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作者:刘红兰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第02期[摘;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关键词]美丑对照原则;分裂;冲突“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创作原则,也是他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所谓“美丑对照原则”,顾名思义,即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的人物或意象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造成强烈的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一、“美丑对照原则”的含义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这也就是其所谓的“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雨果以此来反对古典主义,并被视为浪漫主义“宣言”。雨果认为,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用夸张手法“取一个形体上畸形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完全的人”,把他放在社会底层,然后给他一个最美好的灵魂,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它是对以前的古典主义文学只注重美,仅描写崇高的一种对立,是一种要求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审美观念。事实上,在美学领域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两面世界,即美与丑两极并立。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根据他的认识路线来看待物质世界而得出的,是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的认识论的。美丑对照原则遵循了对比逻辑,只是改变了事物原来呈现的面貌,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通过美丑对照拉大、夸张了美丑之间的距离,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这种审美观点是对事物本质的逆向反映,也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鲜明的本质特征。雨果这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正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成功地实践了自已的理论主张,阐述了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作为他杰出的代表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客观世界的两面性:龙源期刊网美与丑,它们既共生又对立。作品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主观认识的倾向性:美战胜丑,丑向美转化的美好愿望。二、“美丑对照原则”刻画人物的特点1.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强烈对照在人物对比体系中,爱斯美拉达无疑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人物,克洛德、伽西莫多、孚比斯和格兰古瓦都处在这个体系的较为次要的地位,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通过他们对爱斯美拉达的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了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爱斯美拉达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1)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照。爱斯美拉达是个“超凡脱俗的精灵”,她从小在吉普赛人中长大,浑身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活力,她粗犷热情、矫健活泼。她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妩媚多姿。她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她整体就是体态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体,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美和善的化身。