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解析
第七讲《红楼梦》的文化解读87版电视剧《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香菱宝黛《红楼梦》的文化解读一、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谜语、笑话、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应有尽有。二、曹雪芹个人的文化素养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少年时代,他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他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曹家与皇室的关系曹家与江南地区的民主思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家学渊源曹雪芹与苏州风物名胜三、《红楼梦》里用很多篇幅描写贵族上层的文化活动吃螃蟹,是和游园、赏花、做诗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价值多于实用价值。主要是写充满雅趣的饮馔方式和款仪,不在饮馔本身。妙玉马上说,那是老君梅,是她用隔年梅花上的积雪冲泡的。红楼名析白居易:“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梦觉主人序:“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名析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霍启(祸起)、英莲(应怜)、冯渊(逢冤)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高启《梅花》诗云:“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林黛玉、薛宝钗之名当与此诗有关。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红楼名析王熙凤含女中丈夫之意,凤为雄性。元、迎、探、惜为“原应叹息”。尤氏为“尤物”。焦大(骄傲自大)、乌进孝(无进孝)。贾府的清客取名詹光(沾光)、单聘人(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还有贾芸的舅舅卜世仁(不是人),晴雯的表哥吴贵(乌龟)等,一听就知道不是好东西。红楼名析贾府中的丫鬟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分侍元、迎、探、惜四小姐,名字脱俗,符合主人志趣。宝玉丫头名袭人、晴雯、麝月、秋纹、春燕,合符怡红公子温柔之乡的境况。袭人,其名字本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晴雯是书中光彩照人的形象,无奈“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黛玉有紫鹃、雪雁,紫鹃系鹦哥改名,令人想起“泪血染成红杜鹃”之句,雪雁为“雪中之雁”,亦给人不胜凄凉之感。四、书中人物集中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贾家四姐妹,探春、元春、迎春、惜春,不乏优良的教养。服侍主子的丫鬟,袭人、紫鹃、平儿、鸳鸯,性情教养受传统文化熏陶。雪雁、麝月、莺儿、翠缕、玉钏等小丫头,耳濡目染。文化素养凤姐的特点,是不知书却能达礼。文化素养最高,不仅在《红楼梦》中出类拔萃,置诸青史亦光辉熠熠的,是宝钗和黛玉。这是两个由古典文化熔铸出来的艺术典型,而又分别代表着礼和诗两个不同的文化流脉。贾宝玉宝玉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十三至十五岁之间,一个十足的少年,其幼稚之处自不待言,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宝玉也有相当成熟的一面;例如处理人际关系,他是很自如的,不是搬用什么处世之道,而是已成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性格。忍让克己。宝玉说:“有些疼,还不妨事。明儿老太太问,就说是我自己烫的罢了。”五、不理解《红楼梦》就不容易理解中国古典文学越是晚出而又能达到高峰的作品,包含的文学传统的成分越多。《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的作品。曹雪芹不选择诗、词、曲、剧的形式,选择了小说,这是他的聪明处。把中国传统艺术、整个古典文学都综合进去了。六、《红楼梦》文化优长:写人的性情《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一反“志怪”、“传奇”的传统手法,不仅完全“人化”了,且写出了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红楼语录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人生若只如初见红楼语录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红楼语录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红楼语录“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点击播放七、《红楼梦》的“情文化”《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并在这方面提出了超越性爱的“意淫”观念。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宝玉-湘云、妙玉。宝玉-袭人、晴雯。袭人和晴雯分别是宝钗和黛玉的影子,宝玉对她俩都情有独钟,其中宝玉和袭人还有过性爱冲动。情案“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元、迎、探三姐妹的婚姻悲剧。李纨的心如槁木,湘云的白首双星。女奴的悲剧另类情案:老色鬼贾赦。贾珍、贾琏和贾蓉之流,一个个更是无耻之徒。尤三姐为情自刎。“意淫”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红楼梦》的“情文化”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的平等精神宝玉对平儿的关心。宝玉对藕官的庇护。对同为“情种”的男性,如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他同样引为知己,不以富贵贫贱度人。《红楼梦》的“情文化”《红楼梦》里的“情”,还包含了人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落红成阵-撂在水里-葬花。宝玉:“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和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高贵是文学的重要品质《红楼梦》骨子里的是高贵。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内心藏而不露的高贵之心在作怪。文学所需要的高贵,存在于作家的骨子里。人类的高贵,在过去时期需要借助诸多奢侈品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来展现;在物质生活差异正在变小的当下,精神气节的关键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八、《红楼梦》的大视角——佛眼观世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红楼梦》甲戌本一开篇,就有一个大哉问: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参禅一:“你从何处来?”宝玉……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有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似的。”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参禅二:宝姐姐和你好……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嘘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黛玉低头不语。参禅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诗意所动,不禁大哭起来,遂提笔立占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后担心别人不解,又作一支《寄生草》放在偈后。词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疑凭来去。茫茫看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林黛玉读了贾宝玉的禅偈与词注,觉得境界不够高,便补了八个字:看透人必死、席必散、色必空、好必了之后,出路何在?既然一切界限都打破了,为什么还要为“美”的毁减而伤感?这符合禅宗的三境说:第一境:山是山,水是水;第二境: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第三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此喻放入《红楼梦》,第一境:色相;第二境是空,色相不过是一种幻影。第三境便是“空空”,即穿越了遮蔽之后,所见的山和水,不是原先俗眼肉眼里的山与水,而是天眼道眼里的山与水。觉悟后的色相被佛眼穿透。思考题《红楼梦》的“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标题:《红楼梦》的文化解读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5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