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第一章第五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亚非会议之成功举行_当代中国外交
第五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亚非会议和中国打开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局面一、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内亚阿集团的出现二、中国同印、缅等国关系的增进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三、亚非会议之举行和中国代表团为谋求会议达成协议作出贡献四、亚非会议期间中国增进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努力一、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内亚阿集团的出现朝鲜战争期间,亚阿集团在联合国提出建议中国的反应一1、朝鲜战争期间,亚阿集团在联合国提出建议1950年12月5日,13国发表声明:要求中朝部队停止追击,不要越过三八线。1950年12月12日,13国提出召开国际会议和平解决远东现存分歧的提案。1951年1月24日,12国提出和平谈判的修正提案。意义:——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现象:亚阿国家以集体的名义,独立地提出自己关于和平的见解。一2、中国的反应中国政府的反应:---对亚阿国家的和平积极性予以充分肯定---对其建议中有益的成分予以吸收---坚决拒绝其中完全可被美国利用的部分,但予头针对美国而不针对亚阿国家意义及影响:---反映了战后世界的一个重大历史潮流---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把发展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二、中国同印、缅等国关系的增进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增进了同锡兰、巴基斯、坦印尼等国贸易关系,对打破美国的禁运有重要意义中国与印度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解决了印度在中国西藏享有的原英国殖民特权问题,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在国际文件中出现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相继发表联合声明,三国领导人共同向全世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二1、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增进了同锡兰、巴基斯、坦印尼等国贸易关系,对打破美国的禁运有重要意义1951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的决议。45个国家对中国实行程度不同的禁运。1953年起,中国和锡兰进行大米橡胶贸易。——“中国对锡兰平等相待,并在贸易条件上如此照顾,这与西方国家以殖民地对待锡兰形成强烈对照。”——“锡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同中国签定贸易协定做得很对。至于美国给锡兰满意条件,我们已经等了一年多,美国现在才准备给满意条件,太迟了。即使能够获得两倍于我们从中国获得的利益,或者给我们500吨黄金,为了荣誉和尊严,锡兰也不能那样做。”1953年3月,中巴签定棉花贸易合同。1953年11月,中国印尼贸易协定。三2、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的通商和交通协定(1)·印度主动提出要和中国谈判(2)·双方对谈判中是否应该涉及边界问题的不同看法(3)·印度方面主动提出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协定(4)·印度为何同意放弃在西藏的特权?二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两国应该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1954年4月29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在国际文件中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五项原则措辞的两次变动:——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三、亚非会议之举行和中国代表团为谋求会议达成协议作出贡献1、召开的背景2、印尼作为会议倡导国的原因3、中国与会的目的4、“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的外交6、亚非会议的意义三1、召开的背景到50年代中期,亚非独立国家已达到30多个。1953年8月,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于建议召开亚非国家会议。1954年12月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就召开亚非会议达成一致,定于1955年4月最后一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根据亚洲和非洲具有独立政府的国家都应当被邀请的基本原则,1955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2月10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复电,同意参加会议。三2、印尼作为会议倡导国的原因1945年8月印尼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荷兰对印尼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在联合国的干预下,荷兰被迫于1948年1月签定了《伦维尔协定》,同意罢兵。但同年12月又大举进攻,遭到印尼武装力量坚决的反击,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1949年初,20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印度新德里聚会商讨印尼问题,表示支持印尼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荷兰的殖民统治。1949年8月荷兰在海牙圆桌会议上签字同意退出印尼。三3、中国与会的目的“现在总的形势就是美国人相当孤立。这个东南亚的问题——印度支那问题解决之后,估计它的孤立会要继续发展。”“我们要对许多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一类国家,比如印度、缅甸这一类国家,凡是有可能的,都要进行工作。甚至像泰国这样的国家,它在我国附近,也是怕我们的,也要进行工作。”——1954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参加会议的总方针: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最高方案和最低方案争取缔结亚非国家和平公约或和平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殖民主义、要求和平、反对战争。争取发表一个带公约性质的公报,作为亚非会议的具体成就之一。具体做法会上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从大多数亚非国家的要求出发,再联系到我国的要求;中国支持他们,不要求他们支持中国;不提任何不可能达到协议的议题,对某些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不了解和疑惧而可能进行的攻击、诬蔑,则采取申明立场,不为所动的方针,避免会议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尽力团结大多数与会国,使会议能就共同愿望和要求达成协议,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三4、“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1955年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航空公司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飞离香港启德机场后约5小时,在南中国海上空爆炸坠毁。中国和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以及随同前往的中外记者11人遇难。2004年7月,外交部将首批解密档案中的关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近80份档案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保密局”的“香港情报站”策划了这次谋杀,主谋叫赵斌成,直接指挥者是金建夫,具体执行者是地勤人员周驹。定时炸弹是“四川号”上叫张祖顺的海员从基隆秘密运到香港的。2003年3月,曾任台湾“侦防组组长”的谷正文接受香港《凤凰周刊》独家专访,透露当年暗杀周恩来总理的台前幕后。万隆会议途中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信“这次蒋贼是蓄意决下毒手施行暗害的,他并从各方面的可能着手。因此往返途中停留时,飞机着陆后严加封锁,起飞前的严密检查,是必须而不可疏忽的。在逗留地区对所用交通工具,亦应请看守与检查。你出外活动,必须严密警惕,仔细机警。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类进步崇高的事业,为了你能做更多的工作,你必须善于保卫你自己,在这方面,亦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的。我衷心地嘱咐你胜利平安地归来。”——1955年4月10日,邓颖超致周恩来信“来信收阅,感你的好意和诤言。现将来信捎回,免得失落。有这一次教训,我当更加谨慎,更加努力。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一切当从多方面考虑,经过集体商决后行。”——1955年4月12日周恩来复邓颖超信1954年,以鸠山首相为首的日本新内阁成立,并提出了同中、苏建立正常关系的外交方针。在这种形势下,以雷任民为团长的贸易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了日本。图为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的中方38名代表团成员走下飞机。三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的外交“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没有求同的基础呢?”三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的外交“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问的主要问题。”——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三6、亚非会议的意义亚非会议是战后亚非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亚非会议自始至终贯穿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这一精神为解决国际间的分歧树立了可遵循的准则。在亚非会议的启迪和影响下,形成了“万隆精神”,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团结、合作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亚非会议为各国提供了难得相聚的机会,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中国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亚非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四、亚非会议期间中国增进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努力与印尼谈判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参加八国代表团团长会议并发表重要声明争取与各国代表团会晤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四1、与印尼谈判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当时中国在海外的华侨有1200多万人,不少亚洲国家如菲律宾、缅甸、印度等都有华侨。印尼有209万华侨。在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中,华侨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现在中国强起来了,有的国家就会从中挑拨,说你们这样的大国,有一千多万华侨呆在国外,是不是想搞颠覆活动?我们政府可以说明,我们绝不干这种事情。……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不论从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上,还是从消除误会、解除怀疑、改善我们两国的关系上,都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接见华侨时的讲话1955年4月22日,中国和印尼签定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为亚洲和非洲各国之间以友好协商的精神解决繁难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四2、参加八国代表团会议并发表声明中国人民是同美国人民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人民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四4、争取与各国代表团会晤加强了解增进友谊“他(周恩来)那高超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文雅的风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西哈努克回忆录《甜蜜与辛酸的回忆》日本高崎达之助埃及总理纳赛尔
本文标题:第一章第五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亚非会议之成功举行_当代中国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