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之路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之路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品牌建设模式[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在培育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精神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功能和的特点出发,提出高校社团活动在实际运作中的思路。进一步探讨了采用品牌化手段方法构建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问题。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者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及其标志。它是来源于商品生产流通领域的一个概念。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社团的管理中,品牌战略指的是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在完善社团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举办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并通过这些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是社团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是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需要,是社团得以生存的需要。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功能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由于大学生社团具有群众基础广泛、自主活动、行为自律、结构松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影响力较强等特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高尚的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闲暇生活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和科学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同时,社团还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了课堂知识。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平台,沟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化。高校社团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社团的成员个人或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满足其提高自身能力的欲望和需要。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存在的问题1、各个社团对自身定位不准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但众多的社团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的社团的定位是什么?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向在那里?社团在招聘新社团成员时,总会给新社员一个不同的解释,社团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活动总则、没有形成一整套本社团的价值管理观念。在日常工作运行中,社团的活动不知如何进行,工作无法开展,活动无法进行,从而使自己的社团长期处于“休眠期”,形成“有团无活动”的结果。2、各个社团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现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成员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但随之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文化娱乐型社团数量大增,迅速发展;而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型社团举步维艰,学校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一些社团受宠有加,而一些则倍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业务指导,经费、场地无保障,活动开展不起来,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等。这就形成热门团与冷门团,大团与小团不能共存共热的问题,出现了工作参差不齐,甚至小团、冷门团生存不下去的现象。高校应加强对社团的统一自律管理。组建校内社团管理委员会,把各种社团都组织到一起,定期开会,检查、研究、交流各社团的工作,促进小团、冷门团的发展办法。同时,给予各个社团以平等待遇,通过组织交流,使各社团之间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取长补短,互相鞭策。3、高校社团发展缓慢,社团活动创新力不足社团及社团文化以其丰富的种类、广泛的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理论学习和学术科研型社团,通过组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教授、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然而各个社团在招纳新社团成员后,由于原创力不强,导致该社团开展的活动陈旧无新意,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团之外的学生对社团的评价降低,社团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合本社团的活动。各个社团的活动更是把开会聊天当成是社团的固定活动项目。三、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品牌化道路探讨高校社团的良性发展就要走品牌化道路。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基础,揭示了品牌间差异的实质。1、注重品牌定位,推进品牌设计理念,确立品牌个性谋略高校社团在创立之初就应该树立品牌意识,要有品牌战略意识。一个社团社团发展一定要有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核心是将社团建设成一个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重点建设的原则、持久延续的原则、滚动发展的原则、开拓创新的原则。注重对社团的合理定位,按照特色与内涵结合,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结合的办法,发挥个性,开创品牌,建设既能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代表高校大学生层次,反映大学生的特点,激发大学生的智慧,体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品牌社团。同时,加强社团的活动品牌化,创新社团活动的模式,推动社团活动的品牌发展。2、重构社团品牌理念,认识品牌战略的意义,维系品牌的运作社团理念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社团品牌要由社团价值、文化、个性构成。学生社团都是学生凭着共同志趣走到一起构建的团体。正是这种理念,使社团保持长青。因此要打造社团品牌,必须从构建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的社团理念入手。即这种社团理念不仅能在社团成员内部高度认同,更要在社团外部的群体中得到认可。社团各成员要认识到品牌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被人认可的社团品牌。因此,各个社团要设立严格的制度保障,做好长远规划;整合资源,振兴品牌,要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品牌在社会上的应用和转化,使社团具有广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追求定位,办出层次。3、树立精品意识,走精品化和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品牌”社团活动构建社团品牌要靠品牌活动来支撑。