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课件 (1)..
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4.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6.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传说中“神农”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说明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曲柄锄、大镰、镂车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曲辕犁“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秦国“以牛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犁牛耕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业动力:石器青铜器铁器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人力畜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奴隶社会)“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古代中国农业/农具的发展变化铁制农具骨耜石斧耦犁(二牛抬扛)曲辕犁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图一图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典型例题分析: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图一是石器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第二种方式更进步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奴隶社会(商周)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3、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表现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加速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4、土地兼并问题: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限制兼并)的措施,但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为统治者想想办法,该如何解决呢?那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1、战国水利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全长300余里,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2、汉代的井渠法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4-1、灌溉工具的进步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4-2、灌溉工具的进步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4-3、灌溉工具的进步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筒车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汉代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宋代水转翻车传说秦灵渠水利技术知识整理①原始社会:大禹治水。②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③秦代:灵渠——沟通湘水、漓水④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⑤隋代:大运河,沟通南北⑥唐朝:设渠堰史;北方-立井水车;南方-高转筒车⑦宋代:水转翻车⑧明清:风力水车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概况详细记载水利;水利大兴水利工程;唐代专设渠堰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水患治理:水利设施:灌溉工具:水事管理:大禹治水、王景治黄郑国渠、都江堰、坎儿井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五、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含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我们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呢?积极性局限性2、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5、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2、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表现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基本模式原始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氏族公社公有集体劳动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耜耕”或“石器锄耕”、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井田制的形成和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郑国渠个体劳动、小农经济两汉耦犁、犁壁,耧车(改进和普及阶段)铁犁牛耕普及关中井渠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绿肥种植翻车隋唐曲辕犁(完善阶段)普遍育秧移栽均田制立井水车、高转筒车两宋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水转筒车明清专业化;区域化风力水车通过学习,请归纳古代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落后性)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生产的目的: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七、古代农业的特点通过学习,你认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2、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耕作工具;灌溉工具;收割工具等)②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勤劳与否)③劳动对象(古代主要是土地)3、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①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归谁所有)②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制度;政策;政局等)③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拓展: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三农问题1、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始终存在且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封建经济越是发展,土地兼并就越严重。因此,一个王朝后期往往表现比较突出,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封建社会,农民与土地的结合极其不稳定,关系脆弱,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动荡,人地矛盾紧张---农民流亡,农业凋敝3、农民负担沉重。“黄宗羲定律”: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由于封建生产关系以及剥削制度的存在,在历代王朝里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没有真正得到减轻,反而较前代更加沉重。---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4、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D2、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得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C3、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B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
本文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课件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