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概要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新起点新目标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坚持项目为王、人才为纲、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精致为要、民生为本,同心同向,共谋共商,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达产,实现了沿江100亿元、沿河50亿元重特大项目全覆盖,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上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省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9%,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机械、旅游、建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食品工业等基本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扬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创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市。城市发展开启新格局。“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区面积由1024平方公里扩大至23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由309平方公里扩大至640平方公里。坚持开城先开路,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全线开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扬州泰州机场建成通航,并实现了一类航空口岸开放;沪陕高速(江都至六合段)、瘦西湖路和瘦西湖隧道、文昌路东西延伸、新万福路和万福大桥、新328国道、新淮江公路、新邮仪公路建成通车,西部客运枢纽建成投入使用。坚持治城先治水,实施了黄金坝闸站、平山堂泵站新建和扬州闸拆建等节点工程,完成文昌西路、扬子江路、文汇路等65处积水点的综合整治和10条黑臭河道整治。城市公用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中心体育场等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每年下发民生1号文件,持续推进民生各项工程。围绕“喝上干净水”,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围绕“吃上放心菜”,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和“115”鲜奶工程,食品综合抽检合格率高于省平均水平;围绕“有稳定的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946元和16619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城区20万被征地农民转换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面完成人均年纯收入低于5000元低收入农村人口脱贫任务。实施“八老”改造,市区共整治老小区580万平方米,惠及20万人。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开辟了文昌路、邗江路公交快线,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放车辆12500辆。推进“四位一体”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注重社会全方位进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普及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通过跨区联合办学、名校组团办学、城乡结对办学,推进了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成功引进南邮通达学院,与省教育厅共同筹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基本药物制度,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启动建设18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动“以药补医”机制改革,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走近群众身边,建成宋夹城、李宁体育园等一批体育休闲公园,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初步建成“市有四馆、县有两馆、乡镇(街道)有一站、村(社区)有一室”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四位一体”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列入全国示范项目,市文化馆获全国优秀文化馆评分第一,60余项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水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五气”同治、“共保蓝天”专项行动,实行史上最严厉的渣土车管理和扬尘污染防治,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的运营机制,固体废弃物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和植树造林,市区每年新增绿地100多万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4%,推进建设10大生态中心,实现生态福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扬州被确立为全省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顺利实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功能区调整和高邮乡镇撤并,推进市区三区社会保险和民生福利“同城同步同标”和行政管理“同级同权同责”。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出台以服务企业为主要内容的“2号文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以“5张清单、1个平台、8项相关改革举措”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基本架构。整合组建10大国有资产管理集团(公司)。加快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实施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全面启动“先照后证”改革,陆续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实施“530”招商行动,五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项目38个。但也要看到,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挑战和风险依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平衡仍是扬州的主要矛盾。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步伐不快,科技人才支撑不足,新的增长动力有待增强;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特别是三个县(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与省均还有很大差距,重点中心镇集聚效应不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有待加快;三是部分环境指标时有反弹,节能降耗压力较大,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待加强;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经济发展市场化、行政管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多元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第二节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扬州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为主题,以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构筑跨江融合发展新优势,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扬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十三五”时期扬州发展的基本理念、重大战略和需要把握的重点。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组织实施省委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科教与人才强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民生共建共享七大发展战略,努力找准结合点、把握关键点、抓住着力点,紧扣2016年扬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10周年、2018年第十九届省运会在扬州举办、2021年连淮扬镇高铁全线通车和申办世界园博会等重大时间节点,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推进“十三五”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六个新”:一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扬州“十三五”发展最大的宏观环境,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增速换挡、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调整加速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理念”。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扬州“十三五”发展的根本遵循,落实在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路径上,贯穿于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中,注重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行动,为“十三五”发展指好向、领好航。三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台阶”。必须把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作为扬州“十三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在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建设等领域走在全省前列,争取迈上更大的台阶;在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争取更大的工作成绩,形成鲜明的扬州特色。四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扬州”。必须把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主题,将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紧密衔接起来,认清使命担当,丰富实践内涵,以扎实的工作和过硬的成果,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五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动能”。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扬州“十三五”发展的最大动力,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着力在吸引创新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争取更大作为;以改革为主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放开市场、激活主体、增强活力;以开放为主路径,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在扩大开放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六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业态”。必须把孕育催生“互联网+”、“生态+”、“文化+”、“旅游+”等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保持经济行稳致远的突破口,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抓紧布局、积极作为,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和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孵化模式,努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第三节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有助于我市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有利于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我市发展提供长期利好。我们要努力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遵循科学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和时代前进新趋势,积极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沿江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建立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科学发展方式,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定,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优美,社会更加繁荣和谐,民主法治制度更加完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左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六大基本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7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5%;全社会研发
本文标题: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