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领导对象分析与领导模型研究(ppt-51页)
管理学模块5领导与沟通管理学第十二章领导模型•学习目标1.理解领导的本质与构成要素2.了解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3.掌握有关人性假设的理论4.理解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5.理解连续统一体的模型与影响因素6.掌握管理方格理论,树立现代领导方式观念7.理解管理生命周期理论8.理解“途径—目标”理论的模型•实施中的管理与探究•教学内容管理学【实施中的管理与探究】案例阅读——是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还是更注重民主管理与激励?北达商用机械公司三分厂的工作长时间不见起色,最近连续出现生产责任事故与产品质量问题,在全公司大会上受到总经理的点名批评。三分厂的王厂长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公司大会的第二天就在分厂会议室召集紧急领导班子会议。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大家都感到压力大,必须加强管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但是在如何加强管理上却意见分歧。刘副厂长主张应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重点是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并加大惩罚的力度。管理学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劳动纪律,加大现场监督力度,杜绝一切怠工或违纪现象,对于“顶风上”,出现迟到、早退、事故,特别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一律实行重罚。而赵副厂长则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的、已经过时的管理思想。他主张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充分尊重员工,加强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民主管理,主要靠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实行自我控制等激励手段。而刘副厂长则坚持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又是这种流水线生产,还是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更可行。在这种流水线生产条件下,过分依靠管理学【实施中的管理与探究】自觉是不可行的,强有力的现场监督控制才是唯一有效的管理。两个人争执不下。王厂长觉得两个人的意见都有道理,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题探讨1.你更赞成哪位副厂长的意见?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这两位副厂长各是什么样的领导风格?3.就三分厂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管理学教学内容•12.1领导职能概述•12.2领导对象分析•12.3领导模型研究•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管理学12.1领导职能概述•12.1.1领导与领导职能•12.1.2领导要素管理学12.1.1领导与领导职能•领导概念的多种表述–哈罗德.孔茨•我们则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理查德L.达夫特等人•领导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加雷思·琼斯等人•领导是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鼓动、激励并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团队或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领导的本质特征–领导的目的指向是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的关系或活动–领导的核心是一种影响力–实施领导行为最关键的手段与途径是作用于被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其需求、态度与情感管理学•领导定义领导是指领导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或过程•领导职能是指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运用其影响力,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激励与沟通,激发劳动积极性,促进团队合作的一系列活动与工作。管理学12.1.2领导要素•领导要素构成–权力–领导者素质与风格–被领导者需求与个性–领导手段–情景管理学【问题探究】你认为将领导要素概括为上述五个方面是否科学?你能提出其他要素吗?管理学•领导手段–指挥–激励–沟通管理学12.2领导对象分析(学生自学)•12.2.1被领导者心理与个性•12.2.2人性假设理论管理学12.2.1被领导者心理与个性•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主要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的,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阶段。管理学•需要、动机与行为外部:组织环境领导作用行为过程:行为目标内部: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心理过程:需要动机反馈被领导者行为模式•在影响领导绩效的诸多心理因素中,被领导者的需要和动机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行为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被领导者需要•被领导者动机•被领导者行为管理学•被领导者个性–由于人与人之间遗传基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差别,不同的人会形成各不相同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这就是个性心理。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通常认为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指人的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能力是指人完成有目的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力量与水平管理学【管理新论】个性特征人们通常根据特征或者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品性来考虑个性的问题。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验证有关特征是否经得起科学的详细推敲。尽管调查者已就上千种特征做了数年的研究,但他们只从其中提炼出5种普遍的特征来描述个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大”个性特征。每种特征都包含一系列广泛的具体特征。“五大”个性特征(BigFivepersonalityfactors)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管理学12.2.2人性假设理论•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人性假设是指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人性的假设问题是一切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认识基础。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与风格。不同领导者,由于管理观念、自身素质、所处环境的不同,领导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而不同的领导方式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成效。领导者必须选择适宜、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管理学•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对人本性所作的假设•人生来就是好逸恶劳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人生来就是不求上进,不愿承担责任,而愿意随大流。