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
试论皮亚杰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异同大众多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可谓独树一帜,在世界上有深远的影响。他对儿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有:第一,提出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认知方法的理论;第二,描绘了个体从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的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独特的方法。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兴起于50年代中期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运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其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及人工智能。60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其研究的范围拓展到儿童认知方发展领域,其主要贡献有:第一,它们都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都不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以及儿童在记忆上的局限是如何阻碍上述过程有效地进行的等。第二,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第三,强调儿童认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而实现的。它们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机制,认知发展阶段、以认知发展的条件等几个方面。现代认知心理学是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术思潮,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深入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异同,对于深刻把握、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线索,理解理论的实质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作些比较分析。一、皮亚杰理论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同之处从广义的角度说,现代认知心理学与皮亚杰学派同属认知心理学派,都是研究人类认知问题的科学。因此,它们必然在某些方面就有相同之处及联系之点。1.都试图描述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上认知发展能力及其局限性。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并且分别对各个阶段的智力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凯斯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相结合,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进行描述:(1)感觉运动操作阶段(2)表象性操作阶段(3)逻辑性操作阶段(4)形式操作阶段。2.都试图揭示儿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为什么有些能力能达到,而有些则不能达到。如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几个特点:(1)具体性,不可能离开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分析(2)不可逆性。(缺乏守恒)(3)具有刻板性,即为“我向思维”。而斯滕伯格在研究元认知时发现,某些智力不良的儿童完成认知任务时,其元成分的操作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不能充分的监控其他两种成份以获取构建策略的充分资源。第二,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的过程。第三,不能进行良好的迁移和转换。3.都强调儿童现存的知识结构对获取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与转换,而成熟又是促进这种变化和转换的重要因素。而斯滕伯格认为,组成认知结构有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三种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体认知发展正是这三种成分反复相互激活的结果。二、现代认知心理学与皮亚杰理论的相互联系现代认知心理学在某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接受了皮亚杰理论的引导和启发,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如试图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将皮亚杰通过用谈话及观察方法所获得的、对儿童认知规则的描述精确地再现出来,从而使人们更具体地了解某一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又如,试图用信息加工方法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间的转换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揭示,赋予皮亚杰理论新的意义。三、现代认知心理学与皮亚杰理论的不同之处第一,理论假设不同。皮亚杰更倾向于将儿童认知的发展解释为一种生物适应的过程,他假定任何一个个体的成熟均由统一的生物原则来支配。由此,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也可用统一的原则来解释。在此假设的基础上,皮亚杰形成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并用其中的一般性原理解释儿童认知发展这种多样化的过程。而现代认知发展心理学是用多元的观点或原则来解释认知发展的。它将总的认知活动视为形形色色的个别认知过程的集合,并认为这些过程不一定遵循相同的规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至今尚未形成关于认知发展的统一理论。第二,研究思路不同。皮亚杰将较成熟的认知过程视为一种逻辑运演过程,致力于探索逻辑推演结构和过程以及在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规则;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视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从信息的获得、储存、加工和提取等几个环节来分析和解释人的认知活动的,探索的重点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信息的具体加工模式。第三,研究手段不同。皮亚杰主要使用临床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强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交融性和互动性。现代认知心理学多采用严格控制刺激、细致观测反应、精细处理结果的程序控制法。这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的精确性。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日来源:在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中,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在这里所用的认知等同于皮亚杰理论中的思维)发展观可谓独树一帜,对世界各国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第二,描绘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5岁左右)认知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采用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兴起于50年代中期的一种心理学思潮。随着它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心理科学中已具主导地位。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60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其研究拓展到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并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及丰富的研究成果给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以巨大的影响。