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实践时间:2014年5月5日—6月1日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学生的数量也正在急剧增加。以2013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例:据教育部统计,在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比2012年多了近20万。而在十年前的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还不到250万人,而2014年大学毕业人数达727万。这些数据足以表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大四学生以及已在社会求职的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问卷调查女生占54%,男生占46%,其中在被调查学生中,大一学生占10%,大二学生占70%,大三学生占16%,大四学生占4%,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学历非常重要,又26%的学生选择考研,4%的选择考公务员,1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而剩下的52%的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是否对口、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发展前景、工资、就业地区、自身能力和学历、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和生活环境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择业心态。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形势绝不亚于2008、2009年,2013年我国有25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有超过8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而据预测,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和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一)、自身原因严重影响就业“低不成,高不就”这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刚刚开始择业时的心理,而如今的社会则需要许多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类矛盾的产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战,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仗;而那些从学校里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据政府权威部门调查分析,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二)、学校原因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如今年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都供大于求,就业困难。3.就业指导不到位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指导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三)、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四)、经济原因经济现状低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紧缩银根,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这对大学生就业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三、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严峻对策分析(一)、大学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二)、高校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高校应搞好专业技能教育。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非专业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所以对大学生来说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三)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作为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部门不仅要承担起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的职能。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继续坚持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请进来”,办好校园招聘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四)、政府加强就业扶持政策政府应大力做好校企合作的平台打造工作,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国内有许多高校都有校企合作成功的典型案例,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该院自建立以来就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工作,在2012年的毕业生工作中,就有50%的学生是通过校企合作直接推荐就业,被推荐的学生在企业内稳定性比其他学生通过各类招聘会、双选会高出了30%。因此,作为政府应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四结束语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顺畅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致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参考文献:1、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调查研究数据2、大学生就业网附1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D不了解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A是B否C不一定3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A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容易适应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C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D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4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A好B不好C既是机遇又是挑战D没考虑过5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A会B不会C会考虑6对将来求职,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A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B专业课成绩不稳定C没有工作经验D对社会缺乏了解7你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什么?A岗位B薪酬高低C公司名气D个人发展空间8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A政府机关B外资企业C私营民营企业D国有单位E事业单位F自己创的企业9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A专业成绩B专业技能C综合能力D学校名气E社会经验F发展潜力G思想品德H其他10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城市是A出生本地B沿海城市C西部发展地区D其他11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多少A500-1000B1000-2000C3000D3000以上组员:郭雅婷201204020086陈翠萍201204020091陈童201204020092陈文超201204020096陈壮壮201204020097许帅201204020098白洋洋201203020042
本文标题: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5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