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考纲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蔡伦和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1、秦汉书写材料:竹木简牍、丝织品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3、西汉早期:帛、竹、木、纸并存4、影响:是“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久远的一项。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一、纸的发明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指南针夏战国西漢商秦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明元清东漢司南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三国指南车南宋指南龟南宋指南鱼北宋缕悬法指南针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宋指南针战国司南今天的指南针清代指北罗盘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概况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②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应用:测定方向、军事、航海(北宋)④传播:12C末-13C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2、意义: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S+2KNO3+3C==K2S+N2↑+3CO2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铁蒺藜”。铁蒺藜上面有尖刺,象菱角形。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南宋·突火枪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及应用:①炼丹时偶然发现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②唐末至宋初:用于战争(火药箭、火炮、火球等)③明朝: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2、影响:①改变人类作战方式(即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板转轮排字盘使用示意图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1、改进过程:①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唐(最早)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胶泥活字③元代:王祯木活字和转轮排字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2、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3、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四、印刷术的进步小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项目发明过程外传影响造纸术西汉:最早的纸东汉:“蔡侯纸”8C、阿拉伯人、欧洲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鱼南宋:指南鱼、指南龟12C末13C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发明:炼丹制药使用:唐末、宋、明代13C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武器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经波斯传到西方。14C末木版雕印,1450金属活字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时间前6-前1世纪1-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900年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50%62%71%58%29%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⑵分析呈现表中特征的原因。思考:五、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从历史进程来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2.从科学思想来看(1)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2)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中国没有产生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六、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领先世界的原因①政治:国家长期统一,中央集权巩固,社会稳定②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③对外:明朝中期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交流频繁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先进⑤中华民族富有创造精神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七、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缺乏使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机制(3)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思想;(4)对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根源: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学习思考(P28):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鲁迅的话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1)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古代先进科技的沦丧)(2)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2、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重视科技。……八、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对我们的启示: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本文标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