虽然,目前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尚未形成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统一理论,但各理论间具有某些非常明显的共同特色。首先,都将认知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都不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儿童在记忆上的局限是如何阻碍上述过程有效地进行的;并强调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质量是由其在特定情景下所表征信息、加工信息的水平及每次所能储存信息的数量决定的。第二,都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以鉴别出那些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并了解这些特殊的变化机制是如何一起工作从而产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增长。第三,都强调儿童认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儿童通过使用不同的策略能增长关于每一种策略有效性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反过来又会改变和修正现有策略。第四,都认为了解儿童认知过程和发展的关键是精细的任务分析,强调只有通过对特定任务的每一个细节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活动。当然,从广义的角度看,皮亚杰学派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同属认知心理学派,都是研究人类认知的科学。因此,它们必然在某些方面会有相同之处。例如,都试图描述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上认知发展的能力及其局限性;都试图解释儿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为什么有些能力能达到,而有些则不能达到;都强调儿童现存的知识结构对获取新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等。但是,由于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所基于的理论假设及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事实上,即便是对上述相同的问题,两个学派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和论证的。其具体差异主要体现于关于个体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机制、认知发展阶段及认知发展条件等几方面的观点上。一、关于认知结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可以说是结构主义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他认为,认知发展就是认知结构永恒的构造过程。“结构”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他常以“图式”(scheme)来代替,并指出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个特性。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在结构中各成份之间呈有机性联系,而不是各独立成份的混合,结构中各成份和整体的变化由统一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结构的变化导致儿童认知的发展变化;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结构呈现不同特点;结构的自调性是指结构的变化由本身的规律而自行调节,而不借助于外在因素,所以,结构是封闭性的自调组织。皮亚杰认为,正是由于图式的这种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才使得主体通过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认知图式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由遗传反射图式发展到感觉运动图式、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最后构成运算思维(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图式,不同性质与水平的图式对应着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与水平的图式能对外来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组织和解释。因而,皮亚杰学派认为,儿童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是来自于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图式发展水平上的质的差异。特定发展水平的图式只能在认知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经验组织和构造作用,与此水平相适应的能力能够达到,超出这一水平的能力则不能达到。事实上,皮亚杰之所以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正是因为他认为在这四个阶段中分别存在着具有不同性质的认知结构。皮亚杰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图式的基本性质,强调儿童认知变化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换,而成熟又是影响这种变化和转换的重要因素。但是,皮亚杰没有论述结构的具体组成成份及其基本内涵。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结构的界定和解释与皮亚杰学派具有根本性的不同。首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结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结构是由潜藏于事物变化过程和现象背后的那些不变的成份所构成,这些成份不能再被分解。弗莱维尔(Flavell,1971)曾进一步描述了认知结构,指出认知结构是由一系列认知项目按照某种联系方式而构成的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它具有两个显著特性:一是组织中构成元素的存在是相对稳定、持久的,而不是暂时性的;二是结构是存在于表面行为背后的基础,具有共同性和潜在性,由结构所支持的现象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结构的实质却是稳定不定的。由此,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而导致,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之功能的不断被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及其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基于此种观点,斯腾伯格、凯斯(Sternberg、Case)等认为,儿童认知结构与成人认知结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只是在完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要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必须同时研究成熟的认知过程,这对于理解认知发展具有很大益处。其次,斯腾伯格的认知成份理论较完善地给出了个体认知结构的组成成份及各成份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斯腾伯格是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于7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新观点,关于个体认知结构的成份理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斯腾伯格认为,组成认知结构的成份有三种:元成份、操作成份和知识获得成份。元成份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是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加工过程。操作成份的作用是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根据在执行任务的不同阶段中的具体功能,操作成份具有三个不同的职能:第一,编码。即对刺激信息进行定义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予以表征;第二,联系。即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联合;第三,反应。即对刺激予以应答。知识获得成份的作用是选取问题情景中有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所储存的知识相联系,其中包括信息(或知识)获得(acquisition)、提取(retrieval)及转换(transfer)三种途径,认知结构的这三种成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体的认知发展正是这三种成份反
本文标题: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