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案文本
-1-绪论一、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即学好本门课程的必要性)近年来,瓦斯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对“一通三防”(“一通”是指通风,“三防”指防瓦斯、防煤尘、防灭火)的实质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一通三防”的内在关系,不重视通风基础工作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如下。1对通风系统管理重视不够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的基础设施,通风系统形成不及时或不稳定,结果就直接导致风流短路,瓦斯积聚。分析瓦斯事故,都是对通风系统不重视引发的。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少数通风管理人员不明白通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把煤矿通风系统的构建等同于其它无关紧要的事来抓,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拖延推诿,最终酿成事故。其次通风工作具体实施上,部分通风管理人员只重视生产区域的通风系统而不重视对死角\盲区的管理。2对通风设施重视不够通风设施是构成煤矿通风系统的最基本单元,是维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个别通风管理人员在对待通风设施构建时主观、片面,随意安排,不过问、检查少,缺少时间、质量、规格要求。个别煤矿不按时构建通风设施,使通风系统长时间瘫痪或处于不稳定状态;选位是通风设施构建的重要环节,位置错误,必然导致通风系统不可靠,比如局扇安装位置不正确,造成循环风;密闭墙建造位置不对,易造成盲巷;风门调节位置不对,易损坏,使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合理;设施质量是通风设施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质量差,必然给通风管理造成错觉,留下隐患。3技术指导重视不够煤矿通风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不充分发挥技术的指导作用,往往会导致技术措施纯理论化和教条化,与现场实际相互脱节,造成工作失误。部分-2-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懒于深入井下现场,对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现场不管不问,造成通风工作虽有技术措施,但落实差,指导性不强,技术措施形同虚设,导致瓦斯大量涌出,酿成事故。技术把关是保证通风管理可行的必要手段,如果技术把关不严,留有漏洞,人为埋下事故隐患。4对通风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通风队伍业务素质低,对自身建设重视不够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通风管理干部职业敏感性差,在遇到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时,麻木不仁,无针对性措施。比如巷道贯通后对构筑通风设施无反应,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变化带无反应等。对日常管理工作无程序、无重点、只布置、不检查,只是一味地应付生产,凭经验办事,一些通风管理干部在开展工作中不用《规程》和通风理论去指导,而是凭经验,想当然指挥实际,必然形成管理上的盲区。二、做好矿井通风工作的措施1重视对“一通三防”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任何复杂的矛盾,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确定工作重心,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在“一通三防”工作中,通风就是主要矛盾。首先树立“通风无小事”的观念。最近,有的矿业公司把“通风无小事,有小事当大事办”作为煤矿生产的格言。这是对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精辟概括。从通风的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是服务于人,从“一通”与“三防”的关系来看,通风是基础,从血的教训来看,通风工作的小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必须使“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长久扎根。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一通”与“三防”的关系,在工作中要以通风为主兼顾三防,既要防止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单打一,在投入上反对片面强调检测装备而忽视通风基础设施,在有关文件上,必须明确搞好通风基础工作为前提,任何检测手段都是为-3-更好地搞好通风工作服务的。2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技术指导生产,技术服务生产,技术先行”的原则是我们开展“煤矿通风”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技术先行,在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克服实际工作的盲目性和经验性。首先,充分赋予通风部门权力,认真做好通风管理,保证矿井有一个合理、可靠、安全的通风系统。从矿井开拓部署到一个新采区、新工作面的布置,通风部门有权根据矿井现状及今后新采区、新工作面形成后通风系统是否合理,参与新采区、新工作面布置的设计、审查,避免新采区和新工作面形成后,通风部门为构成通风系统而进行各种风量的调配和架设风桥、风门等多种通风构筑物补建,力求做到通风系统合理、简单。其次,要树立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观念,从设计到开工直到验收,每个环节都必须通过各项技术责任制来确保技术指导现场,并落在实处。措施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能够动态地指导现场,防止闭门造车,照搬照抄。同时技术工作必须坚持局部和整体结合的原则,对矿井局部技术方案,必须认真考虑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3重视通风系统的建设工作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在煤矿必须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通风系统改变就是大事”的观念。如果只强调瓦斯,就会引起我们对瓦斯检测的片面重视而忽视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同时还要树立通风设施是装备的观念。在强调“管理、培训、装备”三并重的原则时,要把通风设施当作主要的装备进行投入,防止本末倒置。对于通风设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施工和验收。并纳入档案管理,井下必须有专人负责看管,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4重视通风队伍建设-4-一支过硬的通风队伍是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通风队伍的自身建设。首先,从组织上要保证通风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把对通风队伍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同于瓦斯队伍来要求,在工作待遇上充分考虑其劳动强度,责任和专业性,使其与煤矿通风所处的地位相称。其次,加强通风队伍作风建设,努力培育“团结、进取、严谨、求实”的作风。“团结”是通风队伍开展工作的基础,是保证一切通风工作完成的前提,“团结”在通风工作中的体现就是人人操心、人人负责,遇到隐患不等不靠主动处理;“进取”反映通风队伍的精神风貌,就是不论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要埋头苦干,有良好的职业敏感性,认真把握生产的每个环节,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严谨”是对通风工作中的任何小事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落实;“求实”就是要求通风工作者一切要从矿井实际出发,从安全角度去开展工作,当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敢于坚持原则,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再者,要通过加强对通风队伍的培训,提高通风队伍的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得在工作中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现场处理问题,以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5重视通风日常管理工作通风日常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通风服务对象为人,所以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对任何通风工作,都要按时、按量、保质去完成,不得有任何侥幸心理。