的结合②重点指导与一般指导的结合(5)把握好游戏互动的节奏。①关注儿童真正的兴趣和需要。②将儿童游戏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③给予儿童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④适应不同儿童的学习速度。2.结合实例论述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答:(1)婴儿时期儿童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儿童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2)3岁儿童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而是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3)4岁儿童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儿童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4)5岁以后儿童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游戏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7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