克洛德副主教却是“严峻、沉着、阴郁、狡黠”的人,是“阴森可怕”的魔鬼,是衣冠禽兽,是恶的代表。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不是真情的流露,而是作为“一个男人去爱一个女人”的动物本能,是色欲的燃烧。他的爱不是要付出,而是为了占有。为了满足情欲,他让伽西莫多去劫持她,当劫持未遂,爱斯美拉达被骗投入孚比斯的怀抱时,他妒火中烧,兽性发作。他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能得到”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在这思想支配下刺伤“情敌”孚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还与检察官沆瀣一气,诬陷这位无辜少女。同时他还煽起宗教徒的狂热,把纯洁、善良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他利用时机,威逼爱斯美拉达在“绞刑架与他”之间作出抉择。当爱斯美拉达直截了当地表示了他比“绞架更可怕”时,他凶相毕露。再以后,他发觉爱斯美拉达被救,藏在圣母院顶楼时,就夜闯圣母院要强行占有她。最后借“乞丐王朝”进攻圣母院之际,把她骗到院外交到官兵手里绞死。作者以克洛德所谓的“爱”把二者连接起来,形成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而鲜明的对照。(2)高尚与卑劣的强烈对照。爱斯美拉达献给孚比斯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她由对孚比斯救她命的感激而对他心生爱慕,心中时刻装着他的名字,煞费苦心地教山羊佳利拼组“孚比斯”的字母,还不惜玷污自己的“护身符”,放弃寻找自己十几年来念念不忘的妈妈,决心献身于孚比斯,哪怕做他的情妇,甚至女仆。当她在法庭上听说孚比斯已死时,她意志崩溃,痛不欲生,毅然决然以死相报,便招供认罪。而她侥幸被救避难于圣母院时,她仍挂念着孚比斯,并为此错怪了伽西莫多,在最后出逃时,她仍唤着孚比斯的名字,以致自己被捕被送上绞刑架……但有情女偏遇负心汉,孚比斯是个逢场作戏、放浪浮华的轻薄少年,他贪慕爱斯美拉达的美色,与她幽会,骨子里却又瞧不起她的身份地位,完全是出于玩弄她的目的而做这些。他宁愿要自己不爱的贵族名门——百合花小姐也不愿娶她,只抱着拈花惹草、逢场作戏的念头与爱斯美拉达交往,却骗取了这姑娘纯真的爱。出事后,爱斯美拉达身陷囹圄,心中还惦念着孚比斯的安危,而孚比斯竟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溜掉,不到法庭去为无辜的、爱他爱得死心塌地的姑娘洗刷冤情,对她的生死无动于衷,而跑去与一贵族小姐调情。最后,爱斯美拉达上绞刑架龙源期刊网时不断呼唤着他的名字,他却与贵族名门的小姐举办盛大的婚礼,充分显露了一个纨绔子弟淫邪、卑劣的兽性,这二者也形成了高尚与卑劣鲜明而强烈的对照。(3)舍己与利己的强烈对照。格兰古瓦是爱斯美拉达所谓的“丈夫”,他在误闯“奇迹王国”的“怪厅”时被乞丐王判了死刑。爱斯美拉达了救他而与他结成夫妻。虽然尚无事实,可爱斯美拉达对他来说也可谓恩重如山,格兰古瓦心目中也确实喜欢爱斯美拉达,但他却在爱斯美拉达出事时弃她不顾,甚至与克洛德合谋诱骗爱斯美拉达从圣母院出来。在出逃的船上,他又因利害关系而推开了紧偎着他、把他当作唯一依靠的姑娘,拐着她最后的所有——母山羊佳利逃跑了。他们两人形成了舍己救人者与自私自利者之间鲜明的对照。伽西莫多与爱斯美拉达一样,也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孤儿。他身残貌丑,五官不全,不为人们理解和尊敬,受到的只是鄙视和嘲笑,这无形中也造成了他与他人关系的疏远。他敬慕爱斯美拉达的美丽、纯洁,把她当作天仙。他受克洛德指使劫持了爱斯美拉达,并因此受罚,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刑,倍受讥讽折磨,连他一向敬如父亲的克洛德也离他而去,是爱斯美拉达不计他夜里劫持过她的旧怨,把清凉甘甜的水送给口渴难耐的他喝,这一以德报怨的行动深深感动了他,使他在心底深处对这姑娘萌发了近乎虔诚的爱慕。他要永远保护她,使她不受任何恶毒的伤害,他不求拥有和报答,只求能以毕生精力来保护他心目中的圣女爱斯美拉达。伽西莫多的爱是一种忠诚之爱、为之献身的爱;他的爱光耀高尚,与爱斯美拉达相映成辉,照亮了整部作品。2.其他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1)极端利己与自我牺牲的强烈对照。克洛德与伽西莫多是一对义父子,前者对爱斯美拉达充满淫欲,派人劫持在前,无耻威逼在后;不但刺杀孚比斯,还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千方百计欲置爱斯美拉达于死地。后者则充满对少女天真无私的爱慕,他冒死救出爱斯美拉达,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处处为她着想。为了使姑娘快乐,他心甘情愿昼夜不息地等待孚比斯,传递信息。他挨了孚比斯一鞭,却又破天荒第一次说谎,不动声色地向爱斯美拉达隐瞒了孚比斯的负心,说自己没等着他,“他却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让她痛苦,他把所有的不幸留给了自己。”