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亲情互联网》主题设计实施学校:桂林市育才小学学生年级:小学六年级指导老师:李白燕谭舒月一、活动主题生成背景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常常是使学生处于一种单一、被动和封闭的思维活动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而综合实践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想载体。综合实践课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体验发现和创造。由于我们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主要是小家庭式的居住环境,平时与外人交往的机会有限,加上父母工作忙,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也有限。外面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大,孩儿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常抱怨当今社会人情淡漠,现在的孩子个性强,自私自利,我们认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享受他人的关爱的同时,让“亲情”走出家庭,走向社区,步入社会,使亲情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从小培养学生爱心,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人,关注社会;学会与人主动交际,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健康成长。为此,我们教师们与学生共同商讨,选择拟定了本年级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亲情互联网》是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五月份,抓住举国上下加大青少年道德文明建设这一契机,结合“劳动节”、“母亲节”来进行探究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二、教学实践时间课内:4学时课外:1~2个月三、教学实践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留心观察,学会搜集资料,了解自己家族中的亲人,发现家族中及周边人们所存在的美好的人际关系,肯定亲情,珍爱亲情,学会关心,学会尊重。2.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实践,合作探究,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学会主动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3.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际的一些技巧,培养学生的孝心、受心,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会关爱他人,改善人际关系。通过感悟亲情和创造亲情,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弘扬亲情。活动的宗旨:用爱心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活动的口号:“与亲戚互联真情”让“亲人更亲”;“与他人共织爱网”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教学实践的方式:调查、访问;文献查阅;合作设计;亲身实践体验;讨论交流。四、教学实践的过程(一)准备阶段1.主题的调研,提出大主题本次活动安排在小学六年级举行,基于考虑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于亲情问题的重视。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希望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完成调查表,并通过对调查表内容的总结、归纳,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活动打算,发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我们怎样与“亲人”筑造起亲情互联网络。这主题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附:一份亲情问题调查资料亲情调查问卷年龄:班别:同学们,下面的问题大家都会遇到,希望你能以认真的态度,选择与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并和伙伴交流,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谢谢你对活动的支持!1、你家有多少亲戚?()A.全知道.B.知道一部分C.不知道2、老家的情况你知道吗?(包括亲戚们的生活、工作等情况)()A.全知道.B.知道一部分C.不知道3、亲戚有哪些特长?爱好?()A.全知道.B.知道一部分C.不知道4、亲戚中你敬佩哪些人?()A.有B.有一些C.没有5、你主动与亲戚联系过吗?你与亲戚联系的方式()次数()A.多样化B.单一性C.常常D偶尔E.没有6、有亲戚需要你或你们家的帮助吗?()A、有B.有一些C.没有7、你或你们家有像亲人一样的朋友、邻居吗?()A、有B.有一些C.没有8、你或你们家帮助过亲戚、邻居吗?()A、有B.有一些C.没有……2.确立各组的子课题大主题它的范围太大,内容太杂,必须细化。所以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是“课题的选择,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选题的原则[zz1]和方法,难点是分析和引导学生修改子课题。上这节课时,教师先讲选题的意义,然后请大家提供被选的子课题。由于“亲情”范围太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建议学生用归并法,按照自己将调查的对象归归类,然后合成“我与亲戚大串联”、“我与邻居共织爱网”、“与爱同成长”、“亲情放送”四个子课题,学生自愿选择切入口,组成活动小组。并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出本小组此次探究活动的目的,“让亲人更亲”、“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明确探究的方式,发现亲情,加深感情,主动营造亲情、改善关系,放送亲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或个人的实际,对子课题的探究,既可单选,也可多选。3.探究方法的指导(1)提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亲情”的薄弱环节或是感觉做得特别棒的典型事例作为突破口,进行探究学习。(2)与人交际要注意做到主动、礼貌、大方、热情、宽容。关于探究方法,教师指导不必过细,就重点稍作强调即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学习、掌握。4.调查前的准备(1)先让学生了解“亲情”,明确什么是亲情?哪些人可以称为自己的亲人?人与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可以称为亲情?(2)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关注点来选择研究内容,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循序渐进地开展一些活动,可以从亲缘性交往(与父母、亲戚交往,充分感受亲戚之间温暖的亲情)——互惠性交往(与曾关心过自己的邻居、伙伴交往)——利他性交往(关心弱势群体)——社会性交往(对社会上的其他人)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活动。(3)设计制定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以表格的形式拟写,成为以后活动的指导。附:一份小组活动方案主题:亲情互联网子课题:我与邻居共织爱网课题组名称:师大社区调查小组班级:六(2)课题组成员:莫凡、高菊、刘容伶、徐飞组长:刘容伶分工情况:莫凡、高菊为第一小队:采访居委会,了解广西师大社区概况和37栋整体情况徐飞、刘容伶为第二小队:到37栋采访相关的人员;做好采访记录和录音成果汇总:全体成员活动准备:笔记本、录音机、电话提前联系活动内容及步骤:1、调查分三个阶段实施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一2资料查询获得能借鉴的资料二1~2成果汇总完成调查报告等三1成果汇报总结成文2、了解广西师大37栋是怎样被评为桂林市“五好文明楼”的活动成果展示方式:①以刊登在《桂林日报》上的“全家福”来展示;②讲述楼道中“亲人”的故事;③演小品情景再见。