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和基础知识
《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难之中了啊,假如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军一定能撤军。”郑伯同意了。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夜晚用绳子拴着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晋惠公)也曾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部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汜南(fán)缒(zhuì)阙秦(quē)逢孙(páng,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⑤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⑥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⑦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⑧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⑨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①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②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③夫人: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3.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4.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宾短语“于君”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君有益”)
本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和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