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十一月份 气压止血带的使用
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气压止血带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内容作用:1.气压止血带是四肢手术中最常见的辅助工具,使用后可使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2.气压止血带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最低限度,对于四肢远端(前臂、手腕部及下肢足、踝部)手术尤为重要原理:气压止血带通过气泵控制袖带压力,压迫肢体,阻断血液,以达到止血目的气压止血带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气压止血带使用禁忌开放性伤口,污染创口超6h以上,原则上不能使用压力止血带,避免引起全身毒素吸收血栓性脉管炎、静脉栓塞、严重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血管性疼痛患者上止血带处皮肤有水肿或损伤血液病患者慎用气压止血带使用方法1、根据患者的年龄,上、下肢体选用适合的袖带(上肢:短、窄;下肢:长、宽)2、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压力”和“时间”显示窗口数码管亮,并显示上次使用的数据。3、接通气管,检查接头处是否衔接紧密、袖带内气囊是否漏气。将止血气压袖带固定在患者所需止血的肢体部位,用配置的气管一端插入气压袖带的插口,另一端插入机器的出气口。选择缚扎部位:上肢:放在肱骨上1/3处,下肢;应放在大腿根近腹股沟部,大腿的中上1/3处,足趾手术,止血带应放置在踝上方。4、根据手术需要按“压力↑”或“压力↓”设定压力,按“时间↑”或“时间↓”设定止血时间。设定止血时间上肢一般不超过60分钟,下肢不超过90分钟。若手术时间长,则应先暂时让肢体恢复血流10~15分钟,然后再阻断。气压止血带使用方法袖带压力设定袖带压力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根据病人的年龄、收缩压、袖带的宽度、肢体周径大小、局部组织的厚薄而决定,儿童和瘦弱患者的压力应适当减少。规格带宽固定位置压力设定范围小号5.5cm适用儿童上肢1kpa/kg下肢1.5~2kpa/kg中号6.5cm上肢30~40kpa大号6.5cm上、下肢60~80kpa特大111cm下肢30~50kpa特大39cm上肢25~30kpa气压止血带使用方法5、按“充气”键充气指示灯亮,机器快速充气,达到设定压力值,充气指示灯熄灭,手术即可进行。止血带加压前,先将肢体抬高3分钟,加速静脉血回流,以减少肢体血量。6、手术过程中若气路轻微漏气,系统可自动补偿,可听到断续的充气声音。7、系统充气后“工作时间”窗口进行倒计时,显示剩余时间,当剩余时间为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机器将发出不同的声响报警以提醒操作者。8、手术结束,按“放气”键、系统可进行平滑放气,直到气压为零,取下患者肢体上的止血袖带。气压止血带使用方法气压止血带固定方法用平整的称垫(棉纸)保护皮肤松紧适度,以摸不到远端动静脉搏动和出血停止为度(以可容纳下一指为宜)固定好后,不可旋转移位使用注意事项用前检查气压止血带:主要检查气压止血带气囊密封是否良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术中因更换充气囊而延误手术,增加污染等认真缚扎气压止血带:缚扎气压止血带的局部要用纱布衬垫,缚扎气压止血带后,在其上面用绷带环扎1周,以防术中滑动双侧都应用止血带,在松止血带的时候应先缓慢松开一侧,带此侧止血带完全松开后,稍间隔,再缓慢松另一侧。禁止双侧同时松开,以免造成意外气压止血带清洁消毒:每周清洗袖带,有血液等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浸泡消毒后清洗,传染病患者用含氯消毒液2000mg/L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1、充气后止血无效袖带捆绑方法不正确(比如:衬垫过厚或不平整,袖带滑脱等等)袖带放置位置不正确止血带型号不正确充气压力不正确未检查止血带是否漏气病人体形过胖,袖带气囊压迫不充分2、漏气气囊或皮管龟裂老化气囊或皮管连接处脱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3、止血带处皮肤压红、水疱、破损止血带充气时间过长未使用皮肤保护垫充气压力过大止血带下消毒液残留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4、止血带疼痛一般在止血带充气30-60min后出现,患者表现出难以忍受、烦躁不安,即使使用镇静和镇痛药也难以控制皮肤和深部组织如血管和肌肉受压后都可导致止血带疼痛,且由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造成缺血后水肿处理办法:止血带充气应在麻醉效果彻底后进行,止血带压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5、神经损伤引起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止血带对局部神经的机械压力导致神经缺氧,进而导致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减缓甚至停止防治的重点是严格掌握止血带应用的压力和时间,正确选择止血带的缚扎部位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6、止血带休克止血带放松后,大量血液迅速充盈驱血后的肢体,血液再分配,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加上手术切口出血或渗血,引起休克止血带时,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补充血容量,适当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标题:十一月份 气压止血带的使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4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