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承受无损检测送审稿(磁粉)
J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4730.4—2005代替JB4730—199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ofPressureEquipments—Part4:MagneticParticleTesting(报批稿)2005-3-11××××-××-××发布××××-××-××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JB4730.4—20052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要求……………………………………………………………………………………………4检测方法……………………………………………………………………………………………5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6复验…………………………………………………………………………………………………7退磁………………………………………………………………………………8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9磁粉检测质量分级…………………………………10磁粉检测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JB4730.4—20053前言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共分以下六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本部分为JB4730的第4部分:磁粉检测。本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参考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ASTM和JIS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与JB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增加了如下主要技术内容:在磁化方法中,增加了复合磁化的内容(包括交叉磁轭法和交叉线圈法);规定了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应使用荧光磁粉检测的内容。2.对如下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低粘度油基载体的性能要求;退磁后剩磁值及磁悬液运动粘度要求;磁粉检测可见光照度;在磁化规范部分,对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中直流和交流连续法的电流上限进行了修改。3.删去了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4.增加了磁粉检测设备、仪表和材料定期检验的内容以及检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的要求。5.增加了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的有关内容(表2);增加了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的有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附录)];增加了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等内容[附录B(资料性附录)]。6.线圈法的检测,参考ASME和ASTM的有关规定,同时增加了中充填线圈检测参数要求,以及对空心工件有效直径的规定。7.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内容。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4730—1994。JB4730.4—2005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1范围JB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GB/T16673—1996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JB4730.1—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6063—1992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JB/T8290—1998磁粉探伤机3一般要求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3.1磁粉检测人员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3.2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预处理;b)磁化;c)施加磁粉或磁悬液;JB4730.4—20055d)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缺陷评级;f)退磁;g)后处理。3.3磁粉检测设备3.3.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3.3.2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3.3.3断电相位控制器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3.3.4黑光辐照度及波长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的波长应为320nm~400nm,中心波长约为365nm。黑光源应符合GB/T16673的规定。3.3.5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3.3.6辅助器材一般应包括下列器材:a)磁场强度计;b)A1型、C型、D型和M1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c)磁悬液浓度沉淀管;d)2倍~10倍放大镜;e)白光照度计;f)黑光灯;g)黑光辐照计;h)毫特斯拉计。3.4磁粉、载体及磁悬液JB4730.4—200563.4.1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3.4.2载体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时小于或等于3.0mm2/s,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和无异味。3.4.3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表1磁悬液浓度磁粉类型配制浓度(g/L)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非荧光磁粉10~251.2~2.4荧光磁粉0.5~3.00.1~0.43.5标准试件3.5.1标准试片3.5.1.1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标准试片有A1型、C型、D型和M1型。其规格、尺寸和图形见表2。A1型、C型和D型标准试片应符合JB/T6065的规定。3.5.1.2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当检测焊缝坡口等狭小部位,由于尺寸关系,A1型标准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可选用C-15/50型标准试片。用户需要时可用D型标准试片,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当用户需要或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选用M1型标准试片。表2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类型规格:缺陷槽深/试片厚度,µm图形和尺寸,mmA1-7/50A1-15/50A1-30/50A1-15/100A1-30/100A1型A1-60/100C-8/50C型C-15/50DD-7/50JB4730.4—20057型D-15/50φ12mm7/50φ9mm15/50M1型φ6mm30/50注:C型标准试片可剪成5个小试片分别使用。3.5.1.3标准试片使用方法a)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b)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3.5.2磁场指示器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粗略的校验工具,但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几何尺寸见图1。图1磁场指示器3.5.3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应符合JB/T6066的规定。3.6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3.6.1电流类型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JB4730.4—200583.6.2电流值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磁粉检测用的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3.7磁化方向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3.7.1纵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a)线圈法(见图2);b)磁轭法(见图3)。图2线圈法图3磁轭法3.7.2周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a)轴向通电法(见图4);b)触头法(见图5);c)中心导体法(见图6);图4轴向通电法JB4730.4—20059图5触头法图6中心导体法图7交叉磁轭法3.7.3复合磁化复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轭法(见图7)和交叉线圈法等多种方法。3.7.4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的典型磁化方法参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3.8磁化规范3.8.1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a)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3.8.6.1~3.8.6.3所给出的公式计算;b)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c)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kA/m~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kA/m。d)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JB4730.4—2005103.8.2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3.8.2.1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规范按表3中公式计算。表3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磁化电流计算公式检测方法交流电直流电、整流电连续法I=(8~15)DI=(12~32)D剩磁法I=(25~45)DI=(25~45)D注:D为工件横截面上昀大尺寸,mm。3.8.2.2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3.8.3偏置芯棒法当使用中心导体法时,如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应采用偏置芯棒法进行检测,芯棒应靠近内壁放置,导体与内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直径(见图8),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的10%(0.4d)。磁化电流仍按表3中公式计算,式中D的数值取芯棒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H—磁场;F—缺陷图8偏置芯棒法检测有效区3.8.4触头法3.8.4.1当采用触头法局部磁化大工件时,磁化规范见表4。3.8.4.2采用触头法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正。表4触头法磁化电流值工件厚度T,mm电流值I,AT<19(3.5~4.5)倍触头间距T≥19(4~5)倍触头间距JB4730.4—2005113.8.5磁轭法
本文标题:承受无损检测送审稿(磁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8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