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一讲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中国电影史浙江传媒学院王锋教学要求考核办法:1)出勤率:30%2)考试:70%教学纪律:1)不迟到、不早退2)课堂上除了笔、书、本等学习用具之外,一律不准放其他物品。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共十周课,每周3学时。1.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2.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3.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45-1949)4.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6.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83)7.精英文化背景中的中国电影(1984-1987)8.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6)9.21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1996-2001)10、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2001-2005)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电影的传入和放映:1、1896年8月11日,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896年8月11日夜晚,在苏州河北闸北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号)徐园私家花园内“又一村”的游艺晚会上,法国文化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戏”。当时共放映《马房失火》等14部短片。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离世界上电影发明仅半年时间。一、最初的尝试2、1897年7月27日,天华茶园在《申报》上所作的放映西洋影戏的广告。3、爱迪生公司的摄影师到上海来一边放映,一边拍摄《上海街景》《上海警察》等,公开发行放映。4、1908年上海出现了两家专门放映电影的电影院,“幻仙戏院”(南京西路东口与西藏中路相接处)和“虹口活动影戏院”(海宁路和乍浦路口)5.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人们把这种玩意儿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逐渐简化为影戏成了中国人早年对电影的通用名称。6、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首先将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短片拿到中国来放映。后来他成了在中国第一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于1909年在上海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1909年,雷马斯的“维多利亚”影戏院(被四川路和海宁路口)是上海第一家正规的电影院。雷马斯一共拥有六家电影院,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地区,是中国最早的院线雏形。成为上海滩的影院大王。二、独特的放映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专门放映电影的正式影院在中国还很少。绝大多数影片是在茶楼戏园中作为演出间歇的余兴节目放映的。影片放映常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这种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多集长片越来越多地输入中国,专业影院才逐步取代了这种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三、作为帝国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外国影片输入早期外国影片的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影戏院、建立放映网、输入影片都是以赚钱为直接目的的。1905年摄制戏曲片《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由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该片是一部无声的,纯粹对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做纪录式的摄制。片长两本,约20分钟。成为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中国电影史也是从这里算起。其主要特点是:1.符合默片时期的对动作的观赏需求。不同于国外的追逐、打闹、劫案之类的动作题材影片,而选取表现三国名将黄忠的武功戏,这样一种以动作见长,造型见长的节目,自然很适合默片来表现.。2.自觉的将国粹京剧与新兴的电影艺术结合起来,无意间使中国的电影一问世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四、中国初期的电影生产和电影企业1909年,中国最早的影戏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成立。由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投资经营。他一边经营放映业,一边拍摄影片。《中国》、《不幸儿》、《西太后》(传闻)等香港的第一部影片《偷烧鸭》也是他的作品。1913年,华美影片公司:黎明伟在香港拍的一部根据庄子故事改编的影片《庄子试妻》,第一次被带到国外去放映,严珊珊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演员。亚细亚影戏公司转手给依什尔,从而将张石川、郑正秋引入中国电影。《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由新民公司出品。此外还拍摄了《活无常》等十多部短片。1916年,张石川与管海峰等人合作,在徐家汇创办“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了《黑籍冤魂》。国产电影的出现1909年,美籍俄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BenjamainBrasky)——亚细亚影片公司——依什尔(A.Yiesel)、萨弗(T.H.Suffert)张石川、郑正秋新民公司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中国最早的长片: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明星影片公司及其作品1)《掷果缘》:是迄今海内外能够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影片,片长三本,放映约半个小时。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该片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他们也是明星公司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代导演。