一个社团如果只是盲目地开展一些活动,就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要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还得打造品牌活动。只有通过开展能代表社团理念、社团特色、社团价值、社团文化的品牌活动,社团理念才会被人了解和认可,进而才会构建起自己的品牌。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大学生群体对于知识和新鲜事物的需求十分强烈,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可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求知愿望。其次,增强活动的竞技性。竞技型活动有利于社员提高能力、发展兴趣,能更大程度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且竞技类活动可观赏性强,可以吸引更多本社团以外的成员,对于增强社团知名度、壮大社团规模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最后,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使社员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团。4、强化对社团内部管理,强化对外促销宣传力度社团在保证活动性质积极向上、服务同学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联络学校周围的商家,争取资金赞助。目前虽然各个社团都在上一级管理组织的要求下制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是具体施行的力度不够,应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虽然社团成立和活动以自愿为基础,但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社团外部管理体系在-监督社团发展方向上负有重要责任,必须保证社团活动积极向上,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社团的严格管理下,各社团利用自身资源,加强社团的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公关能力,促进社团的形象传播,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与监督,使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在对内外的宣传中,要实事求是。使自身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品牌活动,不弄虚、不作假。5、注重社团包装策略社团的包装首先要按照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组合、品牌更新、品牌扩展、品牌保护、品牌管理运营过程的顺序来运作。包装不能夸大其辞,注重对社团文化、价值的包装,而不是花哨的无用的包装。社团包装不但体现在对社团本身包装,还体现在社团活动的包装之上。打造社团精品活动,创新社团活动能力,创造更多更适合的社团活动,并把这些精品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包装。6、社团品牌的管理社团的品牌化道路关键在于建设,建设道路不只是对社团的品牌建立,更重要的是对社团的品牌进行管理。从而使社团能够得到优化。强化对社团的管理,对社团品牌的运作。系统的管理同时能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大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的社团的发展得益于对社团的各方面支持和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的品牌运作。只要树立建设品牌社团意识,按照品牌推广模式加以运作,就能够加快社团组织的发展步伐,从而使社团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企业化默认分类2010-08-1017:29:44阅读60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如何尽快地“社会化”,作为群众性组织的学生社团应该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学生社团的发展管理应该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企业化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爱好和兴趣或者某一方面的愿望和要求,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社团近几年来在各高校蓬勃发展,成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社团固有的自发性、流动性等特点,社团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1、社团规模小,分布不均。由于社团成立的自发性的特点,在具备一定的规章制度条件下就可以申请成立社团,所以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长起来,以苏州大学为例,目前该校登记在册学生社团有140多个。社团种类具体有学术科研类的、公益志愿类的、体育娱乐类等等。社团规模也参差不齐,体育娱乐性社团往往规模较大,有的社团有500多会员,而学术科研性社团规模一般较小,有的社团甚至只有几个人,大多数的社团成员不超过50人,而且也呈文理科分布不均的状况,文科学生社团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理科学生社团。2、社团会员分布不均衡,社团活动缺乏创新精神。社团的成员往往以低年级同学居多,高年级同学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不高,而实际上能带领社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正是这部分同学。社团组织活动缺乏创新精神,只知道因循守旧,不知联系结合实际,活动的组织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上,直接导致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社团规模越来越小。3、社团活动经费不足,会费管理不规范。社团的活动费用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会员交纳的会费、学校的支持和社团与企业合作的赞助费等。经费相对组织的活动来说是不足的。社团经费交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实际工作不能合理使用经费,而是把经费用在很多与社团的发展和活动没有关系事情上面,会费的使用缺乏合理地规范和监督机制。4、社团成员管理松散。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流动性等特点,社团成员便有了进出社团自由的权利。正是这种自由的权利给予社团的人员管理、培训和社团规模的扩大造成很大的难度。基于以上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团的管理。这里所说地管理包括两个方面:校方对社团的管理和社团内部管理。一、校方管理:给社团一个宽松的孵化和成长环境,积极扶持社团成长。大学学生社团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它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理想的学生走到一起来的自发组织。学校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社团发展。只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违背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的前提下成立的社团,学校都可以予以承认。毋庸质疑的是社团初期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里的困难有资金和操作技术方法上的等等,所以需要学校和院系给予一定的支持,社团发展初期的启动基金和指导老师是不可或缺的。一段时间后社团发展走上正轨,学校和指导老师扮演的角色应该逐渐淡去,让社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学生组织,社团的管理由内部同学负责,走企业化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的社团才有竞争力和活力,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当然对于学生自发成立的纯理论研究性、公益性或者学术性社团,校方应该积极扶持。对于此类社团我们不能把它们和一般性社团等同起来,当然管理方法也不能一致。二、内部管理: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走规模化、品牌化道
本文标题: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4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