6.小结并发出活动倡议:亲情是人类最真实的自然情感之一。在当今社会,提倡像亲人一样关爱他人,使亲情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血浓于水的亲情”像春天灿烂的阳光,同学们努力去发现、去实践,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吧。二、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自行实践的过程先让学生按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去探究亲情,自由发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发现,去实践,去体验,同时学会争取家长的配合,他人的支持。一周后,小组内汇报交流,并请学生将该小组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这阶段许多学生的探索对象和方式是单一的,探究的范围多局限在“小家庭”。这时老师的个别指导显得十分重要,可从①捕捉探究内容;②拓宽探究范围;③丰富探究对象;④力争探究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指导学生紧扣“互联网”这一主题,扎扎实实去实践,这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反复地研读教材中所例举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探究的方式和渠道,拓展思路,启发学生开辟“新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并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方面努力。对学生小组参加有困难的活动,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优势,如组织他们到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处开展活动;请家长利用“五一”长假带孩子回老家或到外地的亲戚家串串门等,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在活动中搜集、整理,撰写第一手资料,并将探究的经过以日记的形式,简要地连续记录下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做了以下工作:(1)参与研究方法的设计。(2)联系调查对象,因为学生的调查都在课余时间进行,而此时机关休息,我们就动用各种关系,请家长和熟人帮忙,为我们的活动提供方便。(3)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探究,如,对亲戚问题调查的小组,建议他们制作亲戚的通讯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与亲戚联系,互通信息,了解家庭史,画出亲情树,建议他们到亲戚家串门,了解亲戚的优点,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亲戚联欢会,加深亲人的感情,设置一个亲情记录本,记录亲戚互助大事,弘扬亲情。如,对邻居情况的调查小组,建议他们主动与需要关心帮助的邻里联系,独自一人到邻居家作客,试着为邻居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等等。(4)作为小组的一员,也参加了一些外出调查活动,一方面进行用时指导,另一方面监督和帮助他们。2.交流并提升的过程活动开展到第三周后,请学生将本小组成员的活动成果归类、分析、整合,如“我与亲戚”小组,把成果按“我的家族”、“我的故乡”、“串门碰碰碰”等进行归类,并将能张贴展示的成果,先挑选出来,以便展示。“我与邻居”小组,把成果按“可爱的邻居”、“社区调查”、“让爱住邻家”等进行归类。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相关内容或活动区域,把活动成果归并,选择最佳方式,或张贴,或讲述,或演唱,或情景再现,或绘画等方式,为成果汇报作准备。并完成活动成果汇报方案。附:一份活动成果汇报方案活动成果汇报方案(要求简要写出内容及展示方式)你觉得最有趣的活动:最让你难忘的活动:你认为最有创意的活动:你认为最满意的活动:本次探究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小组交流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成果既多又杂,还有重复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说的一个话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精炼地汇报,以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成果。此时老师要花大量精力,运用多种手段来点拨各小组,并激发学生善于向他人学习,以提升汇报成果的质量。三、总结和展示阶段每组学生将活动成果均已做好了展示的准备工作,有的成果是可“张贴”的,有的是讲述性的,有的是要表演的,有的是要播放的,有的是唱唱、跳跳的……为了展示我们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的完整性,给其他的教师以启发,我们将这一研究活动,按布置任务和成果汇报,分上半课时(约15分钟)和下半课时(约35分钟),分别在两个班级中完成展示任务,并打破常规的座位制。这堂课构建课堂的方式很新颖、很灵活,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四、组织者对活动评价1.《亲情互联网》属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类课题材。这课题体现时代精神,顺应时代召唤,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社会责任心。从育人角度看,意义极其深远。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操作难度不大,便于学生合作探究,而且研究的空间大,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的潜力也大。3.这主题活动的探究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次活动中,人人参与,为完善自己的成果,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向他人请教,并把他人的建议灵活运用,提升了探究成果和汇报的水平。他们的汇报成果汇集了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力量的智慧。这主题生成了下一步研究,将探究的内容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形成了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利于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入地研究。4.活动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小组活动总结,教师也作专题性总结,学生的多项能力得到了提升,老师在参与指导活动的同时,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方法上均得到了提升,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五、指导老师评价李斌老师说: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情互联,光大孝心、爱心,增进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此项活动期间,恰逢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着手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意义不言而喻。织亲情网,献出自己爱心,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乐学,乐实践。课前,学生们有近一个月的实践探究。课上,同学们争相展示活动成果,气氛热烈。从形式看。有摄像、照片、图片、资料、诗歌、现场展示等。从内容上看。有体验的---为妈妈洗脚(录相);有讲述的---陪外婆、外公逛公园,讲述社区小故事;有朗诵的---我与邻居,种亲情树;有采访的---采访师
本文标题:亲情互联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18 .html