小说中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伽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真切、无私的爱,他的爱像海洋一样深切、宽广。两相对照,克洛德的极端利己的丑恶灵魂与伽西莫多的自我牺牲的美德更加鲜明突出。(2)感恩戴德与背信弃义的强烈对照。伽西莫多与格兰古瓦都曾受恩于爱斯美拉达,但前一个感恩戴德,后一个却背信弃义。当爱斯美拉达处于危险境地时,伽西莫多是拼死相救、勇敢无畏;当他终于识破克洛德就是加害爱斯美拉达的罪魁祸首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怒火,把克洛德从顶楼上推了下去。最后他伴随着爱斯美拉达长眠于墓窟之中,以身殉情。格兰古瓦是贪生怕死、怯懦自私之徒,处处先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与克洛德合谋加害自己心爱的人爱斯美拉达,直至最后出逃时还拐走爱斯美拉达的母山羊佳利。这种对照,也深化了两者不同的道德面貌。龙源期刊网(3)正气与卑琐的强烈对照。乞丐首领克洛班特鲁伊甫虽然与爱斯美拉达非亲非故,但一听说爱斯美拉达有难,他决然率众前往救护,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战斗。而身为骑卫兵队长、手握兵权的孚比斯却不但不顾姑娘的死活,而且还带兵参与对爱斯美拉达的追捕。从这二者身上可看出人民起义首领与统治阶级走狗奴才之间正气与卑琐的鲜明对照。3.人物自身美丑的强烈对照(1)人物行动前后不同的强烈对照。克洛德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有理智、有良知的静杖师,曾有抚育兄弟、收养弃儿等善举,表现出一个宗教徒的仁爱,也说明那时他身上尚存着“美”的光芒,他也因此而坐上了巴黎圣母院副主教的宝座,成了年轻有为的典型形象。他奉行宗教禁欲主义,而面对爱斯美拉达却欲火中烧,人性冲决了教规,他疯狂追逐爱斯美拉达,一心要占有她。但遭拒绝后,长期压抑着的本能欲望使他几近疯狂,他控制司法,煽动愚昧无知的群众一再迫害不顺从于自己的爱斯美拉达,直至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他身上的兽性泯灭了人性,他变成了恶的化身。这种行为前后不同的美丑对照,突出地说明了宗教神职如何异化与泯灭克洛德的正常人性,深刻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伽西莫多起初在克洛德的指使下劫持爱斯美拉达,凶恶愚昧,像一只“野兽”、一个“魔鬼”,但爱斯美拉达在他受酷刑、口渴难熬之时,给他送来一壶清水,他便产生感激之情,并逐渐发展为“伽西莫多式”爱情,这种爱情使这个“魔鬼”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成了爱斯美拉达最忠诚的保护者。这种前后行为的对照,突出了少女的美、少女的仁义之心对改变伽西莫多的心灵的巨大作用。(2)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的强烈对照。伽西莫多奇丑无比,又跛又驼又聋又哑,在小说中雨果是这样描写他的外貌的:“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的而没有好好拼拢起来的巨人象”,“鼻子是四面体,嘴呈马蹄形,浓如茅草丛的浓眉挡在左眼上,右眼被一个大肉瘤盖住了,牙如城墙垛口,缺七少八,参差不齐。嘴唇上长有厚茧,只见一颗和象牙一样长的獠牙破口而出,劈开了下巴。更叫绝的是那由狡诈、惊愕和忧郁杂糅合成的表情。棕红色头发盖住大脑袋,一个硕大的驼背耸起在两肩中,要不是靠前头的鸡胸,准得摔跟头。大小腿严重扭曲,仅在膝盖处能够合在一起。从前头看活似两把刀柄相连的镰刀,大手大脚却有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总之,在他身上集中了人间所有的丑陋,但如此奇丑无比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金玉般美好的心灵,他纯洁、无私、忠诚,他为爱斯美拉达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内在的美使他变得崇高、伟大,“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这里丑的外貌就更加突出了美的心灵。克洛德外表虽谈不上美,但他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是许多大人物常来请教的大科学家,是人们心目中知识、礼教的标尺。然而,令人不齿的是在他人前人后却判若两人,真正的他为人虚伪狡诈,心如毒蝎:他不信上帝,狂恋淫欲,却又在人前装出一副虔诚信奉上帝的清教徒的模样;他“爱”爱斯美拉达不成就设毒计害她,如此种种对照,突出了克洛德的伪善、邪恶。孚比斯外表英俊、潇洒、威武、勇猛,是姑娘们取悦的对象,他那漂亮的军服是她们卖弄风情的焦点,但他却没个长性,趣味也相当低下,怀中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恶习,他都嗜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8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