其次,要严格重点区域异常现象的管理。再次,要充分发挥干部的管理职能,利用干部业务素质高的优势,通过一系列责任制的落实,促使干部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果断处理问题,确保隐患及时消除。“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分析研究探索“矿井通风”的客观规律,更好地将“矿井通风”工作落在实处,彻底消灭矿井“一通三防”事故是每一位通风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5-不断地提高认识,广泛地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让“矿井通风”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出更好、更扎实的作用。三、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含义:安全第一:指在安全与生产者关系的处理上,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煤矿整个生产建设过程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要把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预防为主:指在事故预防,与处进二者关系的处理上,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实现“安全第一”前提条件,预防为主能及时地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综合治理: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综合防范原则;指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加强安全建设原则,指明了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三并重”原则。四、矿井通风的任务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空气,沿着既定的通风路线不断地输入井下,以满足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峒室、火药库、以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地面。这种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作业过程叫做矿井通风。它的基本任务是:㈠不断地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新鲜空气;㈡冲淡和排除井下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㈢创造良好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条件;㈣增强矿井的抗灾能力,保证矿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6-第一章矿井空气及气候条件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矿井气候条件,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第一节矿井空气成分一、地面空气地面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亦称为湿空气。干空气是指完全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干空气的组成成分比较稳定,成分的数量基本不变。干空气成分的数量用体积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前者为某种气体的体积在干空气的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数;后者为某种气体的质量在干空气的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主要成分如表1-1所示。表1-1干空气的组成成分表气体成分按体积计/%按质量计/%分子量氮气(N2)78.08875.52728.013氧气(O2)20.94923.14331.999二氧化碳(CO2)0.0300.04644.010其它气体0.9331.284备注:其它气体主要指的是氦、氖、氩、氪、氙等惰性稀有气体。工程计算中,干空气可近似地仅考虑氧气和氮气,组成按氧气(21%)、氮气(79%)来计算。干空气的物理参数如下:分子量28.97-7-气体常数287.05J/kg.K空气密度(0℃,1atm)1.293kg/m3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其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变化。地面空气中,水蒸气的浓度随地区和气候而变化,其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0~4%。此外,实际空气中还含有微量的污染气体和尘埃。二、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矿井空气主要来源于地面空气,虽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其主要成分仍然是氧气和氮气。1.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于空气的比重为1.105,化学性质活泼,易使其它物质氧化,能助燃,是矿井火灾以及瓦斯、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氧气是人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人的生命主要是依靠吃进食物和不断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来维持的。人对氧气的需要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人的需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如表1-2所示。表1-2人体输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劳动强度呼吸空气量(L/min)氧气消耗量(L/min)休息6~150.2~0.4轻劳动20~250.6~1.0中等劳动30~401.2~2.6重劳动40~601.8~2.4极重劳动40~802.5~3.1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1%左右对人的呼吸最为有利。空气中氧气浓度的降低会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3。-8-表1-3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氧浓度(体积)%主要症状171510~126~9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内可能导致死亡矿井中由于有害气体的涌出、物质氧化、人员呼吸等消耗氧气,会导致井下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在通风不良或停风的巷道,氧气的浓度可以降低到5%以下,冒然进入会导致窒息死亡,我国煤矿每年都发生多起因缺氧造成的窒息死亡事故。另一方面,对于井下瓦斯积聚区域或采空区,不可盲目送入空气,否则,会使之达到瓦斯爆炸的条件或引发煤炭自燃。考虑到井下作业,体力劳动强度较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l6423—2006)(以后简称《规程》)规定: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高于0.5%。工作地点按照人数计算风量时,每人每分钟不得低于4m3。2.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相对于空气的比重为0.97;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起反应,在矿井生产中常被当作惰性气体用来灭火或惰化采空区。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氮气对人体无害,但是在井下有限空间里,当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时,将相对降低氧气浓度而使人
本文标题:矿井通风与安全教案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6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