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山水田园诗练习答案1-2
山水田园诗练习1•1、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释•酬:回赠。•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浦深:河岸的深处。•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1、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词语注释•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潺湲(chányuá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孤烟:炊烟。•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3、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作品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3、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颔联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试简析。•“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随水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际上是说波涛汹涌,浪拍云天。•4、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品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4、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山水田园诗练习2•1、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画面。•(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渔人由衷的喜悦。•2、暮春归故上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黄鸟、辛夷花、杏花的“改”与竹的“不改”相对比,突出了我对竹的喜爱之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西窗竹以人的思想感情:不改清阴,为的是迎接它的主人的归来。•(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诗人对不改清阴的“西窗竹”情有独钟,赞美的是竹的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格,由此寄托自己的情趣与节操。•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首联,写从楼上可以看到渺远辽阔的景象,这是用衬托手法表现楼高;颈联,说在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是用夸张手法写楼高;尾联,写凉风四起,衣袖翩翩飘舞,也是在暗示楼高。•(2)“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作简要分析。•“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首先,运用拟人手法,写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其次,与下一句“衔好月’对仗,内容上也相映衬,从而使行文流畅,形象生动,又自然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4、村行①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①:这首诗是王禹称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从开封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写的。•本诗描写一次出行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一路上原本心情悠闲,野兴很浓,后来为什么忽然“惆怅”起来?在此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看到“村桥原树”,村中小桥,原野中的树,想到自己的不利处境,有一种失落、惆怅之感。表达了思乡,有家不得归的感情。
本文标题:山水田园诗练习答案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9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