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3.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历史背景、方法论的创新、主要观点。教学重点:配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第一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经济方面17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纺织、煤炭、冶金、制盐、造纸、玻璃、造船等行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圈地运动”以及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生产成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开始占据支配地位。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过程。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647-1648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3.文化思想领域方面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新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尊定了基础。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英国:弗兰西斯・培根法国:托马斯・霍布斯公开反对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确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培根:指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主张人们要去发现和认识自然规律,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做自然的主人。霍布斯:认为自然界是物资的客观存在,也提出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具有商品的性质。第二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1.生平与著作配第(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6岁之前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数学、天文学和航海等知识。历经海员、医生、发明家、议会议员、作家、统计学家、大地主。作为贫穷的布商儿子,后来获得了巨额财富、声望和名誉。主要著作:著作很多,内容涉及到经济、统计、人口和自然科学等广泛的领域。《赋税论》、《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解剖》、《货币略论》、《献给英明人士》等。在这些著作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虽然他没有提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但不愧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配第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尊基者。(1)哲学思想配第深受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影响。培根:指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研究客观的发展规律。霍布斯:认为自然界是物资的客观存在,并认为研究客观事物时,数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配第: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规律,把探讨客观规律作为经济研究的目的,并在经济分析中贯彻。(2)方法论着重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比如:从1蒲式耳谷物和1盎司白银的对比中,发现了二者存在共同点,即都耗费了人类劳动。由此得出,劳动是一切价值相等和权衡比较的基础,开创了正确探索劳动价值论的道路。归纳法:实际上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它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经验事实的考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材料和个别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的和真实的结论。抽象法:抽象法的初步运用。促使配第去探讨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即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尊定了基础。(3)局限性: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而是把两者混同起来,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自然的、永恒的,这是不科学的。3.一般经济理论配第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许多观点大都是在一些政策主张和建议当中被阐述。但是在各个理论观点之间却存在内在联系,劳动价值论就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还考察了工资、地租、货币利息等一系列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具有科学成本的重要结论。(1)价值理论1)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自然价格”)配第在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贡献: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尊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并没有专门讨论价值问题,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例:在相同的时间内,专门开采白银的人采掘20盎司的白银;专门生产谷物的人生产20蒲式耳的谷物,当白银和谷物相比较时,两者的价值一定相等。用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来确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在这里成为价值的源泉。因为不管是生产白银的劳动,还是生产谷物的劳动,有意义的只是二者相等的劳动时间,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二者具有相等的价值量。认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因而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配第:区分了商品的价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自然价格”:指与生产商品时“实际需要”的劳动量相一致的价格,实际上就是商品的价值。“政治价格”:指受供求影响,在市场上直接实现的交换价值,实际上就是商品的市场价格。配第着重研究的是价值,即商品的“自然价格”,并把它看做是分析其他经济问题的基础。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区分了商品的价值和市场价格。2)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格变化是由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越细,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时间越节约,商品的价值就越低。3)缺陷和错误第一、只注意了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而缺乏对价值本质的科学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由于这个缺陷,使配第认为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只有与开采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才具有交换价值。第二、进行价值量的比较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掉了劳动种类的差别,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但是始终没有能够科学地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问题,从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陷入一系列的迷误之中。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2)分配理论配第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派分配理论的创立尊定了基础。1)工资论当时英国公认的工资是由国家用法律规定的,他对工资的分析就是在理论上说明政府的政策应该将工人的工资确定在怎样的水平上。工资:是由“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所必需的东西,即由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认为,这是一个规律,而且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如此。工资是工人在其全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是为社会提供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提出了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将损失。已经触及到工资同利润的对立关系,只是没有明确地把它表述出来。最低限度工资理论:后来成为整个古典派分配论的基础之一。2)地租论第一、地租。是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和生产资料价值而剩余的部分。实际上是剩余价值,而且是全部剩余价值。(地租是全部剩余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被分割为利润、地租和利息三种形态,地租只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即产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工资提高,地租即剩余价值就会减少;反之亦然。第二、级差地租。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由于土地的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力不同而引起的地租。3)利息第一、利息。是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也就是“货币的租金”。货币所有者可以用货币购买土地或将货币贷出,既然出租土地可以获取地租,那么贷出货币也应获得利息。利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地租的高低。第二、利息量的确定。安全时:利息量至少应等于用借到的货币能购买的土地所产生的地租。不安全时:应加一笔保险,否着货币所有者就不会出借货币,而宁愿去购买土地。“货币的租金”(利息)是从“土地的租金”中引申出来的,是地租的派生形式。这是因为,他虽然认为地租和利息都是剩余价值的形式,但实际上他把地租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没有把利润和地租区分开来,因此利息就只能作为派生的形式从地租引申出来。4)土地价格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因而土地价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格。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根据当时土地买卖的实践,进行了估算,即一块土地的价格等于21年地租的总和。并认为土地价格的实质是资本化的地租。5)分配理论的缺陷第一、工资问题。由于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把工资看成是劳动的价格,因而没能够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的本质。第二、地租问题。他只是在地租这一特殊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而没有对剩余价值的更一般的形式,即产业利润加以考察。同时,有时还混同了作为剩余价值的地租和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剩余产品。即,他把独立生产者生产产品的剩余部分也看成地租,这样模糊了地租的本质,不能说明地租是土地所有者靠土地所有权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货币理论1)一般等价物。一定程度上理解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即用货币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得任何商品,而普通商品则不能。而且货币的价值,也是由耗费劳动时间来决定。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必须具有其内在价值。3)已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客观上存在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规律。由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周转期)来决定,其中流通速度起决定作用。(4)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主要体现在对国家财富的看法和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分析上。1)财富及其源泉财富:是对社会真正有用和珍贵的物品,货币只构成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劳动是财富的重要源泉。一国的富裕并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经常不断地把货币变成各种能带来大量利益的商品。指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把财富源泉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成是财富的重要源泉。2)影响增加一国财富的因素第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分工的水平和规模、科学技术的发明,并提出国家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第二、劳动人数。一国财富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数量、劳动者的勤勉程度和技艺水平。影响一国财富增加的最重要的因素: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主张限制非生产性劳动人数,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人数。(由于一国的人口数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大致是稳定的)第三、赋税对国家财富增加的影响。赋税促使人们生产需要进口的商品、限制过多的消费、利用所得资金改良生产时,会促进财富的增长。极力反对向资本家征税:向资本家征税,会减少资本积累,随之减少生产,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的减少。提出向土地所有者和贵族赋税:能够把财富和资产从土地所有者和懒汉手中转移到精明奋发的资本家手中,从而能够使资本得到良好的运用。综上所述: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是,其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第三节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休谟的早期货币数量论:p52商品的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三点结论:第一、一国的商品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第二、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货币的价值就提高。相反,如果货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提高,或者货币的价值就
本文标题:3.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4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