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酷阁翡翠A货,B货鉴别-大量图(下)
红(黄)色、灰绿色和辉黑等颜色。次生色形成的条件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氧化带以上。氧化带以下没有氧气的还原环境下不会形成次生色。具有明显的次生色的翡翠才是作B原料的主体。因此,了解翡翠的次生色,鉴别翡翠的次生色是鉴别B货的关键点。翡翠的底色也可以称背景色,行业上也称之为地子色。地子是指翡翠除了绿色部分外的基底部分之特征的统称,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翡翠常见的底色有无色、白色、浅黄色、褐灰色、灰色、浅灰色、淡紫色、灰绿色。底色存在与否,与底色的颜色是判断翡翠是否经过B处理重要的依据。色根是翡翠中的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色根是翡翠地子之外的绿色部分不均匀分布形成的。色根可以是各种形状,各种形态。一般来说色根的颜色可以与地子颜色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可以只是颜色深浅,或者颜色的形态,形状边界的变化。色形是指颜色的形状和形态,主要是指色在翡翠中的分布。翡翠中的颜色分布常见的形态和形状有丝状,带状,点状,斑状,团块状,片状(层状)等。B+C货翡翠由于制作过程中有染色工序,市场上常见的B货多同时伴有染色。因此区分A货,B(B+C)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A货翡翠颜色的色形对翡翠价值的评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丝状,带状,点状,斑状,团块状都是翡翠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对翡翠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片状(层状)尽管是在2个方向上部分比较均匀,但它缺少第3个方向的分布,因此,它的价值和3度空间分布均匀的翡翠的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翡翠中的裂隙是客观存在的。无论A货还是B货翡翠都存在裂隙。按成因可以分为原生裂隙,次生裂隙和人为裂隙。人为裂隙也可以划分在次生裂隙中。因为强调它的人为性,故从次生裂隙中单独列出来。原生裂隙是翡翠形成过程中以及翡翠成岩以后经历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塑性形变以及脆性形变形成的断裂裂隙,节理,裂理等。裂纹,石纹,愈合裂隙等都是脆性形变的结果。上图是塑性变形的代表。下图则是脆性形变的结果。愈合裂隙是原来存在的裂隙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后来的物质充填,使得原来的裂隙愈合,表面上看似乎有裂隙痕迹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没有裂隙的存在。这种愈合裂隙对翡翠的耐久性没有影响,只是作为一种瑕疵,对翡翠的完美度有影响。石纹是翡翠中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这种孔隙由于翡翠结构不同,硬玉矿物颗粒大小不同,孔隙的大小也就不同。石纹的明显程度也就不同。形成石纹的矿物间没有相互穿插切割现象。A货翡翠成品的设计加工过程中都要进行剜脏去绺的程序,就是说在一件雕件设计完成后,根据图样,首先就要进行去掉杂质,遮掩绺裂。玉器行还有一句行话叫无绺不作花。凡是在没有必要出现的花纹的地方出现了和主题不相干的纹饰,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有绺裂的存在。花纹是为了掩盖绺裂。B货中的裂隙,在注胶阶段被充填了有机胶质。由于B货翡翠中的裂隙充填有有机质胶,所以,B货中的裂隙相对较难看到。紫外荧光是利用在长波365nm或短波253.7nm的紫外线照射下,不同宝玉石发出的紫外荧光特征会有不同,从而鉴别宝玉石。翡翠B货和B+C货都经历了酸洗和充胶或者充蜡的处理过程。在紫外光照射下,有机胶质和蜡会发出明显的紫外荧光。而天然翡翠因不含有机胶质和蜡,在紫外荧光灯下一般不会发出紫外荧光。因此,紫外荧光常被作为鉴别天然翡翠与B货、B+C货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翡翠饰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抛光工序完成后,都会浸到熔化的蜡中泡上一段时间,由于部分蜡浸入到翡翠中和表层,使翡翠显得更加圆润透亮,俗称“和蜡”。正常的翡翠“和蜡”只有少量的蜡附在其表层,增加光亮度,在紫外荧光灯下不会产生明显紫外荧光。但当蜡在翡翠中相对集中时,会产生紫外荧光。翡翠雕件局部的沟槽中常因抛光不好,抛光工人偷懒,抛光粗糙,而用大量蜡充填。这样的翡翠在紫外荧光下常见有线状的白色荧光。部分具有裂隙的翡翠,裂隙中常充填有大量的蜡质。这样蜡质的存在掩藏了裂隙的存在,同时无绺不作花,在绺裂处雕刻花纹以掩盖绺裂的存在。由于这些有绺裂部位充填了大量的蜡质,在紫外荧光下产生面状的荧光,面状的分布是和裂隙的延伸方向有关。矿物颗粒粗大、质地结构疏松的翡翠,“和蜡”过程中会使蜡过多地渗透到翡翠的矿物间隙内部,蜡质相对集中,从而导致翡翠出现局部或整体紫外荧光。一些质地差、种干的翡翠中表现更为明显。有些摆件放在底座上为了固定常粘有固定用胶泥或者双面胶。有些胶泥具有紫外荧光。见下面图片。
本文标题:酷阁翡翠A货,B货鉴别-大量图(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