(放映影片)影片的主要特色是:1.注意从生活出发,能给观众一些现实体验和感受。取材也趋向市井生活。2.诙谐夸张的喜剧形式。喜剧笑料的来源也贴近生活,新鲜有趣,有一定的生活依据。3.影片具有恋爱自由的新思想。这在二十年代是比较新鲜的,有社会意义的。从1905-到1921年的“商务”等独立小公司的出现,历时十五六年,总共拍摄将近90部,其中戏曲片13部,新闻片12部,纪录片21部,科教片7部,滑稽短片28部,及长短故事片6部。可见中国电影的早期就建立了影片种类的基本框架。各个电影公司的出现:“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创作人员的来源:接受过较长时期的旧文化熏陶、同时又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艺人和小说家;二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或接受“五四”洗礼归国学生。1、郑正秋、张石川的电影观念的异同。2、洪深、但杜宇、史东山各具特色的美学形态。商业类型片的出现:“古装片”与《西厢记》(放映)、“武侠片”与《大侠甘凤池》、“神怪片”与《火烧红莲寺》。1926,天一公司拍成《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珍珠塔》《孟姜女》《孙行者大战金钱豹》《唐伯虎点秋香》等六部古装片,引发了早期中国电影长达六年的商业类型潮流。“国产电影运动”时是卖方市场。随着公司和影片数量的增多,此时是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天一公司天一公司创于1925,四兄弟投资。邵醉翁任总经理,邵逸夫管发行。30年代汤晓丹加入,首次执导粤语戏曲片《白金龙》,创下百万票房。1927后几年,电影公司由一百多家骤减至二三十家。古装片以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话本小说、戏文故事、说唱传奇为题材的商业电影类聚。情节母题:公子落难小姐赠金。上京求名除奸诛恶。两情相悦强权拆散。金榜题名洗雪前冤。痴心女子负心汉人物母题:才子佳人,英雄美女,忠奸不两立,一个好汉三个帮。叙事规则:单线单层,环环相扣,首位完整,大团圆结局。1926—1928,古装片多达75部。其中,《大破黄巾》(天一)《美人计》(大中华百合)《西厢记》(民新)为代表作。《盘丝洞》(上海影戏)以神怪加女色艳情获得票房第一。武侠神怪片1927下半年,武侠神怪片出现。类型更替。武侠:武术技击加行侠仗义。《定军山》中的武打。古装片的类型程式有“不可更改性”。武侠神怪则以武林、门派、功夫、奇情对应社会党派行业爱情等。同时可向志怪(奇观)、志异(神奇)变化。1928-1931,郑正秋、张石川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火烧红莲寺》,轰动远近,一连拍了18集。也使明星公司扭亏为盈。叙事模式:除霸型,比武型,夺宝型,复仇型。商业电影催生了中国的明星制度。1926“电影女明星选举”,张织云封后。后来,有阮玲玉胡蝶等。1926-1931,300部影片(古装87部,武侠神怪227)。开拓了中国商业类型电影的历史源流。其中武侠神怪片一半还多。受到茅盾批评。中国电影产业化中国电影业产业体制的七种范式合资经营独资经营股份集资专门经营影业托拉斯一片公司分组拍摄发行联合体上海作为电影产业基地先天条件——国际金融中心——商业消费中心——移民城市——文化融合国产电影的出现0501001502002503003501852185618761885189018951900190519101915192019271930上海市人口增长趋势图国产电影的出现第二节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1921年,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中国影戏研究会)(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导演,杨小仲编剧)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劳工之爱情》,短故事片的最大成就)(6个场景,188个画面镜头,49段字幕说明,注重情节和人物刻画)《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一、郑正秋与“影戏”传统的建立1、郑正秋与张石川(1)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艺术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它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这种传统称为影戏。“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是与当时的戏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这一点在当时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主潮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2)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了明星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这主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3)郑正秋(1888年~1935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辛亥革命后,他参加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创作,担任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4)192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巨大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它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郑正秋根据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玉梨魂》改编拍摄了同名影片,并相继拍了一系列以妇女为主要题材的影片,表现了他对封建伦理和婚姻制度压迫下的妇女所寄予的深厚同情。这是郑正秋创作的主导方面。(6)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7)张石川1889年~1953年是“明星”公司的另一个主要创作人员,同时又是公司老板。他主要从事导演创作。与郑正秋相比,张石川更注重在创作上适应商业性的需要,但是在对电影的艺术追求方面他们之间有着很多一致的地方。尤其是张石川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2、“影戏”主流电影的一些特点(1)这些影片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吹所谓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的主旨,以此为依据来编演故事。(2)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3)在影片的时空表现上以较大的叙事段落的戏剧性场面中展开的故事,并把影片镜头语言的时空构成来完成影片主要的表意任务,主要用于展现这种戏剧性的段落场面。(4)在环境造型中重指示性轻再现性。二、市民电影的
本文标题:第一讲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6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