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
血吸虫生活史成虫→产卵→炎症、脓肿、破溃→虫卵入肠壁→随粪便排出→入水→孵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逸出螺体→疫水→尾蚴经皮肤感染→童虫→随血液、淋巴→右心、肺、左心→门脉、肠系膜静脉血吸虫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化,尾蚴从螺体逸出必须有水,即使点滴露水的草地或潮湿的泥土地尾蚴多集中于水面(向光性和向上性)从尾蚴钻入皮肤到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卵,日本血吸虫仅需24天虫卵循门脉系统流至肝门静脉并沉积在肝组织内,或经肠壁入肠腔(卵内毛蚴分泌物透过卵壳,周围组织发炎)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关于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免疫性疾病,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致病,均能释放诱发宿主免疫应答的抗原尾蚴性皮炎(稻田性皮炎、游泳者痒)超敏反应童虫移行机械性损伤所致一过性血管炎成虫吸附血管所致静脉内膜炎虫卵可致干线型肝硬化、肝脾型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急性血吸虫病:初次再次感染畏寒、发热、淋巴结肿大、肝区压痛、脾大、恶心、呕吐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症状消失未经病原治疗,或反复轻度感染获得免疫力)隐匿性间质性肝炎、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后出现门脉高压症(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合并症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异位血吸虫病:肺、脑、皮肤、甲状腺、肾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张“海蛇头”现象•骨瘦如柴•腹大如鼓血吸虫病的防治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578007_105849609107_2.jpg药物病人病畜钉螺疫水控制传染源人畜同步化疗切断传播途径1.灭螺2.粪便管理3.安全供水保护易感者药物治疗吡喹酮—人工合成的吡嗪异喹啉衍生物,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日本、埃及、曼氏血吸虫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对成虫有迅速而强有效的杀灭作用,对幼虫作用较弱(人体的获得性免疫对再次入侵的童虫有杀伤作用,对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作用及机制作用1:未达有效浓度时可提高肌肉活动,虫体痉挛性麻痹,失去吸附能力,脱离宿主组织作用2:高浓度可损伤虫体表膜,暴露隐藏的抗原,宿主免疫机制作用致虫体破坏死亡机制:与增加表膜对某些阳离子,尤其是Ca2+的通透性有关,吡喹酮损伤虫体表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ALP活性,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转运)临床应用吡喹酮用于治疗各型血吸虫,适用于对慢性、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进行病原治疗,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吸虫病、肺吸虫及绦虫病等。不良反应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低、疗程短、口服方便、非常安全、价格便宜等优点,不良反应少且短暂。口服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用药期间要避免驾车和高空作业。偶见发热、瘙痒、荨麻疹、关节痛、肌痛等,与虫体杀死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抗丝虫病药丝虫病是由丝状线虫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的病原体是寄生于淋巴系统的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1、在蚊体内发育蚊虫叮咬丝虫病患者→病人血液中的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在蚊体内发育成成虫,称为感染期幼虫,此期幼虫在蚊体内只发育并没增殖发育阶段2、在人体内的发育与增殖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叮咬进入终末宿主人体,在淋巴管和淋巴结内寄生,发育成成虫,交配,产生新的微丝蚴。微丝蚴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形成新的感染。寄生在淋巴系统的的丝虫可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性皮炎、发作性发热等症状。炎症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丝虫病,产生如乳糜尿、橡皮腿样下肢水肿,阴囊、睾丸鞘积液等症状。巨大的阴囊象皮肿可使患者的性功能完全丧失,而精索、附睾、睾丸的病变又会严重地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因此丝虫病患者常常患有男性不育症,应在发病早期予以积极治疗。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丝虫病晚期的下肢象皮肿乙胺嗪伊维菌素呋喃嘧酮治疗药物药理作用:乙胺嗪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均具有杀灭作用,对其成虫也有杀灭作用,只是需要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临床用途:适用于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罗阿丝虫的感染。乙胺嗪乙胺嗪中的哌嗪部分使微丝蚴的肌组织发生超极化,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不能停留在宿主周围的血液中,随血液流入肝脏,从而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杀灭。此外,乙胺嗪破坏微丝蚴的表面膜结构,使其容易受到宿主防御功能的破坏,产生杀灭丝虫的作用。作用机制一般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头晕、无力过敏反应:治疗过程中大量微丝幼和成虫死亡,释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淋巴结肿大、畏寒、发热等。来自放线菌的半合成的大环内酯化合物,低剂量广谱抗寄生虫。作用与用途:1、抗丝虫的作用2、对其他蠕虫的作用:对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伊维菌素作用特点:对微丝蚴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对成虫无效。口服能杀灭微丝蚴,于用药后12小时,部分患者血中微丝蚴消失,5-12天全部消失,对微丝蚴的作用较乙胺嗪缓慢而持久。缺点:由于本品对成虫无效,故不能根治丝虫病,6个月后,血中微丝蚴密度可恢复到治疗前的15%-30%,因此每隔6个月给药一次,可将血中微丝蚴密度控制在低水平,连续用药4-5年可彻底治愈。由于杀虫作用缓慢,较少发生不良反应。用于治疗丝虫病时,由于微丝蚴死亡,释放出异种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发热、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淋巴腺痛等,24小时内大多消失。呋喃嘧酮是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在体外能直接杀死马来丝虫和微丝蚴,杀微丝蚴作用更强。在体内,呋喃嘧酮杀虫作用强于乙胺嗪。呋喃嘧酮的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主要由药物杀死微丝蚴所引起的发热、头痛、头晕等反应,停药后消失。但是由于能导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有精神病史者和孕妇不宜使用,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back呋喃嘧酮乙胺嗪和呋喃嘧酮对微丝蚴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伊维菌素只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共同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杀虫效果:呋喃嘧酮乙胺嗪伊维菌素,但呋喃嘧酮还有严重心、肝、肾毒性,临床少用。小结阿米巴病病因: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寄生形式:滋养体致病形式包囊感染形式症状:腹痛、腹泻、便血及暗红色酱样便,即肠内阿米巴病严重者,滋养体会侵入肠外组织,产生阿米巴炎症或脓肿,即肠外阿米巴病包囊脱囊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致病阶段感染阶段阿米巴原虫药动学:P.O.迅速而完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临床应用:1、抗阿米巴作用(首选)急性阿米巴痢疾、肠外阿米巴病2、抗滴虫作用(首选)阴道滴虫3、抗贾第鞭毛虫作用(最有效)4、抗厌氧菌作用所有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不良反应口服味苦,金属味感干扰乙醛代谢孕妇禁用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急性乙醛中毒禁酒依米丁去氢依米丁毒性作用心脏毒性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律失常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肌无力,疼痛,震颤局部刺激注射部位疼痛结块坏死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临床应用急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甲硝唑无效或禁用者药理作用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直接杀灭作用二氯尼特单用无症状包囊携带者杀灭包囊甲硝唑联用急性阿米巴痢疾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大剂量流产最有效杀灭包囊药巴龙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抑菌机制临床应用:急性阿米巴痢疾口服对阿米巴痢疾无效对阿米巴肝脓肿及肺脓肿有效
本文标题: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