•人生来就是以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人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缺乏理性,常受到外界影响而盲目行事。管理学–Y理论对人本性所作的假设•人并非天生懒惰,人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以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在一定激励作用下,人不但能接受责任,还能主动承担责任。•不能只靠外力控制和处罚,人有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只要管理适当,可以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在实现所承诺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自我指导与控制。人的参与与努力程度是其获得成就报酬的函数。•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管理学【小思考】你认为,在现今条件下,Y理论就一定比X理论好吗?为什么?管理学•埃德加·沙因的“人性四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学12.3领导模型研究•12.3.1领导模型概述•12.3.2领导特性模型•12.3.3领导行为模型•12.3.4领导权变模型•12.3.5领导变革模型管理学12.3.1领导模型概述•领导模型及其主要类型领导模型是研究如何提高领导效能,促进实现目标的理论架构体系。其研究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问题。主要类型有:–领导特性模型–领导行为模型–领导权变模型–领导变革模型管理学12.3.2领导特性模型•特性模型的产生与发展•特性模型的成果吉赛利的研究成果–他总结出领导者具有八种个性特征:才智、首创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适应性、决断能力、性别、成熟程度。他还提出五种激励特征: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权利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管理学–反映有效领导者特性的个性特点:•努力进取•领导动机•正直•自信•业务知识•感知别人的需要与目标,并具备善于有针对性调整自己领导方式的能力管理学【师生互动】教师提问:请说明今天的素质论与过去的特性论有何异同?管理学12.3.3领导行为模型•行为模型的基本观点与成果–美国管理学者怀特和李皮特提出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利克特的第四型领导体制–卡特赖特和赞特提出的PM型领导模式–布莱克和穆顿创立的管理方格理论•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权威式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方式–放任式领导方式管理学•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这种理论是组织行为学家坦南鲍姆与施米特于1958年提出来的。认为在独裁和民主两种极端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多种过渡式领导方式,它们组成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领导者运用职能下级享有的自由度领导者允许下级在规定范围内自主决策领导者规定界限,让集体共同决策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后作决策领导者起草可修改的计划草案领导者作决策但允许提意见领导者对下级“推销其决策”领导者自行决策并宣布以领导为中心…………………………………………………以下级为中心管理学–一个适宜的领导方式取决于环境与个性。上述一系列领导方式,不能说哪种方式总是正确的,领导者应根据下列因素选择适宜的领导方式:•领导者个性因素•来自下级的一些影响因素•情景因素管理学•管理方格–管理方格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于1964年提出的。他们认为领导方式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在对待人与工作的关系上。对工作的关心对人的关心1.19.19.91.95.5管理学–1.1贫乏型–9.1任务型–1.9俱乐部型–9.9战斗集体型–5.5中间型五种典型领导方式,9.9最为理想,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也协调;1.1最差,工作与人际关系都不好。管理学【管理新论】服务型领导一领导理论的新视角1970年RoebtrK.Greenleaf首次提出了服务型领导的概念。Spear、Luab等学者在Greenleaf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了服务型领导理论。Grenleaf认为,服务型领导就是能够将他人的需要、愿望及利益置于自己的之上的领导。Spear在长期研究Greenleaf原著的基础上,总结了服务型领导的十大特征,它们是:倾听、移情、治愈、知觉、劝导、构想、远见、管家、员工成长承诺、建立社群。管理学12.3.4领导权变模型•权变模型的基本观点与成果基本观点可用下式表示:–有效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即有效地领导是领导者自身、被领导者与领导过程所处的环境的函数。管理学主要成果–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坦南鲍姆与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的。认为,领导者的力量、被领导者的力量和环境的力量共同决定领导行为的有效性–赫塞和布兰查德于1966年提出赫塞和布兰查德于1966年提出的管理生命周期理论–菲德勒模式。认为,对领导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领导者的职位与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工作任务结构的明确程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佛鲁姆—耶顿—詹格决策模式–罗伯特.豪斯提出的“途径—目标”理论管理学•管理生命周期该理论把“抓工作”与“关心人”作为领导方式的两个基本指标,并将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作为决定领导方式的基本变量,从而将重视“工作”、重视“关系”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三个变量结合起来。I命令式(高工作,低关系)IV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II说服式(高工作,高关系)III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工作行为高中等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管理学–命令式管理:高工作,低关系•适用对象:被领导者成熟度很低–说服式管理:高工作,高关系•适用对象:被领导者初步成熟–参与式管理:低工作,高关系•适用对象:被领导者比较成熟–授权式管理:低工作,低关系•适用对象:被领导者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管理学【举例说明】列举你接触或了解到的实例,举例说明管理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四种领导方式。管理学基本模式是:分析并依据情景要素选择适宜的领导行为方式,以满足追随者的需要并提高管理的绩效。–关键情景要素。主要是:•追随者的个人特征•环境压力和追随者达到目标的需求–领导者可以采用的行为方式。•指示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激励型领导•“途径—目标”理论管理学情景要素行为方式领导有效性提高绩效激励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支持型领导指示型领导满足需要环境特点下级特性决定导致管理学12.3.5领导变革模型•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应富有领袖魅力–他们对追随者给以个性化关注。–变革型的领导应有效激发下属的智力,引发设想,创造洞察力,鼓励下属提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并交由下属独立地完成。–为组织提供具有诱惑力的愿景,并有效地传达给组织的成员,增强其追随者的信任感,实现整体的团结奋斗。–他们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认识,勇于谋求成功,追求卓越。管理学【管理新论】变革型领导者在变动的时间因素里引导组织的人经常
本文标题:领导对象分析与领导模型研究(ppt-5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9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